犬之力

剧情片英国2021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克斯汀·邓斯特,柯蒂·斯密特-麦菲,杰西·普莱蒙,托马辛·麦肯齐,基思·卡拉丹,弗兰西丝·康罗伊,吉娜维夫·莱蒙,肖恩·基南,George Mason,David Denis,科恩·霍洛维,爱丽丝·恩格勒特,Yvette Reid,斯特芬·劳瓦特,瓦季姆·列多戈罗夫,朱莉·福塞斯,彼得·卡罗尔,艾莉森·布鲁斯,大卫·T·林,亚当·比奇,Ramontay McConnell,Max Mata,Ken Radley

导演:简·坎皮恩

 剧照

犬之力 剧照 NO.1犬之力 剧照 NO.2犬之力 剧照 NO.3犬之力 剧照 NO.4犬之力 剧照 NO.5犬之力 剧照 NO.6犬之力 剧照 NO.13犬之力 剧照 NO.14犬之力 剧照 NO.15犬之力 剧照 NO.16犬之力 剧照 NO.17犬之力 剧照 NO.18犬之力 剧照 NO.19犬之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1

详细剧情

  富有魅力的牧场主菲尔·伯班克(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饰)让他周围的人又敬又怕。当他的兄弟将新婚妻子以及她的儿子带回家时,菲尔百般折磨他们,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对爱也存有一丝渴望。

 长篇影评

 1 ) 还原一下犬之力原作小说里的人物,这部片子真的相当值得一看!

大爱这部片子!

一开始看到这部片子的预告以为是部断背山式的片子,所以冲着激情描写去找了原著,没有译版,花了40几块买的英文正版,

小说里满满是细节,背景介绍得特别详尽,开头也说了他爸自杀的过程,当然电影里没有办法呈现那么多,都剪了,

直接一个墓地镜头告诉你,Peter他爸死了,是个医生,其实他爸死的挺纠结的,小说前情铺垫比电影里还长其实,

然后影片里最后一夜的激情,其实在小说里就一句话,so that night the boy watched while Phil finished it off, scorning his fresh-wounded hand.

然后电影里拍出来是这样的,已经很惊艳了,反正我看的很爽,很漂亮,

另外小说作者本身也是自小在农场长大,他母亲也是带着他改嫁的,哈哈哈,

另外还有两个地方值得说一说,首先George是个很惨的人,他是那种从小到大一直被和Phil比较着长大的人,他照Phil差太多了,然后他还不被认可,所有姑娘都不喜欢他,

但他不是笨,他只是比别人慢,他很善良,人特好,

影片里有一个细节,就是George泡在浴缸里洗澡,Phil是抹着一身泥去河里洗,

另外,你仔细看他俩的穿着,同样是农场老板,一个穿西装,一个穿牛仔装,一个穿皮鞋,一个穿靴,处处都是对比,现代与过去,体面与泥泞,腼腆与凶暴,善良与邪恶,

就是各种对比的告诉你,George和Phil迥然不同,不是活在一个世界,但显然,Phil活在了该活的地方,如鱼得水,

George则是一种漫长的煎熬,他实在太寂寞了,所以当他终于有一天遇到了不拒绝他懂他的Rose,他觉得上天为他开了一扇窗,

Rose就是个特别有耐心又善良温柔的好女人代表,她不嫌弃George的慢和怪,她一眼就看出了这个男人的善良和诚恳,

其实小说里写的他俩的爱情还挺美,简简单单,就写的很美好,我还看哭了来着,即使俩人神奇的闪婚我也能接受,

所以Phil那样对Rose,真的看的人牙痒痒,这人太讨厌了,

但其实Phil这个人物在小说里真的全能到可怕,就是技能点点满了的那种人,啥都会,啥都拿手,除了不讲卫生不爱洗澡,这人怕是个完人,

就是轻易看穿了一切世俗的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傲慢和自负,但他看不懂George和Rose之间纯美的爱情,

Rose寡妇的身份,老公还是诡异的自杀,还带着sissy未成年拖油瓶儿子,

这一切都让Phil坚定不移的判断Rose就是another gold digger,看上了他们家的钱,George是被这个女人蒙骗了,

而他,伟大的brother Phil,再一次,像从前无数次那样,无私的解救他的弟弟于水火中,

所以他要干掉这个女人,他羞辱她,让她自惭形秽,他要逼得这个女人原形毕露,好让George看清她是多么的庸俗、没有才华、配不上他,

但他永远不懂George从头到尾爱的就不是Rose的才华,她就算弹琴弹的狗屁不通,George都不会生气,更不会觉得丢人,

George只会自责,为难了Rose,

George爱Rose爱的是她的善解人意,Rose爱George爱的是这个男人的淳朴,

可惜Phil不懂,万能的Phil不懂,

就是Phil在当地不仅有钱,凶狠,但他还极受尊敬,因为他这人做事讲理,所以影片一开始就让大家看到所有的牛仔都自然而然地聚集在Phil身边,George身边连条狗都没有,

Phil说笑,牛仔跟班们就笑,George说话,没人笑,还尬住,

George穿着那一身西装革履,在一群牛仔中显得格格不入,且明明他也是老板之一,却根本没人听他的,

结尾有个地方,是在Phil死了之后老太太才把戒指给Rose,才真正的接纳了她这个儿媳妇做他们大农场主家的女人,可见George在这个家里的地位,

反正Peter杀Phil还是杀得挺值的,亲妈继父都跟着升价值了,

这里要夸一句,本尼演的很好,影片的镜头也太好,把Phil这个人的恐怖感刻画的特别好,

对了,插播一句,rose和george的扮演者现实里是两口子,

George在电影里打酱油,其实他在小说里篇幅很多,很多很多,

包括他和Phil不太正常的同房关系,俩人都四十岁人了,不结婚,住一个屋,睡一个床,不诡异吗,

然后Phil对George的感情也极其特殊,那种过度的控制欲和保护欲,就是他一时一刻没看到George出现在他视野范围内就会不停的问,where is George,

就是George晚上回家晚了他都会急的满屋乱转,坐立不安的那种,只是因为床的那边没有了George的重量,没有了他浑厚的鼾声,

这种不正常包括他父母都察觉到了,但也管不了了,

所以你说兄弟情,well,你说是就是吧,

而且Phil念书也特别好,极聪明的那种,还学的classic,电影里也是就一带而过,anyway,这些都不重要,毕竟再拖,影片就要往四个小时拍了,

然后就是Peter对他父亲的感情,也很特殊,Peter崇拜他父亲,因为他父亲一直肯定他,还教会他各种东西,

Peter还深爱他父亲的书,那些黑色的厚重的医学书,关于那个杀手锏就是从其中一本书上看来的,

Peter的父亲Dr.John Gordon,a very honest man, maybe too honest?

真的,John跟Rose简直是真善美家庭的代表,但处在那样一个年代,是容不下一个sissy儿子的,哎,

包括John死后Rose独自勉力开小餐馆,也是执拗的讲究铺餐巾,摆花瓶,当然,这还被我们全书的大恶人蛮荒派的代表——Phil嘲弄过,

John的自杀我是真没看明白,他很复杂,他一边自豪,一边又烦恼,然后他又无法向不明真相的镇上粗人解释自己的儿子不是sissy,只是太过天才而显得不一样,

最后在种种的压力下,君子John,自杀了,但在自杀前,他留给了Peter两条箴言,Peter全做到了,

1,never mind what people say

2,must be kind

但是搞笑的是他爸给Peter解释什么是kindness的时候是这么说的:To be kind is to try to remove obstacles in the way of those who love or need you.

哈哈哈哈哈,作者,你确定你不是在暗示那个obstacle就是老伙计Phil哈哈哈哈哈哈,确实remove了,一点没剩下哈哈哈哈

总之John死后Peter就开始了执着的求学路,他坚定地要成为一个医生,跟他父亲一样,他父亲无处不在,

其实我最喜欢的一段描述是Peter杀鸡,就跟在Phil面前杀兔子一样,都是兵不血刃的那种,

可惜电影里都没拍,电影就只有她母亲一出场去他房间叠床的时候一句轻飘飘的“你去给我杀三只鸡”一带而过,

因为他妈妈不敢杀,他们家开饭店,鸡都是Peter杀的,

就是Peter可以为了他妈妈做很多残忍的事情,而事实上,他好像天生就缺掉了同理心那部分一样,他感受不到正常人的感受,说白了就是———冷血,

简直是变态杀人魔的绝佳料子!

就是全镇子都以为他只是个瘦弱的faggot,其实人家是个杀人魔星下凡,

只有他亲爹火眼金睛,看出来了,他妈傻白甜一枚,白给的那种,

电影里Peter杀兔子也只是给你看Phil侧面佩服的眼神,并没有明着拍,

其实他给他妈在后厨帮忙杀鸡才是真的好玩,那段描写就能让你知道Peter他爸为啥说他strong,劝他向善了,

这孩子强的可怕,影片里只有杀兔子那里才小秀了一把,但也是暧昧的拍,

另外,Peter其实对人这种生物的感情很淡,极淡,在他父亲去世后他唯一的信念就只剩下,保护Rose,也就是影片开头的那句话,

但其实如果我没记错,那句话在小说里并没出现,也是导演加的,因为这样可以省去Peter父母整个那一大段前尘往事,

直接告诉你,这孩子为了保护他母亲可以做任何事,

同样的,万能的Phil也有一双艺术家的手,他学的虽然是Classic古典,但做的却是蛮荒的工作,

他处理那些牲口给牛那啥也是做的极其熟稔漂亮,手法干净利落,所以他才能在看到Peter杀兔子时露出佩服的小眼神,因为他懂,也对这个男孩更好奇更有兴趣了,

小说的评价是taut and powerful,私以为电影是做到了的,

配乐镜头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太漂亮了,其实小说里并没有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抑或是气氛铺垫、情感渲染之类的,

相反小说的节奏是缓缓道来的干练叙事风,简简单单,

但是到了电影里,那些漂亮的镜头,唯美的景色,低沉的配乐把气氛烘托的太好了,

即使作品够出众,也得是碰到好导演,能把故事讲到漂亮,把故事的迷人之处烘托出来,

女性导演的细腻,真的在这部片子里几乎是推到极致了,

整个片子看下来实在是太舒服了,

就是那个BH出现太多了,太多太多了,看的有点烦都,

私以为Phil真正爱的应该是George,但是可能涉及到乱伦,题材会走偏?咱也不懂,反正就拐来拐去拐到BH那边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看预告片,所有人猜的可能都是Peter最后被咔擦了,但其实这不是个爱情片啊,这是部悬疑片哈哈哈哈哈哈

就是大家都以为你要演Brokeback Mountain(断背山),结果你拍的是Dexter哈哈哈哈哈哈

另外,Phil不敢出柜但却对娘炮的Peter疯狂输出,哈哈哈哈哈哈,也很逗

另外,小说里其实从一开始就浓墨重彩的描写了Phil的手,粗糙、风霜、干活从不带手套,

你可以明显看到电影里动不动就给Phil的手一个大特写,动不动就来一个,

然后跟Peter的手做对比,细致、精巧、白皙的仿佛没有毛孔,

最明显的镜头就是Peter给死牛做解刨时那段戴手套的戏,如此的小心翼翼又严丝合缝,

通过对比,一个表面凶狠,实则是faggot,一个苍白瘦弱,却是真正的强悍,真正的dog power,

开篇对Phil手的描写就映照了他的结局,fresh-wounded hand,就是这老伙计真的就倔强的不戴手套到底,对自己自信,自信闪光芒,所以从一开始就预示了一切,

谁让他不戴手套🧤

论手套🧤的重要性!

所以整部片子看下来,这是一部讲手套的故事,包括Rose得到的那副印第安手套哈哈哈哈,给了她救赎,

你看看作者多损,人家生病都知道把手套戴好,宁康康宁,倔强的男子气概?不戴手套就是男子气概的标配?

因为他其实是个faggot,所以心虚的更要在人前显示自己的男子气概?不太懂

另外,有个细节,Peter很讨厌touch别人,你会发现,Peter从头到尾,不会touch任何人,

当他摘下手套,用bare hand去touch任何生物的时候,基本就是那个生物的死期了,

比如鸡、比如兔子、比如Phil,

没错,就是电影里那个优雅的慢动作镜头,Peter摘下手套抓住了Phil的手臂,告诉他他有一些多余的皮子的时候,

就是Peter动杀念前的招牌动作——先温柔的安抚你,让你感觉不到任何敌意,彻底安下心来,然后趁你不备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

也是在预示,死神伸出手,拽住了Phil的胳膊,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另外,导演最后加的那段抽烟戏,真的绝了,把整个片子推向了高潮,也瞬间升华了,

Peter捕捉猎物时的瞬间凶狠终于喷薄而出,那种诱惑的淡定的看着一个垂死之人的眼神,真的太性感了,

我本来以为会有断背山小帐篷的那种戏,没有,完全没有,结果连个kiss都没有,

一个间接接吻的烟屁股戏,还是导演后加的,

但这部戏真的很棒,镜头太漂亮,音乐太美太给力,非常非常不错的好片子,

其实Phil跟Peter在整个故事中的比重本来可以说是基本持平的,但是Peter一家人的前尘往事被狠狠的一刀砍,

再加上两个演员的身份地位?反正Phil的戏份在本来就重的基础上左加右加,全戏最重,都这么牟足了劲了,好作品好导演,真心希望它能为本尼赢得一个小金人

 2 ) The Power of Details-关于《犬之力》中的一些镜头语言分析

写这篇分析的原因完全是出于对影片的喜爱和对BC的完美演技的赞叹。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对于剧本故事的改写没有太多能够说的地方。所以只能从分析一些我喜欢的镜头语言处理过把瘾了。

有些细节都是二刷的时候的才发现的,边刷边感叹导演对于镜头语言表现一个人物的处境,性格或多个人物之间地位关系上的简洁高效和纯熟。

1.Phil和Peter出场。

Phil的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活着出现首尾呼应,相似的机位和镜头运动,透过宅子的大窗框移动拍摄。出场的气派和死前的困窘凄凉有着强烈对比。

第一次出场

死前

Peter的出场

先是特写了Peter手里的动作。他在用剪刀剪切着红色的纸片。二刷看这一镜感觉很像预示他之后冷静残酷的行为。第一次是用剪刀剪物品,接下来用镊子揭破兔子,下一次是刀切病死的牛。

选择红色的纸张一定不是巧合

2.兄弟冲突-Phile和George两人的关系在外人看来总是Phil处于优势,更高一筹的状态。无论是能力,性格,口才上Phil是稳赢的。而事实上片中多场二人单独的对手戏中,Phil都是完败,内心上被击垮的那一方(G告诉P自己和rose在一起,G告诉P自己已经私自结婚,P对着G抱怨Rose把皮子卖给印第安人)。大体看来,唯独影片开始不久在酒吧的戏里,P气势上压倒了G。但这也是在有围观群众的情况下,Phil总是装出男子气概。

这一场戏的镜头表现我挺喜欢,来看一下截图们。

冲突起因是Phil要致敬Branco时,弟弟不在酒吧,于是等弟弟到场以后开始人身攻击。

对峙开始,二人的正反打中,Phil的机位是Low angle,表现出他的质问的底气十足。

到了George这边,机位是正常平视角度,气势上就输了。Phil的身子离镜头较近,身子比例占着画面将近小半,且他身后(画左)仍有一片空间。弟弟不仅离镜头较远,比例较小,且他的身后(画右)完全没有空间,肩膀都出画了。明显败下阵来。

等羞辱完了,Phil收回对弟弟的Pua,二人出现在一个开阔一点的中景镜头。紧张感也就消失了。

接下来戏中,两人单独在一起时,导演总算让弟弟的形象也高大威猛了起来。

首先是人群散去,弟弟表示要哥哥先走,自己留下结账。弟弟此时的形象是坐着,笃定神闲,才不管哥哥的催促,非常有架势。

马上对比一下有人在场时,面对哥哥羞辱Peter,他完全插不上话。

接下来夜晚弟弟回到房间,脸上不带表情,实则暗地埋怨哥哥让Rose哭了的时候,从Phil的主观视角拍摄的弟弟的形象气势更浓。昏暗的光线让弟弟看上去和平时不一样,对Phil来说,弟弟这样的形象肯定十分陌生。

这还是George吗

反观Phil,完全是被压了下去。像是小孩被父亲质问,你知道你刚做了什么错事了吗?哈哈哈哈

我啥也没干啊

3.发泄-Phil充满伤害力的发泄和Peter内敛的发泄。

Phil在得知弟弟结婚以后,冲着无辜的马骂Rose来泄愤。而Peter泄愤方式是流眼泪转呼啦圈(且被路人小女孩发现,羞愧地停止了)

Phii大骂flat face bitch

我甚至怀疑呼啦圈是女孩的

4.Rose的人微言轻-Rose自从碰上Phil以后就一直受着欺压。搬进兄弟俩的家以后从进门就开始被哥哥压制着。我们分析一下片中几处表现Rose的懦弱无助的镜头语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场景都是Peter搬来之前。

这一场的全景又是展现了三人在家中的地位和Phil对二人的敌意。主光源是在Phil的一边,反观夫妻二人几乎融于黑暗。鹿头标本和Phil的背影对Rose抱着敌意,ROSE手上的白玫瑰显眼且和整个宅子的物件陈设都格格不入。

不朽的动物标本和易枯的花束对比

接下来有一场灾难性的州长和兄弟父母的宴会,Rose彻底崩溃,也从那一晚之后开启了酗酒之路。让我们看看Rose的镜头都是怎么拍的。

去车站接公婆,她只是远远的等待被老公介绍,而不是和老公一起去迎接。

州长夫妇到访前,在全景里她就站着等,内心忐忑。

身体僵硬,十分紧张

州长夫妇和George夫妇尬聊。州长夫妇因为处于高地位,人物在画面里空间充足。

Rose准备的鸡尾酒在这种场合虽可爱但显得幼稚不上档次

而马上对比下George夫妇的反打镜头,他俩是被夹在州长夫妇中间的,空间局促不安,显示他们有对缺乏话题的尴尬。

因为尴尬,George借故离开去找哥哥,镜头里只剩下Rose活生生被对面二人夹击。

晚饭的第一个镜头又是给到身处画面中央被椅子夹在中间的Rose

满屏的我想逃

又是身处画中央,显得十分无助。

这一镜的构图我很喜欢。学渣钢琴考试现场,评委等待学渣出丑。客人们座位在画面上形成一条斜线,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亮色衣服的Rose身上。

此图纪念Rose开启的酗酒之路。

5.Peter的鞋。算是小的道具细节吧。Peter去牧场前在置办牛仔行头。柜台上摆着他要买的靴子。而本场戏的end是他边拿起一双牛仔绝对不会穿的普通白鞋一边表示对要和Phil见面的不满。

这双白鞋后来他后来就一直穿着,除了和Phil亲近以后开始穿靴子。而Phil死后他又换上了白鞋。

再怎么打扮都不会是Cowboy

小白鞋才是Peter的style

穿着白鞋走过嘲讽他的牛仔们

复仇之后重新穿上属于他风格的鞋子

6.梳子的声音-

这是二刷时候发现的用的很妙的sound design。这一场景是Rose把儿子叫到房间问话的那一段。这里给了Peter拨梳子的特写,此时给观众拨动梳子的声音一个印象作为伏笔。紧接着的一场戏,Peter在房间里翻看解剖书,当他在书上看到能够杀害Phil的那一页时,又出现了拨梳子的声音。实际上那场戏Peter手中并没有梳子,梳子的声音是用来反映他因书中内容而灵光一现!

在这里第二次出现了梳子的声音

7.Phil对Peter态度上的变化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Phil对Peter在众人面前示好的转折十分突兀。难道是因为被撞见洗澡?但二刷的时候这一组镜头让我觉得导演有意侧面暗示Phil是想拉拢Peter来伤害Rose。来分析下这组镜头的用意。

我们可以知道Peter的位子,夹在Phil和Rose之间。于是这里的Peter变成了Rose和Phil暗中较量的筹码。

先和Peter交谈

下面两个镜头都有意带到Peter的身子,而Phil的表情足以暗示Rose,他接下来要对她儿子下手

Phil一边和儿子说话一边别有意味地看向母亲

8.孤独的背影。在拍独处的Phil和独处的Peter时,用过相似的机位。相似的卧室,不同的灯光渲染出不同的味道。

Phil找不到弟弟去向

Peter准备收起Phil给他的绳子

9.抽烟-我很喜欢编绳夜戏里的布光,除了表演本身,油画般的光线助攻了暧昧气氛的烘托。这里首Peter卷着烟,主动递给(勾引)Phil,从中景来看,明显有烛光照在Peter脸上。

但当Peter递过去香烟时,给到了Phil的脸部特写,这里Phil的脸几乎完全是暗的,他的表情快被隐藏了起来,也许此时他正在努力克制对Peter的欲望。

多说一句,仔细看这里的Peter耳根和嘴唇都红红的,在烛灯的照耀下,更显妩媚。这个色调让我想起贾曼的卡拉瓦乔少年。

大屏幕下能看出嘴唇和耳轮娇嫩欲滴的粉红

都是极具魅力的嘴唇

贾曼版的卡拉瓦乔

 3 ) blablablabla

短评写长了就成了长评的第N个例子。

这部片刚看完的时候我的印象之一是:BC饰演的Phil并不够有压迫感,导致后面Peter复仇理由不算充分也不算有复仇快感。之后看了几篇影评,以及和原著的对比,我逐渐理解了导演和演员想塑造的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典型的bully,他们并没有想让Peter的复仇变得理所当然或者大快人心(另一方面,虽然影片弱化了Phil的恶,但同时一些镜头也并没有让Peter这个人物真的冷血无情),这也不是一个(同时探讨了男性气质的)简单复仇故事。复仇故事让人痛快,但这个故事却充满悲伤。

如果这是个复仇故事,主角当属精密计划大仇得报的Peter,然而影片的前三幕Peter只出现了寥寥几处,其他地方都在事无巨细的描写围绕Phil的生活和个性:看上去野蛮粗犷,内心敏感孤独;一方面讨厌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在浴室洗澡,不穿西装,不像现代农场主一样run the ranch,不参与上流社会的聚会】、讨厌feminine/women【憎恶Rose就不说了,跟弟弟谈女性时也充满了鄙夷,连男人弹钢琴都要喝止,maybe because it's a woman thing】、讨厌精致的物件、行为、人和情感,一方面自己又极度细腻敏感【唯一一个发现假花,善于发现人的脆弱之处,独处时自己弹琴,收集石头(?),不跟众人一起洗澡,在自己秘密花园非常feminine的享受逝去爱人的汗巾,包括在Yale读classics】;一方面要求自己行为举止极度男性化,厌恶女性化男性【faggot/sissy boy】,一方面又处处表现出对男性的依恋:对弟弟的依恋【在家住一个房间,在外睡一张床,等弟弟来才开始说话/睡觉,嫉妒Rose抢走弟弟】,对Bronco Henry的依恋【三句不离BH,充满性暗示的抚摸逝去了21年的人的马鞍(马鞍上还有个很像阳具的物件。。。),拿BH的汗巾擦拭和自慰,以BH的“男性”教导为准则】,对Peter的好奇和逐渐依恋【一开始就注意到了他和他的假花,被发现了秘密花园没有产生敌意反而在众人嘲笑他时拉拢他(同时也是利用Peter emotionally abuse Rose),逐渐被“the same eyes”吸引,在听到“I wanted to be like you”时情感达到高潮,说出了“everything's gonna be plain sailing for you from now on”的good wish(but ironically, plain sailing means to remove the obstacle - you),信任并落入了Peter的致命陷阱】。他外表的假壳越坚硬,越反应他内心的脆弱、敏感、孤独、自卑、自厌,越反应他真实的自我和表象的“自我”的巨大分裂。他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守旧(粗狂的男性气质也是其中一个表现),不接受现代文明,缅怀逝去已久的爱人,一个活在社会期待的重压中不遵从自我的人。这样的人终究会被时代所抛弃,生存的每一分钟也是无法与自己和解的痛苦挣扎。最后他的死去,无论这份死亡是他人导致的、自己导致的、还是自然的,都更像是一种解脱,一种和旧时代的告别,一个必然的、悲剧性的、却又让人松一口气的结局。

Phil这种多面性在很多人物身上也有所表现:比如外表feminine、civilized,内心坚强冷酷的Peter。其实他也并非完全残酷,解剖兔子并非kill for fun,而是为了成为好的医生;之后杀死受伤的兔子让其解脱【Phil也有这份“柔软”】,动手之前还安慰抚摸它【如同杀死Phil之前抽烟的那场戏,谋杀前的温柔。残酷,但也还是一种温柔】;杀死Phil是为了让母亲能幸福的生活。虽然手段隐秘冷酷【从一开始看到Phil秘密花园里的Bronco Henry的小画册就应该猜到Phil好男,之后亲密主动地叫“Phil"引诱他,跟他单独出行,听到“Anthrax”后立刻回家翻看相关医书,秘密藏起解剖工具独自下悬崖割病牛皮,敏感的察觉Phil想改造自己的需要说出“I wanted to be like you”,让Phil不假思索的使用自己提供的牛皮,每一步都是甜蜜而精密的陷阱】,虽然有杀人诛心的巨大毁灭力,但他看着Phil赴死的那段戏,眼里猎人对猎物的冷漠和怜悯混杂,很难说one or the other。另外,我觉得他并非完全是“直诱弯”,不是毫无情感的不择手段,他可能是个真的gay,他跟母亲说起他在学校的朋友:“I made a new friend. He calls me doctor and I called him professor",充满暧昧气息。结尾他抚摸Phil送的牛皮鞭时的表情,让我觉得他还是对Phil有所怀念和触动。他内心也有细腻、敏感、温柔的一面,跟Phil非常像,也难怪只有他能发现他做的假花,他能看到他以为只有自己和逝去爱人才能看到的dog on the mountain,如果Phil没有强迫自己披上假面,也许他们真能成为一对lovely couple。但细腻温柔的同时,Peter一切行为到底还是为了目的服务,“做医生”,“让母亲幸福”,“remove obstacles”,这才让这个人物看起来如此冷酷坚硬。两个人物都是a mixture of light and shadow,表现形式不同,但更像是一体两面,同一种mixture的不同表现形式。

还有其他复杂人物,比如被Phil压迫、跟他截然相反的George:不聪明,却想挤入上流社会,只穿西装,在浴缸里洗澡,有些附庸风雅(在野外喝茶OMG),不顾妻子意愿让她在governor前秀一手,导致了妻子极大的情感创伤,但又不得不说是个kind person,行为举止非常gentleman。比如同样被精神压榨的Rose:她并不是a perfect victim,跟George闪婚的背后目的影片中含糊带过,有互相安慰、平复孤独的意味,但看不出两人之间有多深厚的感情,有种相敬如宾的陌生感;跟儿子之间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软弱,酗酒,没有stand up for herself or her son,除了最后卖掉牛皮的奋力一击。几个主要人物都是good and bad的mixture,很难扣一个简单的“人设”,层次丰富而真实。这让这个故事也许少了一点good vs bad爱憎分明的快感,却多了几分可以细细品尝的余味。

其他几个observations:

影片里有一个阉割公牛的片段。在一个探讨masculinity的片子里出现了“阉割”镜头很有点意思。“阉割”即变得“不男人”,这是坚守阳刚气质的Phil所不能容忍的;但他自己又是深柜,于是相对于身体的阉割,他选择了对自己情感和性向的“阉割”。阉割身体会让人变得不男人,阉割情感让自己似乎变得“更男人”,然而无论阉割身体还是情感,都是对于自身完整性的剥夺,是用外界的社会期待和内化的自我期待打碎重塑真实自我的过程。人不能接受身体被阉割的奇耻大辱,却为了迎合社会期待主动阉割自我,因为“耻辱”并不是因为背叛了自身,而是背叛了内化的社会期待,isn't that interesting?

还有手套的隐喻/伏笔。Phil不戴手套彰显男性气质,结果这是what kills you。Peter戴手套,谨慎而"sissy",但protect him from harms; Rose带上手套,昏迷中都不愿摘除,也许是从手套中获得了被保护的安全感。为了坚持男性气质选择不被保护/冒险的方式而被自己坚持的虚幻概念被杀死,现实中也有不少类似例子。

Phil在秘密花园自慰那场戏,简导女性视角的拍摄手法真是太美了,我没感觉太多男性荷尔蒙气息弥漫,而是满满的女性温柔旖旎的气息,女导演,男演员,男性气质爆棚却内心敏感的人物,一切又落到女性观众眼中,这一切太完美的blend together。

剧中Phil反对的不仅有feminine,也有civilization,而坚守的不仅有masculine,还有旧时代的规则。这似乎有趣地把女性和文明、男性和守旧联系起来,这与过往女性和emotional(等负面的词),男性和rational(等正面的词)的联系截然相反,不知道是不是女性导演的私心,或者女性独特视角。

其实我觉得Phil在最后离开农场前应该猜到了Peter的阴谋,毕竟Phil本身就是无比敏感聪慧的人【and brilliant minds think alike】,只是之前Peter让他放下了警惕陷入了致命陷阱。他不让George帮他脱鞋(black feet),坐在床上的几秒沉思,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得的什么病;拿着牛皮鞭去找Peter【当时我看的时候就知道Peter不会再出来见他了】,找不到男孩的时候任由皮鞭滑落到地上【如果一直被蒙在鼓里,应该一直握到死,这才是真(刀)爱(子)】,应该也是意识到了怎么染上的病。还有他最后穿上西服,似乎他已经预料到他将走向死亡,终于可以达成和自己的和解,以一种他本来坚持反对的、文明的、体面的、也许更靠近他真实内心的方式死去。所以最后的死亡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种relief,一个如此挣扎和自我折磨(也折磨他人)的人终于获得了解脱,观众也如释重负(至少我是)。

一些伏笔讽刺:"do many calves die from wolves" - 观众本来以为这是个狼(Phil)吃小牛(Peter)的故事,结果却是个狼/dog被反杀的故事。Peter跟Phil说父亲告诉自己要“remove obstacle”,Phil表示跟HB教自己的道理差不多,却不曾想这个“obstacle”其实是指自己。Peter的父亲怕Peter “is not a kind person”,Phil在Peter投其所好的”I wanted to be like you"这句话后,先是说“It's damn kind of you”,跟Peter父亲对Peter的判断相反,跟当下发生的现实相反;然后说“everything's gonna be plain sailing for you from now on”,“plain sailing” 跟“remove obstacle”对应,他给他最衷心的祝福是自己被除掉,how ironic!

Peter在跟Rose打球的时候说了一句"what a man need to be not but his mother told him",他心里对“man”也有个定义——don't be a mama's boy. But he's not only mama's boy, but mama's boy in some Oedipus sense. Funny.

BC真的很适合演这种敏感脆弱神经质有点personality flaw的人(Sherlock也是),他演的很出色,不过还是让我有点出戏,both as BC and a English man(而且老让我想到House)。

——————

看了一些明显直男对这部剧的解读,极力贬低George,Rose和Peter和抬高“有男子气概”的Phil(really?。。),想感慨一下不同人不同经历和视角看到的故事真是完全不同。。。不过观众对作品的解读相当于二次创作,也许跟导演愿意背道而驰(此处并没有预设导演立场),但也是一种可能的解读,这也是文艺作品的魅力所在。

想了想,有这样截然不同解读的背后原因之一,还是导演尽力的柔化了Phil在原著里不好的一些特质和行为。比如Peter父亲之死,在电影里并没有明确表现死亡原因,设置的一些线索(Peter父亲酗酒+Peter恋母+发现父亲尸体)甚至会让观众猜测,之前是否隐秘的发生过一段恋母弑父的剧情【其实一些小细节不太支持这个推论,比如Peter给父亲坟上插上自己精心做的假花(当然也可能是罪恶感的表现),比如Peter要把父亲的医书带回农场的时候说"they're father's books",显然对于父亲是尊重而非嫉妒憎恨的】。而在原著里,Peter父亲其实是因为Phil对于Peter的嘲笑导致郁郁寡欢自尽。原著里Phil的恶更进了一层——因为习惯性的言语霸凌导致了一位无辜者的死亡,加上他对弟弟和弟媳同样的言语暴力,Peter的复仇似乎更有合理性。而在电影里,故事特意隐去了这段经历,甚至产生出了Peter杀死父亲的可能性,减轻了Phil的罪恶,降低了杀死Phil必要性,把“恶”的一面一定程度转移到了Peter身上。

再细想想,其实这部剧并没有制造出“二元对立”。“阳刚”和“阴柔”在两位主角身上糅杂,一个内外矛盾撕扯,一个外在掩盖内在,并没有明显的对比和对立。另外,虽然电影看上去对刻板男性气质进行了讽刺甚至批判,但它的反面却没有得到褒奖和鼓吹:无论是被刻画成懦弱呆傻的George,同样软弱的Rose,阴柔却残酷的Peter,他们都说不上什么“正面形象”。电影中旧时代的牛仔精神随着Phil的逝去而逝去,但取之而代的现代文明却并非完全光明:文明世界有表面和谐的一面(比如George的绅士),但同时更像是被塑造得附庸风雅,趋炎附势,虚伪阴诡【Rose嫁给George的目的,极力想加入上流社会却格格不入,George邀请州长,“逼迫”妻子弹琴,州长夫妇看上去礼貌却遮掩不住的不耐烦(原著中还描写了州长夫妇对Rose更复杂的感情,很有趣),Phil母亲在Phil死后看上去不得已接受Rose,Peter用现代医学谋杀】。作品在解构刻板男性气质和旧时代精神之后并未明确建立一种新的结构,而是留给读者以自己的经历和解读去填补留下的空白,因此也扩展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4 ) 犬之山,愛與恨之山

犬之山,愛與恨之山

廖偉棠

無論叫《犬之力》還是叫《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在Netflix的官方譯名),這部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奧斯卡獎的大熱門,註定成為話題作。雖然它極其克制、善用弛緩製造張力,但因為它的同性情慾暗示,人們還是忍不住會把它跟《斷背山》相聯想。

不過,珍·康萍(Jane Campion)註定和李安截然不同。斷背山是有形的,犬之山是無形的,兩者都深藏在長情深情的牛仔心裏,但後者給自己帶來了徹底的毀滅。珍·康萍的導演手段一如戲裏面的彼得(寇帝·史密-麥菲飾),是隱忍然後一舉絕殺式的。

「犬之力」的典故來自舊約聖經,電影裏直接拍攝了彼得翻閲這一頁:"Deliver my soul from the sword, and my darling from the power of the dog."這句話符合彼得的行為動機:弒父救母。美少年彼得不是主角,勝似主角。作為男主角的菲爾·伯班克(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則從一開始的兇悍牛仔、掌控家人和彼得母子命運的惡人,漸漸地軟化,成為彼得的獵物。

有一個鏡頭極為隱喻,是電影轉折的關鍵:菲爾和彼得追逐一隻野兔,當菲爾掀起一條條原木發現受傷的野兔時,他心中是把野兔比擬為身邊嬌弱任其擺布的彼得的;然而彼得撈出野兔,愛撫然後利索地扭斷它的脖子,那一刻彼得心中的野兔肯定是菲爾了。也就是在那一刻,菲爾手中原來因為閹割公牛造成的小傷,被原木磨成大破口,鮮血淋漓,啟示了日後彼得的復仇。

菲爾·伯班克本來已經全身裝甲如刺蝟,對身邊任何人保持警惕和刻薄,尤其對介入他的純雄性世界的彼得媽媽羅絲,他簡直像厭女症患者一樣欲除之後快。他最初也多番嘲笑彼得是娘娘腔,這其實應了一句俗話:「恐同即深櫃」。漸漸他的秘密被觀眾和彼得發現,原來他一直眷念着死去二十年之久的另一個牛仔:野馬亨利(Bronco Henry)。

菲爾把亨利奉為偶像、視為不可冒犯的聖人。實際上他反覆褻玩亨利遺下的一角襯衣(或者汗巾),即便平時也把它藏在私處晝夜廝磨。這就是他的愛,極端壓抑又極端猛烈,因其隱秘而成為了這個全副武裝的男人唯一的軟肋——阿喀琉斯之踵。彼得也是掌握了這一點才能反殺。

其實從一開始,菲爾就被彼得吸引,也許他從彼得製作紙花的纖細裏看見了二十年前那個自己:耶魯古典文學系輟學的高材生。後來他進一步考驗彼得,驚喜於彼得也能像當年的亨利和他自己一樣,從荒瘠的山脈看出嗥叫的野犬,便真心把他引為同類,並且決意以亨利「培育」自己的方式操練彼得。

然而彼得早有心計。彼得和菲爾的不同在於,彼得知道如何面對和處理自己的野心、慾望,無論他是不是同性戀。有一次他們閒聊,菲爾自得地引用亨利的話試圖「啟蒙」彼得:「野馬說面對艱難時的耐心,讓你成為男人。」

但彼得回答他:「我爸爸說面對障礙就要移除障礙。」——小說原文是「仁慈就是努力為愛你或需要你的人掃除路上障礙」,這時候彼得的殺機已經表露無遺,因為他心目中這個愛的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的媽媽——被菲爾處處刁難針對的羅絲。

彼得的父親自殺後,羅絲再嫁給菲爾的弟弟喬治,但喬治根本沒有能力成為父親,菲爾卻自投羅網成為待弒之父的角色。不過如果珍·康萍就這麼拍下去,那就是一部暗黑懸疑片了,她沒有忘記真正的主角是菲爾,這部戲是關於菲爾的悲劇。

讓菲爾纏綿悱惻不能自拔的後半生情懷,來自於亨利救他於風雪那一夜的親密接觸(當他告訴彼得這個秘密的時候,彼得緊接着問了一句「你們裸體了吧?」菲爾不置可否)。亨利之拯救,菲爾珍藏了二十年,坦然告之彼得,那是菲爾心甘情願——他那時已經徹底愛上他的獵人,雖然他還以為後者是獵物。是愛,讓狩獵關係陡轉的。

這場對話開始之前,復仇已經開始。羅絲忍無可忍把菲爾要燒掉的牛皮送給了印第安人,換來一副柔軟的手套(象徵着她的兩任丈夫都不能給她的温柔,只有彼得能給她,但她以為這時彼得也被菲爾奪走了)。菲爾大發雷霆,威脅要對付羅絲,這讓彼得堅定了除去他的決心,彼得順勢送上染有炭疽病毒的牛皮,菲爾用着牛皮繼續編織他要送給彼得的牛仔皮索(象徵着來自亨利之愛的傳遞),這一隱喻,是愛慾與死亡之舞的巔峰。

這是彼得的復仇,也是無數被菲爾閹割的公牛的復仇——別忘了是閹割牛睾丸讓他破了手,這是菲爾自己的情感閹割的象徵,最後這種來自男權社會對同性戀情結的自我審查,也得到了復仇。

也許,愛上彼得之後的菲爾根本知道這一切。珍·康萍保留了菲爾與亨利關係的曖昧不明,也沒有讓彼得與菲爾真的斷背山一番,卻設計了一段堪比王家衞之細膩的「遞煙」,彼得與菲爾以煙代吻——有了這一幕,菲爾死而無憾。且甭管這是不是彼得對獵物最後的憐憫。

菲爾果然染上了炭疽,在送院路上慘死。死之前的連續鏡頭,珍·康萍毫不吝嗇了,菲爾自知自己患上傳染絕症必死無疑,用沒有受傷的手推開他愛過的弟弟喬治,他還想把編織好的皮繩索交給彼得,也許要對質但更多是為了道別。然而彼得只是遙遙地在窗後窺視這一幕,就像當初菲爾在窗後窺視羅絲酗酒一樣無情。

這件致死的禮物,彼得戴着手套審視片刻就藏到床底下了,也許有機會時他會拿去毀滅掉吧,也許他會留着作為一段記憶——畢竟沒有人知道菲爾曾經徹夜為他編織這愛的信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像菲爾愛撫野馬亨利的遺物一樣愛撫它。

這時候回看犬的隱喻。彼得在山的陰影中看見的那隻犬,和亨利與菲爾看到的那隻,怎麼會是同一隻?後者看到的是「野性的呼喚」是自然慾望的誘惑,是犬背山;前者看到的是犬嘴裏的獠牙,是反噬的犬之力,捍衞所愛,形同刀劍。

(原刊上報專欄)

 5 ) 从《犬之力》看个体在男性话语体系与女性话语体系下的不同精神生态

(本篇影评为笔者大学论文作业,禁止转载)

电影《犬之力》改编自托马斯·萨维奇的同名小说,由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执导,讲述了一个“貌合神离”的故事——农场主菲尔与男孩彼得同为同性恋,生活在男性话语体系下的菲尔用过度的傲慢、自负等男性气质隐藏自己脆弱而敏感的内心,而在女性话语体系下成长的彼得虽然生了一副带着深深女性气质的容貌,却拥有一个强大、坚定而冷酷的自我。两人不同的成长环境使之走向了人生岔路的两边,迎来了宿命般的结局。整部电影冷静而克制,导演以同性恋的特殊与极端带出每一个平凡个体在两性话语体系下的不同精神生态——如同举起一柄钝刀,却极其精准地刺向男性主导话语权下的社会痛点。

一、两性话语体系空间的视听构建 1、闭塞、幽暗的男性话语体系空间 与一般西部片牛仔弹奏的自由、浪漫、热情的琴音不同,《犬之力》中曼陀铃的琴声旋律简单,反复叠唱,阴郁而沉闷,飘扬在男性话语体系空间——牧场别墅中。好似一个幽灵,一个挥之不去的精神阴影,笼罩在男权社会的上空。随着音乐的推进,观众看到了一栋封闭而幽暗的别墅。低调的画面中,黑色与褐色大面积地铺展开来,为影片中的男性气质涂抹底色。单调的色彩暗示着男性世界的排他性——阳刚是唯一的正确,而理想的蓝,天真的白,娇柔的粉……统统都是不被允许的异端。当昏黄的光线垂下,古典主义的家具陈设似乎诉说着男权古老的权威。木制的楼梯,栏杆,房梁……散发着腐朽的气息,一条条线,一个个框,分割,闭塞。单元审美下男性世界暗含的种种规则与桎梏被暴露无遗。而那个鹿头,巨大的鹿头,象征着力量与权力的鹿头,挂在房间最高处,挂在男性世界的最高处。

2、明亮、通透的女性话语体系空间 导演依旧选择音乐将观众带入到女性话语体系空间——红磨坊餐厅中。餐厅总是响起轻盈而欢快的钢琴曲,客人们在其中尽情地欢笑、舞蹈——这是优雅而又知性的女性气质的外化,所以当以过度男性气质保护自己的菲尔在餐厅用餐时,才会对餐厅里载歌载舞的人们抱有莫名的愤怒与敌意。通透的光线,柔和多元的色彩以及带有女性色彩的布景陈设……红磨坊餐厅的一切都与牧场别墅相对,构成一个独立于男性话语体系空间之外的女性话语体系空间。而当罗斯嫁入伯班克家族时,这股女性气质也随其进入到了牧场别墅中——别墅出现了厨房这个极具女性色彩的场景,而罗斯在别墅中的卧室也充满着粉色等象征女性魅力的色彩。 “窗户”这个事物在红磨坊餐厅中无处不在,而在厨房连接餐厅的那扇门上缺了一块的四格窗尤为值得观众注意。女主人罗斯通过这扇窗户关注着餐厅发生的情况,观察着客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同时在这个女性话语体系空间中,她同时进行着对自己女性气质的审视。——“女性把内在于她的“观察者”(surveyor)与“被观察者’(surveyed),看作构成其女性身份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是截然不同的因素。她必须观察自己和自己的行为,因为她给别人的印象,特别是给男生的印象,将会成为别人评判她一生成败的关键。别人对她的印象,取代了她原有的自我感觉。”由此可见导演对女性心理的精准把握。(约翰·伯格 《观看之道》)

二、精神阉割与自我悦纳 1.精神阉割——菲尔刚强外在下的恐惧与自我抗拒 在男性话语体系中成长的菲尔对男性气质有着天然的崇拜,而“恋慕男性”这一一般由女性产生的情愫使其产生了自我怀疑与恐惧。为了迎合男性话语体系,他开始对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展现偏执的爱憎,以避免自己被打上“女性化”的烙印——一个耶鲁大学古典文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穿上牛仔装束;蓄起了胡子,一脸粗犷;话语带着极强的攻击性,傲慢,自负,尖酸而刻薄,完全看不出一点文质彬彬的样子。正如他在影片中迅猛、精准地阉割小牛一般,他极力地压抑自己,完成了对自己的精神阉割。导演用两场洗澡戏凝练而精准地向观众展示了这一点。 第一场洗澡戏展现的是菲尔对女性气质的抵触,同时又暗示观众菲尔对自我的抗拒。影片开头,泡在浴缸里的弟弟乔治就询问菲尔是否在房间里泡过澡,菲尔表示没有。浴缸是精致舒适生活的一个符号,在过往的影视作品中,它总是与女性形象紧密结合,构成了电影史上无数个香艳动人、极具魅力的场面。因此,浴缸也暗含了浓厚的女性气质。菲尔从不在房间里洗澡,其实是对女性气质的抵触。当影片来到42分37秒,第一场洗澡戏正式开始。菲尔穿梭在清晨的树林中,画面中大量蓝色调的光线与占据影片主体的黄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黄色调的粗粝是男性气质的体现,是菲尔在男性话语体系下伪装自己的保护色,而蓝色调的幽深则是菲尔内心最直接的外化。菲尔紧张地环顾四周,确定无人后,穿过低矮的树洞,来到了他的秘密花园。他脱掉象征男性力量的牛仔衣帽,以全裸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然而,他却背对着镜头,往自己的身上抹上一层层泥垢——他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胴体,看到脱下重重男性气质的外壳后脆弱的自己——他抗拒自己的身体,正如他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当他跃入水中,幽绿的池水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比重,摇晃的镜头与倾斜的构图带来微妙的慌乱感与失重感,菲尔将自己的躯体掩藏在不见底的池中,仅仅留出头。他略带警惕地望着四周,把嘴放在在水下吐着泡泡。泡泡是那么急促,像是池水要烧开一样,这仿佛是菲尔内心的一种无声呼告。而可笑又可悲的是哪怕菲尔在他的秘密花园中,一个不受男性话语体系控制的空间里,他也不敢完全地放松,甚至不敢大口地呼吸。导演用一场极其简单的戏四两拨千斤地把男权世界对菲尔的压迫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在第一场洗澡戏中导演对菲尔抗拒自身的呈现还是克制而隐晦的话,那么第二场洗澡戏,这一点则被导演用鲜明直接的对比暴露在观众面前。牛仔们——这群健壮有力、喜欢异性的男人聚在一起,在河里洗澡,打闹,甚至一丝不挂地在河岸上晒太阳。他们毫不忌讳地向同伴、向世界展现自己的胴体,因为他们本就是与男权话语体系空间完美融合的一份子。反观菲尔,他远离了他的同伴,这群嬉闹的男人们,独自前往无人的河边,沉入水中。观众这时已经意识到了不对。随即,同为同性恋的彼得闯入了他的秘密花园,闯入了他的内心世界,发现了他藏起的杂志,发现了他极力掩护的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于是一切都被揭开,菲尔的傲慢,菲尔的自负,菲尔的无礼……这些都有了解释——男性话语体系树立起种种规则,种种桎梏,不允许出身外“强权”的出现迫使菲尔自己挥刀阉割了精神自我,成为了一个“色厉内荏”的人。

《埃及艳后》 1963
《美国丽人》 1999
《小偷家族》 2018

2.自我悦纳——彼得柔弱外表下冷酷刚强的内心 彼得,一个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男孩。在以母亲为首的家庭中,在女性话语体系空间下,他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一些女性气质。他长得瘦弱白皙,跟健美英气的男性传统审美一点都不沾边。同时,他还拥有裁剪图片、折纸花等一些“女孩子的爱好”,易掉眼泪,伤心难过时转呼啦圈、躲起来消失不见……在影片前半部分,导演一直在塑造着一个柔弱娇气的男孩形象。而随着的影片的深入,观众逐渐发现这个男孩的内心有着与外表不相符的冷酷。他上一刻在母亲面前温柔地抚慰受惊地兔子,下一刻便不打一声招呼将兔子解剖,并面无表情地说这是为了学习医学而练习。而影片的最后,为了把母亲从菲尔的精神折磨中解救出来,这个看起来只有十几岁的孩子设计了一场谋杀——其心智之成熟,计划之缜密,处事之冷静,行事之冷酷,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观众。彼得一步一步接近菲尔,骗取他的信任,利用他的善意——菲尔想编一条牛皮绳子送给彼得,亲手将沾染炭疽病病毒的牛皮递到了菲尔受伤的手上。在决定宿命的那个夜晚,在那个牧场小屋中,彼得与菲尔无言对视着。黄色的侧光将彼得的脸割成了阴阳两半,他的蓝色眼珠在光下闪烁着摄人心魄的光泽——引诱,挑逗,兴奋,冷静,克制……而他隐匿于黑暗的另一只眼睛则散发着危险的气息。彼得点燃了一根烟,吸了一口,递到菲尔嘴边,菲尔把烟 含住。静谧,无声而又充满着性张力,甚至可以说是导演的一种性暗示。这一刻,两位同性恋者的内心被外化,这一刻,菲尔与彼得的强弱关系颠倒。烟,作为一种极具男性特质的物品,被外表柔弱的彼得点燃,被彼得夹在手指之间,被彼得拿捏操控。而粗犷刚硬的菲尔,却只能被阴影吞噬,被动地接受彼得递来的烟。彼得内心的刚强与菲尔内心的脆弱被观众一览无余。 彼得内心的刚强来自于对自我的悦纳。母亲罗斯对他不符合男性的女性爱好、女性气质没有加以斥责、否定而是予以肯定与包容。女性话语体系对个体多元化的理解使得彼得能够接纳与他人不一样的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我。

3.“爱”的失语与袒露 “爱”作为两个个体之间平等的情感,在两性话语体系下有着不同的呈现。阉割精神的男性话语体系把爱扭曲成了“崇拜”与“被崇拜”的不平等关系,而鼓励个体悦纳自我的女性话语体系则正视、强化了爱的能量,并强调个体在爱面前的平等地位。影片前半部分,导演便用一朵纸花委婉地向观众传达了这一点。 彼得一出场便是在做纸花。导演用了几个特写镜头展现了他裁剪花蕊,拼贴花瓣的场景。花是爱,花蕊是爱的欲望。彼得做纸花,是对自我爱与欲望的自我审视与正视。而反观菲尔,同性恋的敏感让他注意到了餐桌上的纸花,而他却很快地把花烧掉点烟——他注意到了内心的爱与欲望,却果断地割舍它以换取自身的男性气质。 影片中,彼得有很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他没有逃避这种在外人眼里病态的感情,而是去面对。他试图与母亲取得一个平等的关系——他直接地叫着母亲的名字,罗斯;他对母亲说:“如果一个男人永远听妈妈的话,能有什么出息?”,同时,他给予了罗斯自己所能给的所有关心与爱——他关注着母亲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为母亲健康恶化和精神崩溃而忧心。甚至到了最后,他为了母亲杀死了菲尔。正如他在影片开头的独白中说到:“我唯一的愿望是让母亲幸福,如果不去帮助我的母亲,如果我不救她,我还算什么男人?” 反观菲尔,影片中他多次提及他的偶像兼救命恩人——布朗克·亨利。观众不难看出菲尔对其异样的情愫。而身处在层层的男性凝视之中,菲尔不断地逃避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自己对布朗克·亨利的倾慕解释为“崇拜”,一步步地将其推向神探,也一步步将其越推越远。只有在自己的秘密花园中,他才能用缝着B.H(Bronco Henry)字样的丝巾抚摸自己的脸,聊以自慰。

四、总结 《犬之力》以两个分别生长在男性话语体系空间和女性话语体系空间的极端个体为例,直陈男性话语体系对多元个体与情感的否定与湮灭,但同时,电影向男性话语霸权进攻的锋芒显得不那么锐利——彼得的冷血中和了导演对男性化话语体系与女性话语体系鲜明的褒贬态度,给观众预留了理性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两性之中无论哪一方占据话语霸权,都会给生活在其话语体系下的个体带来负面影响。这部电影就像简·坎皮恩手里一根烧过的细针,被她拿来刺向当下社会肌肤上的水泡,刺破的过程或许并不怎么疼痛,但随即浓水流出,腌臜污秽的事物被暴露在阳光下。

 6 ) 恶犬,抑或被感染的公牛

“父亲去世后,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母亲能幸福,如果不去帮助我的母亲,如果我不去救她,我还算什么男人?”

跟着这句没头没尾的开场之后出场的是西部牛仔菲尔和他的牛群,令我们疑惑的是这句话的主人是谁,又要把这句送给谁?就跟整部片子的调调一样,看起来人物逻辑成迷,细思却令人后怕得倒吸凉气。

2021-22北美颁奖季最大热门非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的《犬之力》莫属,之前在威尼斯电影节斩获最佳导演奖,随后又几乎横扫各项奥斯卡前哨,来势凶猛。本片改编自托马斯·萨维奇撰写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25年野性西部被压抑的情爱故事,本片也是继《断背山》之后,最热门的一部过分细腻描写美国西部同性感情的电影。近年来西部片也大有崛起之势,冒出诸如《希斯特斯兄弟》《第一头牛》等许多优秀的新西部片,它们不约而同抛去牛仔们过分阳刚而不拘小节的一面,深挖埋藏在粗犷外表下的真挚感情,让西部片焕发生机。

片名《The Power of the Dog》,取自圣经旧约第二十二篇中的一句“Save my soul from the sword, my love from the power of the dog.”,圣经第二十二篇前半段讲述受苦者控诉上帝对他抛弃,放任邪恶力量折磨他,但在这句话之后,内容从对上帝失望转变成对上帝的赞美,中间没有过度,而《犬之力》表现了中间可能发生的情况。

故事进行到结尾,观众已经知道开头那句话的意思,当皮特在圣经中找到这句话,与开头拯救之意对应,意喻皮特代替上帝(god)拯救了正在受苦的母亲,在皮特眼中菲尔就是那只趴在山坡上张嘴嘶叫的恶犬(dog),抑或恰好相反,皮特是那只恶犬,菲尔是可怜的被上帝抛弃的受难者。不管如何理解,《犬之力》这部电影就是在表现人性之恶,也在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当上帝不在眷顾这个地方,再凶恶谨慎的人也会脆弱,再柔弱的人也会行恶,再善良的人也会冷漠。

本片被讨论最广泛的是男性气质这个议题,导演通过塑造的三个男性形象来抨击男权社会,大男子主义的菲尔,毫无存在感的乔治,以及外表阴柔的皮特,在那个强调阳刚的西部时代,他们都过得都不愉快,尤其对于用全能、凶恶的外表来掩饰自己秘密的菲尔来说,做一个世俗意义上的“男人”实在是太沉重的包袱,以至于需要另造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释放自己的欲望。菲尔这个形象在表现优质男性的困境,必须以社会标准要求自己,而不能活出自己的真实,只要菲尔不说出那个秘密,他就可以是最出色的农场主,可以依靠能力成为受尊敬的人,但唯独不能向任何人展示真实的自己。

与之相对的是弟弟乔治,他用善良和体面掩盖自己的无能,看起来人模狗样,实际上草囊饭带,所以他需要一个看起来完满的家庭来为自己赢得一丝尊严,尽管这段婚姻不是世俗意义上完美的婚姻,但就这一点正是菲尔无法做到的,乔治此生第一次赢过菲尔,老实、善良在男权社会中代替不了荣誉,所以被忽视,这个品质逐渐变得稀缺。

如果说前两个形象在男权社会中的伪装还算与人无害的话,那表面阴柔看起来难成大器的皮特的伪装则十分凶险,尽管the power of the dog是皮特指出来的,但整篇故事里的恶意很大一部分来自他的内心,这也是很多人抱着看狗片的心态最终却被吓到的原因。皮特的做派就是大家俗称的“娘娘腔”,空闲时编纸花,悲伤时转呼啦圈,紧张时抠梳子,这些举动被排除在正常男性的行为之外,且被绝大多数男性所不齿的,但隐藏其下的是皮特对生命冷漠的态度,所谓兔子逼急了也会变恶犬,影片要说的正是这个。男性气质的强弱不代表做成一件事决心的大小。

关于皮特的母亲,是全片唯一塑造的女性形象,笔墨不多,人物逻辑不够完整,结婚、喝酒和卖牛皮都令人费解,但她却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也是推动情节的关键,由女性引起的男性矛盾也最不容易解决。

简·坎皮恩厉害的地方在于可以用非常简单的一场戏点明人物关系,说是简单,实际上是在导演精心设计之下隐藏了诸多无比复杂情绪之后的简单,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隐藏得恰到好处。比如菲尔真正对皮特另眼相待的一场戏,在第五章开头,众目睽睽之下,皮特被喊着小基佬,却不为所动按自己的节奏走到树下看鸟,菲尔此时看到了皮特的决心和勇气,这正是他所羡慕而缺乏的,所有这些情绪都被导演按下不表,转而导演用看起来莫名其妙的情绪180°大转弯的去推进两人关系,包括之后菲尔诧异皮特也看到了山上的犬影,两人关系更近一步,因为之前交代菲尔的义父死后,再没有人看出那个影子,因为男人需要其他男性的崇拜,以他为榜样,学他做事,如果有儿子,就可以很好满足这项男性虚荣心,而没有儿子的男性,则需要其他追随者,菲尔追随了他的养父,也希望把这种关系发展到另外一个孩子身上,甚至还需要带着点不同的感情。两场戏带出了很多信息点。

再比如开篇,菲尔与弟弟的对比,用了浴缸和酒馆两场戏来表现菲尔尽管知道乔治的无能却仍放不下他,总是在问弟弟去哪了,直到乔治带回来妻子,菲尔又表现出焦躁,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都是在导演明确菲尔性取向之前的铺垫,而且用大量菲尔独守空房的镜头,非常巧妙。所以这个故事很难建立观众与角色之间的共鸣,因为第一遍看很容易被这些情节搞迷糊,不知道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但返回来再看就明白导演的厉害之处。

有一个重要的情节点,菲尔向皮特询问其父亲的情况,皮特说他父亲担心他不够善良,菲尔对此嗤之以鼻,菲尔说你太善良了,但以后会好的。20世纪开端,人类幻想一个崭新而美好的世纪,幻想着未来会好的,就像菲尔幻想着皮特未来会顺自己意思成长一样,但真的会好吗?故事发生在1925年,西部开发热潮的末期,美国经济不可一世,谁都预料不到史称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将降临于他们,但一切又都是有预见的,就像感染炭疽的牛,不起眼的小病毒不会引起人的注意,却可以撂倒体积数倍于自己的牛,一头接一头,最终染上谨慎的放牧人。随着牛接连生病,以及菲尔的去世,我们可以预见整个农场的覆灭,见证一个充满文明但又不善良的时代诞生。

 短评

这个控制力太可怕了,看似永恒静止的山丘下面隐藏的是张开血盆大口的狗。凡是发动了冰山原则大招的,后劲都大得不得了。看完回头想想,权力转换不是从男孩能拿手术刀而是从他能折纸花开始的。这是一场能折纸花的男孩和能烧纸花的男人谁更强势的角逐,会折纸花就会拿手术刀太正常了。刻板印象瞬间土崩瓦解,“反英雄”解构了正统西部片“英雄”,坎皮恩她太会在两性野蛮文明辩证法上做戏了!这里面有条“夺子”——“弑父”——“成人”的神话原型暗线:长年受制于父权阉割的男人,认为长于妇人之手的男孩缺乏阳刚之气,欺压母亲并且妄图夺走和改造男孩。男孩最后不动声色地干掉了“伪父”,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以柔克刚”,从一个看似心慈手软的“伪娘”蜕变成了男人。真正的“犬之力”不是被父权阉割而是会阉割父权的男人。

3分钟前
  • 宗教大法官
  • 力荐

背着上世纪一百年的历史记忆,简·坎平的确显得严肃、深刻,她一出手,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女权电影就成了小孩过家家(充其量是关于女性的题材,不足以称为充满力量的女性视角)。电影对男性(情感)有具像、深刻的思考,在2小时里,保持高度克制的完美节奏,拥有这个时代所缺少的“耐心”,非常难能可贵。本尼太适合这个角色了,他饰演的菲尔与男孩皮特组合成一对男性关系的景观,阳刚与阴柔,被凝视、被参观、被暴露。出色的视听,不仅让我个人因无法在银幕观看而深感遗憾,也成功渲染了一种独特的压抑之感,就像在“娘炮即病态”环境里所经历的那种(难堪且让自己不断逃避、抵触面对的)感受,戳中了一些人迷恋男性气质的心事。整个观影过程似乎缺乏趣味,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妙趣横生。

8分钟前
  • 南悠一
  • 力荐

补评。Phil是里面最美的角色,他能注意到桌子上的纸花,爱弹曲子,会躲开男人群体去自己的秘密花园洗澡,也会永久地痴迷于一段未果的爱情。他的敏感、脆弱、丰富的情感,所有美好的一面都被掩盖在自我否定的toxic masculinity下,只有在那片无人打扰的草坪里才能窥见一眼。这是我第一次在“阳刚男人”身上看到美,这是来自女性导演的审美共鸣。

10分钟前
  • Diana
  • 力荐

我有點傷心。可能因為看到一半的時候開始關注前排大哥睡著打呼嚕,和他旁邊另一位大哥小心翼翼想要觸碰卻又收回的手。

13分钟前
  • 粥豆
  • 还行

四星半。需要更多女性电影人加入到那些曾被男性统治的片种里来。

16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年度最强导演调度,简阿姨就像在用十字绣绣人皮,慢工细活中不带丝毫赘笔。能看出山形如犬的男孩和男人其实都是同一类人;也正因为是同类,才会为守护所爱之人而冷血无情。真正印证了那句话:最高级的猎人往往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的。快给卷福一个奥斯卡,快~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反正我是太喜欢了。隐忍克制隽永的西部片是最偏爱的那一种。文明与野性、母爱与父权、权力与情感的对峙缠绵纠缠,最后都在自身的欲望和偏执中难以厘清。非常喜欢那个转换,男人和第女人驻足看着茫茫荒野,男人说天地之间不是孤身一人的感觉太好了,镜头转到另一个男人于狭小空间独自弹琴的咬牙切齿孤寂。简皮恩其实很决绝,在以为要和解的时候,她选择了一种非常现代性的弑父。

26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venezia78 主竞赛单元。看本片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因为节奏和紧张程度都不符合对这样的导演和卡司阵容的预期,前半部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到底要讲什么,中后段渐渐明朗,燃起希望,到了最后,jaw-dropping。简•坎皮恩,还是那个狠角色,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一场温柔的杀戮,试问谁敢像简•坎皮恩这样磨刀磨这么长时间,且不闻霍霍?看完只想哇哇大哭,为什么,为什么啊😭 那个年代,终究没有自我救赎,只有自我放逐。卷福饰演1920/30S西部牛仔,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挥之不去的英国背景,无法人戏合一,但结束后,他戏中迄今为止最有深度的表演与戏外几无瑕疵的口碑合体,一股浓浓的悲凉升起。 Kodi Smit-McPhee,比甜茶小半岁,同样拥有一张秀气俊美的脸,眼神却可凶狠太多。

27分钟前
  • Q影誌
  • 力荐

男性气质对男性的规训、压迫、异化,真正的大师杰作!

29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大部分学院派导演创作末期的共同特点——极其工整沉稳却筋疲力尽的视听调度。

33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导演太稳了,全程都是极度克制的叙事,靠各种细节来交代故事和人物关系,随着电影缓缓地进入,细节的力道越来越强,戏剧张力也逐渐拉满,最后在男孩床边转身时的一笑,既耐人寻味,又让人深思。阉割,伤口,皮绳和死亡,处处都是点破不说破的暗涌张力,导演的控制力称得上大师水准!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总感觉……女导演拍gay片拍出来像耽美,男导演拍les片则是黄片

3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他把他杀了,他被他杀了....可怕一个没看到干啥的肥硕弟弟,一个风韵酒鬼妇人,一个折纸花被戏谑的单薄男孩......一个整天劳苦挣钱的哥哥被杀了.....这一辈子真够苦惨。心痛麻了

43分钟前
  • 7雪球球
  • 推荐

一直在等色情内容的我,最终欣赏了一段坎大师的feminine depiction of obscure sexual desire.

47分钟前
  • Clairvoyant
  • 推荐

A-. 初看觉得缓慢,回想时才发觉,这分明是一场极具仪式感的凌迟处死。在或暴戾或淡漠的假面下,人物若即若离的状态似乎成为某种法则,因为一旦伤口暴露,就已必死无疑。猜测成为接近内心的唯一路径,但也正因此,情感拥有了悬疑般的张力,而本片最powerful的,也正是那些“草木皆兵”的瞬间:丛草的起伏,马背的抽搐,梳子的响声,暧昧的神色。声画调度无比精致,每一帧在大银幕都美不胜收。好一把磨得锃亮,杀人不见血的刀。2021.9.2 Venezia

52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最柔弱的往往也最锋利,最无声筹谋的克制耐力才能呈现刀不血刃的温柔围猎。如弓弦紧绷的悬疑氛围始终被坎皮恩的调度操纵张驰起伏。半支烟,一道伤,男性世界准入的默契开放是反客为主的请君入瓮。西部荒蛮世界压抑难言的同性成长教育隐晦串起绳结纪事,衬衫残片,他的心之囚,他的战利品。越泅水溺毙于往事,越竖起恶意高墙狺狺狂吠,犬山淡影成为雄性气质的神秘符号,在阳刚与阴柔的往复交锋,参照与摹仿中暴烈的谜域逐渐被拆解归原。窥伺的幼兔面具下是猎人犬牙,野兽失守袒露脆弱肚腹,权力交接一瞬家族秘符就此传递。声效推到满格,画面堆满翕动的暧昧光影形成连绵不绝压迫神经的悚然波纹。拨弄梳齿与琴弦的对照迫力,裁切纸张和晾晒牛皮交映的震颤秩序,雪白芦苇的斑斑血痕…阉割、肢解、焦炙纸花坠入病态污名,那便以血液绽放的死亡花束回之以礼。

56分钟前
  • 嵇澹
  • 力荐

有点用力过猛,全程都在努力绷着藏着,通过人物情绪和关系状态(甚至依赖Greenwood的配乐)去推动叙事,原著文本压制住了影像,不过有几场戏单拎出来还是拍得挺厉害。

5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Phil=以男子气概自居却否认自我身份的男同,George=普通的“正常”男人,Peter=看似阴柔却杀伐果断极其冷静沉着的男同。Phil这种极度自我压抑的男同性恋,以阉割情感和懦弱作为屏障,像极了某些恃宠而骄的toxic masculinity 和fragile macsulinity。而它们又如此弱不禁风,在真正的男子气概(犬之力)前一溃千里。这也隐喻时代对于男子气概定义的改变和不变,当今社会和20年代的美国西部并无二致,人们依然对男子气概奉若神明。简·坎皮恩试图警示这草木皆兵的危险观念,果然是学人类学的,洞悉人心的狂妄和阴暗。

6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知道坎皮恩为什么这么低产了,如此细腻且需要极强控制力的作品势必会花费创作者巨大的精力,这要是普通导演早就放大同性和谋杀噱头了,可坎皮恩从头到尾在做减法,她不拍惊涛骇浪,只拍暗潮涌动,以及风暴过后看似平静的海面,而藏在海面下供人想象的冰川是庞大的,这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正好契合深柜之人的内心活动,而一些外在的声音设计恰到好处地凸现了不安,整个故事都是处在被压抑的状态下,哥哥对弟弟弟媳的压抑,母亲对儿子的压抑,同性倾向对哥哥的压抑,以及整个男权社会对女性和弱者的压抑,摄影也是一如既往的精彩,单亲母亲加钢琴让人穿回《钢琴课》。

1小时前
  • 超cute侠
  • 推荐

今年威尼斯节最佳导演奖获得者,女导演简.坎皮恩就是28年前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共同分享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人,那时她的作品是《钢琴课》。本片根据美国的小说改编,写早期美国西部牛仔生活,也可谓写了个“男同”的奇情故事。导演厉害处在于其极度含蓄地控制力,以及在细腻的人物刻画中显示的功力。只是平淡地敘说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男主演卷福的表演出色。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