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机密

剧情片英国2019

主演:凯拉·奈特莉,马特·史密斯,拉尔夫·费因斯,马修·古迪,因迪拉·瓦玛,瑞斯·伊凡斯,康勒斯·希尔,玛安娜·本灵,塔姆辛·格雷格,哈蒂·莫拉汉,杰克·法辛,邵恩·杜里,约翰·赫夫南,雷·潘莎基,莫妮卡·杜兰,克里斯·拉金,肯内斯·库兰汉姆,彼得·吉尼斯,克莱夫·弗朗西斯,哈娜可·福特曼,克里斯·雷利,马诺伊·阿南德,詹妮·迪,乔·惠特利,亚当·巴克里,马克·普雷斯顿,菲奥娜·斯金纳尔,保罗·布莱克维尔

导演:加文·胡德

 剧照

官方机密 剧照 NO.1官方机密 剧照 NO.2官方机密 剧照 NO.3官方机密 剧照 NO.4官方机密 剧照 NO.5官方机密 剧照 NO.6官方机密 剧照 NO.13官方机密 剧照 NO.14官方机密 剧照 NO.15官方机密 剧照 NO.16官方机密 剧照 NO.17官方机密 剧照 NO.18官方机密 剧照 NO.19官方机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4:41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2003年的英国,凯瑟琳(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饰)是服务于英国情报机构的政府通讯翻译官,某日,她收到了一封加密邮件,该邮件揭露了美国国安局串通英国政府,企图入侵伊拉克发动战争的阴谋。  凯瑟琳过着人人羡慕的安稳生活,领着不菲的薪水,有着无量的前途。这封邮件让她陷入了纠结之中,究竟是视若无睹还是勇敢的站出来检举揭发,最终,正义感战胜了私欲,凯瑟琳和律师本(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饰)联手将这封邮件公之于众,很快就引起了群情激奋。紧接着,凯瑟琳就因为违反了《国家机密法》而被指控为叛国罪。

 长篇影评

 1 ) 电影VS真实: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这片太狠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文·胡德在2006年凭借《黑帮暴徒》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他就此杀进好莱坞。 后来他又导演了《金刚狼》和《安德的游戏》,以及至今新鲜度都高达95%的《天空之眼》。

拍完《天空之眼》后,制片人Ged突然兴致勃勃地给他打电话。 然后问:你有没有听说过“凯瑟琳·甘恩”(Katharine Gun)? 加文·胡德一脸茫然,他接着开始google这个女人。 两小时后,加文·胡德的心情大概只能用“卧槽”来形容。 他给Ged打电话,激动地说:我都惊了!为什么她的故事没多少人知道?!

凯瑟琳·甘恩,图片来自《The Guardian》

加文·胡德和Ged决定将凯瑟琳·甘恩的故事搬上银幕。 尽管这段往事对英美两国政府来说都是耻辱。 最终,片子定下的卡司非常强大,KK(凯特·奈特莉)饰演凯瑟琳·甘恩,“神秘博士”马特·史密斯和“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担任重要配角。

片子在各大电影节上映,在西雅图国际电影节上还拿下最佳影片,口碑非常不错。 按理说,一部有着好故事、强卡司、优口碑的电影应该被大力宣传,很可能还会成为票房爆款。 但影片却像一颗丢进大海的石头,没有掀起一丝波澜(全球票房仅600多万美元,不到5000万人民币)……

媒体新鲜度83%,观众89%

凯瑟琳·甘恩到底是谁? 英美两国不愿提及的往事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16年后,许多人再次将这件事提起,但遭遇的,仍是和当年一样的无力感,如同以卵击石?

>>>>绝密邮件

2003年,凯瑟琳·甘恩27岁。 她是个英国人,精通中文。她年纪轻轻,工作却非同一般。

凯瑟琳出生于中国台湾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凯瑟琳·甘恩,电影VS真实

1月31日,星期五,距离伊拉克战争还有47天。 凯瑟琳像往常一样去GCHQ上班。因为中文能力强,她负责中文信息的分析和翻译。 在应聘GCHQ的工作时,她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公司,更不知道GCHQ就是英国国宝级间谍007詹姆斯·邦德背后的神秘组织之一。

有记者曾到GCHQ内部采访,当记者进入办公室时,员工会收到警告。他们会迅速把电脑桌面变成一片空白或者是一只小老虎的屏保。
《官方机密》

GCHQ内部真实照片,图片来自dailymail.co.uk

GCHQ,即英国政府通讯总部,是个情报机构,相当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局(NSA)。

凯瑟琳总是在自我介绍是说自己是语言专家和翻译员,但外人更愿意将她和她的同事称作“间谍”。

GCHQ,The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位于伦敦西南的切尔特南镇,与英国军情五处MI5,军情六处MI6合称为英国情报机构的“三叉戟”。由于外形独特,它又被称为“甜甜圈”。
图片来自mashable.com

这天凯瑟琳的邮箱像往常一样收到许多标注着“高度机密”的邮件,这些邮件同时被抄送给她的上百名同事。 其中的一封,让她非常不安和愤怒。

凯瑟琳说在现实中她并没有和同事讨论过邮件内容,因为他们工作内容比较严肃,办公室内很少有八卦和讨论。
《官方机密》

邮件来自美国国安局NSA。 发件人是一个叫Frank Koza的主管。 邮件内容,是要求GCHQ协助NSA监听搜集联合国成员中几个“摇摆国”官员的私人不利信息。 美国从而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向这些国家施压,最终达到让联合国通过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决议。

“摇摆国”即未表明态度的国家,这些摇摆国包括:安哥拉、喀麦隆、智利、保加利亚、几内亚。
《官方机密》

真实邮件内容,图片来自esquire.com

在当时,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合法的发动战争,方式有两个。 一个是经联合国授权;一个是国家受到威胁时的正当防卫。 美国想攻打伊拉克,迟迟得不到联合国授权。

2002年伊拉克爆发危机后,美国一边派检查团到伊拉克检查是否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简称WMD),一边在联合国斡旋拉票,但遭到多国反对。
《官方机密》

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小布什

美国一边声称掌握了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并声称这对美国和英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执意要进行“自卫”和“保护美国安全”,推翻萨达姆政权,为伊拉克带来“自由”和“民主”。 另一边,又偷摸的要求英国协作,一起非法监听联合国成员隐私信息。 作为一名情报人员,凯瑟琳知道并没有伊拉克有WMD的任何证据。 美国这一系列卑劣的手段让凯瑟琳既羞愧又愤怒。

《官方机密》

在片中,凯瑟琳的同事说:我们的职责就是去执行,不需要问为什么。 但对于凯瑟琳来说,她无法逾越良知这道坎。 因为打击萨达姆,不是意味着只打他一个人和他的军队,而是去攻打一个有着3000万人口的国家。

凯瑟琳后来回忆说,有些事会触及到一些人的道德良知红线,这封邮件就触及到了她的红线,她再也无法忍受。
《官方机密》

过了两个休息日之后。

2003年2月3日,星期一,距离伊拉克战争44天。 凯瑟琳将绝密邮件打印了出来,带出GCHQ,并寄给了一个朋友。 即使她知道这样她会违反《官方机密法案》,甚至会被判叛国罪。

当时GCHQ并不会对员工搜身或者搜查包内和移动设备上的文件。凯瑟琳将打印出的邮件藏在了包里,“我感觉我的包里装了个定时炸弹”,她后来回忆说。
《官方机密》

凯瑟琳希望朋友够把邮件交给记者,然后公开 这样民众会明白政府的谎言,或许战争就不会发生。 然而她太天真了……

《官方机密》

现实中的GCHQ大门,图片来自dw.com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抗议游行

那一年马丁·布莱特37岁,他是英国《观察者》报的一名记者。 他永远都不会忘记2003年2月15日那天发生的两件事情,一件是惊天动地的游行。

马丁·布莱特,电影VS现实

2003年2月15日,星期六,距离伊拉克战争32天。

距离凯瑟琳寄出邮件已经过去整整两周,各大媒体都丝毫没有任何动静。

但这一天,依旧永久载入了人类史册。

伦敦的各条马路被堵的水泄不通,有约200万人走上街头(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他们手中举着牌子,上面写着:

No war on Iraq(不要伊拉克战争)

图片来自dailymail.co.uk

而这还只是抗议游行队伍的冰山一角。 这一天,在全世界有近600个城市举行了抗议游行,一共有约600-1000万人参与其中。

图片来自readersdigest.co.uk

美国总统小布什不断强调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国首相布莱尔也随声附和。 联合国始终没有给美国授权,但小布什意欲无视联合国,直接攻打伊拉克。

布莱尔相信美方的证据,《官方机密》中的真实新闻视频

游行抗议的队伍里,有人举的条幅上写着: 这到底是自由的世界,还是小布什的世界? 后来我们知道,这是美国霸权的世界。

图片来自英国电视4台

《官方机密》中的真实游行视频

另一件事,是马丁从一个朋友手中得到了凯瑟琳带出来的猛料。 这份邮件一旦被曝光,将强烈刺激全世界人民的反战情绪,英美两国政府也会被强烈谴责。

《官方机密》

但这封邮件很难辨别真假,即便是真的,一旦发表,马丁和报社都可能会被告上法庭。 得到这份邮件的还有BBC等多家媒体,但至今没有一家曝光。 执着的马丁四处求证,在证实确实有个叫Frank Koza的人在NSA工作后,他写出了一份报道。

真人马丁客串了一名接电话的同事,《官方机密》

2003年3月2日,星期日,距离伊拉克战争18天。 早上凯瑟琳去商店买牛奶,她在一份叫做《观察者》的报纸头版头条上看到了自己寄给朋友的绝密邮件。 凯瑟琳知道,游戏开始了,但这游戏的走向却和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官方机密》

真实报纸影印,图片来自theguardian

第二天周一,凯瑟琳一上班就发现内部安全局的人已经开始对员工一对一的审讯。 凯瑟琳否认了一切,并请了病假。

《官方机密》

谁知道,由于《观察者》报社的一名助理对邮件进行了拼写检查,将原文的美式拼写改成了英国人习惯拼写(比如英国人习惯写favourable,美国人习惯省掉u)。 许多媒体因此推测,这根本就是英国人写的捏造出的假新闻,而不是来自美国的NSA。

《官方机密》

没有爆料人证实,这新闻就是个笑话。 正当马丁和同事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在电视里听到了“凯瑟琳·甘恩”的名字。 他们从没有想到爆料人会是个如此年轻的女孩子,更没有想到她竟然会站出来。

《官方机密》

电影中,凯瑟琳突然从工位上站起来,径自走到审讯办公室坦白了一切。 实际上,她原本在周三上午请了病假,但为了证实邮件真实性,她决定暴露自己。 她接着来到GCHQ找到了主管,对主管说:是我做的。 主管先是惊讶,然后深深叹了口气,将手搭在她肩膀上说:哎……凯瑟琳…… 叹息声中,有种如释重负,也有种理解和无奈。

图片来自readersupportednews.ord

接着,电影将现实曾发生的一切如复刻一般呈现。 凯瑟琳被关押,警察厅的人员审讯她的时候问:你是为英国政府工作的是吧? 凯瑟琳却回答:不,我不是为政府工作。政府会交替,我只为英国人民工作。 这句话,被媒体引用至今。

《官方机密》

>>>>战火中的审判

2003年3月20日,这个日子本·艾默生会记一辈子。 那时他40岁,是英国人权组织的主管,更是业内有名的律师。

本·艾默生,电影VS现实

3月20号,星期四,凯瑟琳被逮捕后的第15天。

当全世界抗议的人们还天真的以为伊拉克战争不会发生时,美英联军向伊拉克发起了进攻。

巴格达的夜晚,视频来自CBS新闻

那一晚,伊拉克夜若白昼。

冰冷的炸弹撕破了星空下的宁静,更将人们守护的和平炸得灰飞烟灭。

当晚CNN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直播

马丁和同事在办公室看着电视屏幕里的火光,内心沉重。 《观察者》报本来是一份支持伊战的报纸,在拿到凯瑟琳的爆料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改变了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 “我们失败了。我们本该早点报道,作为一份报纸,我们失败了”,马丁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不断地说。

《官方机密》

第二天的新闻里,到处都是爆炸伤亡的报道。 英美联军的伤亡人数缓慢爬升,而伊拉克军队和平民的死亡人数节节攀升。

当时伊拉克的日常,视频来自aparchive.com

一名伊拉克女孩的父亲在学校门口被枪杀图片来自nbcnews

美国攻打伊拉克不久,伊拉克就逮捕了几名美国战俘,并录制了视频。 在视频中,美国大兵痛苦又悔恨,不断地说:我们不是自愿来的,我们不是自愿来的……

一张名为“回家”的照片,这名妻子的24岁的丈夫从伊拉克回来了图片来自nbcnews

本·艾默生见到凯瑟琳的时候,人们早已把这个27岁的女孩遗忘。

凯瑟琳被捕后并没有被立即起诉,她获得8个月的保释期。 在这期间,她被告知,或者说是被威胁,她不可以向任何人透露有关GCHQ的工作内容,甚至包括她的律师。 这意味着,她都无法向自己的律师说明白整个事件的经过。

《官方机密》

凯瑟琳不得不选择沉默,让她没想到的是,十几天后,伊拉克战争就打响。 两个月后,小布什在林肯号航母发表讲话称“伊拉克战争主要战斗已经结束”小布什讲话结束后不久,凯瑟琳就被起诉,罪名是违反了《官方机密法案》。

图片来自bostonglobe.com

发起起诉后,英国政府抓走了凯瑟琳的丈夫,企图将他遣返。 她丈夫是土耳其人,虽然并未取得英国永久居住权,但他每周都按时去警察局登记,从未落下。 在朋友的帮助下,凯瑟琳解救了丈夫,但这一系列事件让她惶恐不安。

《官方机密》

本·艾默生得知政府对这个身单力薄的女孩子做的一切后,决定无偿为凯瑟琳提供辩护。 在电影中,艾默生说:我将用我毕生所能为她辩护! 而看似柔弱的凯瑟琳,没有选择认罪减刑,而是选择奋起抗争。

2004年1月19日,凯瑟琳和本·艾默生从法院走出来图片来自justsecurity.org

本·艾默生做出了超乎常人的举动,他选择用“必要性”为凯瑟琳辩护。 因为凯瑟琳违反法案的初衷,是为了阻止一场不合法的战争的发生,为了不让伊拉克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

一家人离开硝烟弥漫的家乡巴士拉省,2003.3.30图片来自路透社

艾默生还要求政府公布一些资料,来证明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 显然,即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完全无视联合国决议的英美政府,这么做的话就是扇自己的嘴巴子。

小布什在伊拉克讲话时被扔鞋子

2004年2月25日,星期三,伊拉克战争后的第340天。 谁也没想到,一切来的太戏剧,也太突然。 在法庭上,面对“公布政府资料”的要求,英国皇家检察署以“证据不足”为由当庭撤销了对凯瑟琳的起诉。 英国政府根本没有勇气让法院来审判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

图片来自theintercept.com

凯瑟琳走出法庭,有人为她递上一束鲜花。 这个精神被折磨了一年的女孩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新闻画面

簇拥而上的记者将她重重围住,一时间凯瑟琳有点不知所措。 当有记者问她: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你还会曝光那份文件吗? 凯瑟琳脸上突然浮现出她当时在办公室面对那份邮件时的笃定,对着人群说:是的,我还是会这么做。

新闻画面

新闻画面

>>>>我们的世界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结果。 2009年,英国政府在经历7年调查之后宣布:在英美联军入侵伊拉克时,萨达姆并未对他们构成“即时性威胁”。 2015年,布莱尔在接受CNN采访时首次道歉称:因为错误的信息而导致了地狱般的结果,他向伊拉克战争道歉。 此时,他的身份已经变为英国前首相。 2019年3月,伊拉克战争16年后,布莱尔因这场战争被英国民间组织告上国际刑事法院。

“我很抱歉我们的情报是错误的”,图片来自CNN

至今,美国也没有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为发动战争而捏造情报的丑闻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但美国至今没有为伊拉克战争道歉,只是承认这场战争让他们“陷入泥潭”。

美国国务卿在联合国用一个试管证明伊拉克有WMD,2003.2.5

央视新闻画面

据估计,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死亡人数为4497人,英军为179人,受伤人数接近5万人(2019年数据)。 而伊拉克人民的死亡人数,仅在战争开始的前四年,就达到15.1万-60万人。 更有280万人流离失所,受伤的人和支离破碎的家庭更不计其数。

2004年4月9日,美军士兵的尸体上被盖上国旗

一学校操场临时存放当地遇难者尸体,许人们到此来“认领”亲人2003年5月7日图片来自nbcnews

对于屏幕前的人,光这些数字就已经够触目惊心。 我们更无法想象在屏幕的另一端,那些人正经历着怎样的煎熬与痛苦。

2003年4月10日,父亲和儿子因开车时未服从美军口令而被枪杀在家等待亲人回家的妻子和孩子泣不成声图片来自nbcnews

然而,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数字,在我们地球上的某些地方,仍在上演……

叙利亚街景战前战后对比图,图片来自petapixel.com

前段时间,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twitter声称要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继续推行美国所谓 “民主”“自由”。 点赞最高的留言是这么回复她的:别了吧,上次你说这话的时候,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都被烧成了废墟……

叙利亚街景战前战后对比图,图片来自petapixel.com

至于凯瑟琳,她失去了工作,后来她和丈夫离开了伦敦,定居在了土耳其。 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11岁。

凯瑟琳在今年10月份出席伦敦BFI电影节图片来自berladtalash.com

有记者再次问他:当时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可能会失去一切你不知道吗? 凯瑟琳依旧坚定的说:我知道我可能会被判刑,我可能会失去工作,甚至失去婚姻。 但那时候我就知道,即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和即将发生在伊拉克人民身上的事情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采访节目中的凯瑟琳,2019图片来自pbs.com

2003年,凯瑟琳·甘恩被授予山姆亚当斯道德奖,这个奖用以嘉奖那些采取了诚信和道德立场的情报人员,她是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人。 2013年,揭露了美国“棱镜计划”的爱德华·斯诺登也受到了这份嘉奖。 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埃尔斯伯格称凯瑟琳的所作所为是他见过的“最重要和最有勇气的泄密”。

凯瑟琳在英国人权组织办公室,2019图片来自vice.com

《官方机密》这个项目在2016年就已经被启动,但被多方转手。 许多导演、制片人和凯瑟琳谈了之后都没有下文,直到加文·胡德。 在首映礼上,主持人问加文·胡德:你为什么坚持将凯瑟琳的故事拍成电影?

凯瑟琳、加文·胡德、马丁三人一起宣传电影,2019.10图片来自oxfordstudent.com

加文·胡德回答: 我非常感谢凯瑟琳,她和那些在波音公司或者其他公司工作的人一样,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许多人每天任由错误行径继续发展,无动于衷。 但凯瑟琳选择赌上自己的一切去改变世界,虽然最后她失败了。 我意识到,这就是我所生活的世界,这也是我的孩子将来要成长和生活的世界。 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好一点。

从法院走出,手捧鲜花的凯瑟琳,2004图片来自esquire.com

参考资料:

1.15Years Later:How U.K.Whistleblower Katharine Gun Riske Everything to Leak Damning Iraq War Memo-Democracy Now(2019.7.19)

2.Official Secrets-Gavin Hood Q&A(2019.9.2)

3.Katharine Gun & Martin Bright Interview-Official Secrets(2019.10.18)

4. By the numbers: The Staggering Cost of The Iraq War-Business Insider(2013.3.21.) 5. Iraq war whistleblower Katharine Gun: Truth always matter-The Guardian(2019.9.22.)

6. Britain's spies throw open the doors of GCHQ to reveal their most intimate secrets-Dailymail(2015.10.28)

文/探长

 2 ) 官方机密

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

 3 ) 2022.9.2

首先想说的就是这个题材的电影真的很难拍。这部片子在节奏、气氛的把握上是上乘的,但个人觉得漫长诉讼期间,女主的煎熬可以再着墨一些。其次,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一件事的是非对错本就难以判断,或者说最终的裁决符合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认识,这也是社会科学最显得不科学的地方。而西方或是说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又往往基于客观理性假设而去试图框住这些难以把握的社会问题,这是何等困难,可在比较之下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所以,依法,依规即是最好的答案。虽然它可能不完美,且带有滞后性。人们尊重规则才能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自由,平等。这也是当下依法治国渐渐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第三,女主的想法再如何崇高,善良,违法的事实是不能回避的。信息的不对称性让她做出揭秘的举动,她也只是碰巧的戳中了政府的黑料,这中间真正的问题是人民与政府缺乏信任,政府的公权力也确实需要更多的监督。媒体小心的,认真的求证,可以算得上公众良心,但近两年我们有幸数次亲历了历史,西方媒体的傲慢与偏见令人作呕,公信力更是几近于无。讽刺的是,政府的退缩也不是因为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而是为了选举的更大利益,战争的合法性以及惧怕更多的黑料被爆。第四,一部电影能引人思考就已然难能可贵,再从中得出一些勇气,公平正义,更考验讲故事的人的能力。我还是觉得,我们在法制化建设的道路上,有太多弘扬公平正义的故事,但讲的能力还是有待提升。在意识形态领域,东西方,或是说各个文明体之间差异天差地别,真心没必要去迎合所谓的他们定义的普世价值。专心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吧,时间会给出答案。

 4 ) 这是我为什么喜欢欧美电影

无论什么情况下,人权第一!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敢做,也会有人愿意去帮忙,关键是这样的电影可以上映。

这是关于如何在正确与善良间的选择,这是关于我们到底想要真实还是美好的思考。选择正确不易,选择善良则会付出更大代价。美好人人所望,但是真实或许才是你我所需!

没有什么想说的了,以下为凑字数,请忽略😃😃😌😏😔😜😖😜😠😗🙃🤑🙃🤓

 5 ) 电影内核里潜藏的和平演变

在推荐页里有个评论是:女主好勇敢,要是放俺们这疙瘩早就被政府抓起来了。

就凭借一部电影也许拍电影的国家就可以扭曲其他国家平民的看法,天真的以为这个国家是多么的“民煮”多么的公平。

但血淋淋的现实却证明了相反的事实。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的政府就是十全十美的。请辩证的看世界

。。。。。。。。。。。。。。。。。。。。。。。。。。。。。。。。。。。。。。。。。。。。。。。。。。。。。。。。。。。。。。。。。。。。。。。。。。。。。。。。。

 6 ) 简单故事背后的重大阴谋

真敢拍,直接触碰国家底线。

当然给高分原因和别人可能不尽相同,很大程度不是因为影片观赏性(大概6/7分水准吧)更多是背后的思考:一是当年美英政府干这种勾当,几乎没人去深刻揭露。印象中当年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时周围的人也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就像在动物园看老虎吃鸡,美英展示了什么先进武器、萨达姆如何被干翻,大家津津乐道,甚至有点惋惜战争太快结束,不过瘾。谁让那个时期刚好处于非典中后期,虽非今日新冠措施可比,但毕竟工作出差还是受到一些影响,有些无聊,终于看到一个新鲜话题。国人历来有崇尚强者取笑弱者的恶习。另一方面,中国刚加入WTO,和美国的蜜月期刚刚开始,自然为美帝鼓掌。至于战争背后的原因,事不关己,没多少人关心。甚至到后来根本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么荒谬的事,也就网上有几个flash取笑一下布什,当个乐子就过去了。只有通过这个影片,才重新了解当年战争的背景,通过编造谎言发动的战争,对于本国的纳税人,伤亡的士兵及家庭,都是一种犯罪,更不用说死伤无数的伊拉克平民。不知是政治还是人性原因发动的战争,反正布什如果在韩国,肯定坐牢了。不过嘛,这并不影响很多国人对美国的好感,不夸张地说,对美国有好感的中国人,数量恐怕甚至超过美国人自己,基数太大了。同样这件事,他们会说,在天朝告密者早被诛九族了,好吧,这个时候相互制衡的体系优势体现出来,但做了坏事的总归是坏人吧?坏人性质还和参照物有关?自己心中没有固定的是非原则吗?

所以女主开始那种举动,估计没几个国人会做,即便当初做了,很快就被查出来了。泄密还敢写字,查笔迹就没了。要在今天,到处摄像头,通讯也可以查,大数据一处理比对,几乎没空间挑战国家机密。女主从泄密,到主动承认,到最后用自己的大半辈子押注看国家档案,她就是一个有原则、思想单纯的平凡女子,但行动的层层递进,观影过程还是很震撼,让人看到其非凡,颇能宣扬正能量。但看女主后来的经历,其实还是没法在英国呆下去了,相信去土耳其也是一种无奈。

剩下的第二是新闻及司法体系还是有很强制衡力,媒体、律师在框架下尽量用善去挑战恶。不过正因为媒体及法律界太专业,他们一旦恶起来普通百姓也就是待宰羔羊。最简单的如去年港乱期间,香港电台明显的政治偏向,选择性报道,宣传这工具被用歪了也是很可怕的。

第三,是在英国呆过一些时间,看到十几年前的街道建筑颇为熟悉。

最后,这片子评分人数也忒少了,原因可能在第一点,值得加一星尽己微薄之力去提振。

所以,也是很主观的评价。9.5/10分

 短评

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是发达国家

5分钟前
  • 其实熟的很
  • 力荐

看完后大家全体起立鼓掌。还会想要再看的电影。有点意思的是和一大堆美国人看的。而这位英国小姐揭露的也是美国串通英国发动伊朗战争的行径。

10分钟前
  • 谭二航
  • 力荐

对近年来专心诠释各类巾帼式大女主的KK所拥有的莫名好感,再搭上Gavin Hood承袭前作《天空之眼》的优点,交出了四平八稳、格局精细还有关键悬念贯穿的模板政治惊悚片,不会难看。但对于事件一板一眼的重复(The Observer那条线其实有些废了)也少掉了太多上升的空间。此次诠释的Katharine Gun是一个将“国”置于“家”、“当局”以上的女人,相信如果有一样心情的人会更加理解其本人的选择;片尾她对屏幕说出“我还会再做一次”的坚定,胜过万语千言。

14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白蓮花如我,對這種三觀正確的電影毫無抵抗力

17分钟前
  • AngelaWood
  • 还行

人类世界确实处处不够美好,但也确实有些地方的人在努力追求美好。而有些地方的人只是嘴上说说。

18分钟前
  • 王坏水
  • 力荐

一位就职于情报机构姓“枪”的女雇员曝光了英国政府未经联合国授权的非法对伊拉克开“枪”的故事!英伦黑色幽默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冒了出来。不过这故事本身只是过去数十年间西方特别是英美外战杀人&内善曝光&再战&再曝……轮回中一个片段。屡见不鲜,实难有感。

22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最大的感受还是,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平的,所以请不要带着偏见去看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标榜民主自由的西方,在看不见的背后何尝不是隐藏着很多阴谋。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背后从来都是利益博弈,所以请不要轻易对任何一件事情盲目主观地下判断。

23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这种反思的电影越多越好。

2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淺白易懂的白蓮花反戰~拍攝水準整齊~

27分钟前
  • chuchu
  • 还行

这个世界就是一团糟,不管是在自由国度还是非自由国度。

28分钟前
  • metaphor17
  • 推荐

我很赞同和喜欢《官方机密》和《华盛顿邮报》的视角。哪里都有主旋律,这也算是他们的主旋律:丑化或者吹捧政府,都不应算作错事。政府威信在哪,在于诽谤政府,政府能借法律武器正当应对。人民底气在哪,在于若遵纪守法,则不会受到任何施压。法律来judge,总比权力来judge可靠。作为爱国人士,自然希望这片土地更好。外国月亮和中国月亮各有所长,不求模仿照搬。但至少希望,对我们的文艺和电影,好一点,它们并没有那么关键和致命。人民不应该惧怕政府,政府亦不应惧怕人民。你有你的“正义良知”,我有我的“苦衷难言”。需要敬畏的,是法律。KK这几年眼光真的太好了,巾帼式大女主传,战争、种族、LGBT……各种潮流,就像考试必考一般的“政治正确”

31分钟前
  • 章北海
  • 力荐

奈特莉演这种角色还是挺适合的。感慨于虽然全世界政治一样肮脏黑暗,但是人家还有平民发声的空间,有媒体可以发布的空间,有上法庭对峙的空间,有免费Liberty人权律师生存的空间,有游行的空间,有平民通过vote发表意见的空间,有anti-war记者活动的空间,有所有人都来讨论的空间。这样的故事越多越好,这样的人以及事迹就应该被拍出来,被全世界知道。我鼎力支持!以及期盼更多这样的作品!(技术层面★★★★,情感层面★★★★★)(马修·古迪我都没认出来,寸头太帅了吧!!!)

36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力荐

几乎所有英国熟脸都上了。KK倒是适合演江姐,一根筋。

38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缺陷】最大硬伤是女主性格缺少维度,作为情报工作人员可以圣母得那么一根筋,可信度很低…不过结尾真人说话的感觉跟Knightley倒是很像。【优点】新闻社记者们的互怼是最喜欢的,可惜时间太短,结尾的反高潮反转也有点意思。

39分钟前
  • Cinema is dead
  • 还行

-Hey, you didn't do anything wrong. -I didn't do anything right either. 感同身受。

43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英雄不问战争前后。

45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前半段将个人在政府面前那种无力表现得太好,好几个地方我看到手发抖。另,致评论里某些人,这不是一根筋圣母,这叫理想主义者,不要总是用自己卑劣的目光来注视这个世界。

46分钟前
  • vyan
  • 推荐

只要人人都成为白莲花,这世界将会变成人好的人间。女主一开始也没想到战争是非法的,要阻止战争的发生,只是想“找个人看看”,“没啥问题的话”,好减轻自己的负罪感。后来是赶鸭子上架,被迫承认自己的行为,但并不认罪。最后无罪释放后,变身勇敢的斗士,“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依然会这样选择”。说好听是成长,说难听是很会顺杆爬。后来确实越战越勇,但一开始的行为真的没经大脑+特别冲动。作为政治惊悚片,惊悚度不够,Katharine Gun女士形象塑造不够立体,感觉有点太傻白甜了,不过也许真人确实傻白甜。

50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在今天世界陷入大疫情的灾难中看这部片子,感触更多!一个英国政府普通雇员(她在台湾长大,被国家情报机关雇佣做中国普通话监听译员),揭露政府高层违法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人类战胜灾难的保证是公民的良心,媒体的良心,法律的良心!做到不易,但呼吁与坚持则是必须的。

5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无法承认但也不否认,文字校对之过,天真所以勇敢,战争合法性判定,go fish somewhere else;渺小的个人因为良知而挑战国家机器,体制内外理想主义者共同出谋划策为你对抗利维坦碾压,这不是童话,是别人家的现实哦

5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