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罗诉韦德案

记录片美国2018

主演: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格洛丽亚·斯泰纳姆,Donna Howard,John Seago,Brigitte Amiri,Troy Newman,Colleen McNicholas,Linda Greenhouse,Tom Davis,Faye Wattleton,Eleanor Holmes Norton,Tanya Melich,Curtis Boyd,Carol Tobias,Sarah Weddington,Sam Lee,Randall Balmer,Samuel Alito,Harry A.

导演:里奇·斯坦恩,安妮·桑德博格

播放地址

 剧照

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2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3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4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5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6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3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4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5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6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7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8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9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1

详细剧情

  《Reversing Roe》讲的是美国著名罗诉韦德案。“罗诉韦德案例”给了美国妇女堕胎权,等于承认美国堕胎的合法化。

 长篇影评

 1 ) 当纪录片成为现实

堕胎和持枪,是美国两大争议议题,每隔几年都会成为社会话题,引起社会各界震荡。

这部纪录片讲的其实就是197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判确定美国堕胎的合法化,判决在生效后的几十年间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美国保守派人士、反堕胎团体不断上诉、努力推翻此案的过程。随着2022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正式裁决,推翻罗诉韦德案,等于变相宣布各州可以自行决定州内女性能不能堕胎,结束了五十多年来对堕胎的宪法保护。

罗诉韦德案背景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美国各州常常发生挑战堕胎法案的事件,但是罗诉韦德案却是第一个出现在最高法院的案件。罗诉韦德案其实是个代理人案件,Roe是一个德州想要堕胎的女性化名,也代表了无数希望享受合法堕胎权利的女性,所以律师借Roe的名义向最高法院发起了集体诉讼。

pro-life vs pro-choice

这场持续的争议其实涉及面非常广,政治、宗教、法律、文化权力相互对抗错综复杂。反对堕胎的pro-life团体宣称自己为“亲生命”群体,多为新教福音派信徒,属于保守派,也与共和党人的分布意外地重合。支持堕胎的pro-choice团体自然是自由派人士,多为支持和捍卫女权人士,政治上常常被划为民主党。这个问题将美国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阵营。

是否同意堕胎是一个女性能否控制自己的身体和生育权的问题,这曾是广泛的共识,却自上世界八十年代起成为政治和宗教权力斗争的角斗场。纪录片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以共和党人的身份管理德州,你可以当选州财务大臣,不是因为你的数学能力,而是通过立法阻止堕胎的能力,这就是这个问题在德州的地位。”

成为真正的政治问题

1980年自里根总统上任以后,堕胎真正成为了政治问题和典型的共和党问题。原因在于福音派新教徒被认为是政治运动的基础,共和党想要激发那些原来不怎么关心政治的福音派选民参与到投票中。获得更多宗教选民的选票——这也许就是这个争议发生的根源之一。共和党政客们很聪明,而里根压倒性的选票优势也证明了他们的胜利。

另外纪录片也花了很多篇幅去描述最高法院大法官中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变化比例,因为所有人都发现“如果想要改变法律,就必须改变最高法院”。从罗诉韦德案发生时的保守/自由的2/7,到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奥康纳加入后的4/5,到特朗普上台后任命了三名保守派大法官后的7/2。特朗普太幸运了,在任上获得了认命3名大法官的机会。就算卸任也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影响美国政治和社会,这样绝佳的机会特朗普不会放弃。所以推翻罗诉韦德案只是时间问题,这件事终于在2022年6月24日成为现实。

 2 ) SHAME SHAME SHAME

气愤,气愤,还是气愤。

一个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却被政客置若罔闻地拿来作为拉选票的手段。明明应该抚慰众生的宗教,却被用作杀人不见血的工具,却又打着最伟光正的名义。令人作呕。

这就是一个号称民主独立,号称美利坚精神的时代倒退。原以为是跟自己无关的一个新闻,原以为不过是远在世界另一端的一个新闻,却看得我气愤无比,愤怒的泪水夺眶而出,恨不得自己也身在现场可以怒吼一二。这样的悲剧,大概全世界的女性都能够对此感同身受。太过于艰难了。

无论你说多少道理,他们都不会听的。无论你摆事实讲道理说了多少这个法条对于女性的伤害,他们也不会听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是来讲道理的,只是来拉选票谋利益的。对牛弹琴。

他们无数次说起自己的立场是pro life,仿佛多么的正义和伟大。可难道只有腹中婴儿才是生命,十月怀胎并且要对孩子付出一生的女性的生命就是nothing?那些丑恶的道貌岸然的嘴脸口口声声说着悲天悯人,实在忍不住会想,如果他们的妻女姐妹遭遇不幸遇人不淑,他们也会满口正义地劝说着自己的家人把孩子生下来,无数次地想起自己的悲剧一辈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吗???

我的泪水全都献给了那位女议员。她不卑不亢,做好了一切准备,穿着运动鞋,插着导尿管,只为了从早到晚不停歇不喝水不去洗手间,为了其他女性努力奋战到最后一刻,无论结果。

什么历史书上学过的三权分立,什么大法官制度,什么法律……说到最后也不过是利益二字。想起一段脱口秀里说,这些人竭尽全力发誓要呵护这些Unborn babies, 如此地珍惜在意这些小生命们……until they are born. 一旦生出来之后,这些人就消失了,仿佛也不再care所谓的生命。哦不,可能等到这些小生命们可以服兵役了,那就是他们下次出现的时候。

多么可笑和荒诞。SHAME, SHAME, SHAME.

 3 ) 当你犹豫时,请一定选择女人

⚖️里根做加州州长的时候是支持堕胎的,并率先通过州立法案,使得加州成为其他地区女性堕胎的首选之地。但当总统后为了争取连任、支持和资金等与福音派势力联合,里根在堕胎问题上态度大变,口径处处与福音派教义一致。他达到了他的目的,获得选举人票479票——这种程度的大胜简直不可想象。

⚖️老布什做国会议员时大力支持计生(对标pro-choice),甚至被同事调侃为“安全套布什(rubberush)”,但为竞选总统,赢得党内支持,布什变成了比里根还强硬的反堕胎派,直言要推翻Roe v Wade。

在这两位男性总统的选择中,女性权益成为了可以被牺牲而换取其他利益的筹码。

⚖️曾因为被认为是坚定的保守派,表态“我坚决反堕胎”而被任命的第一位也是很长时间内唯一的一位最高法院女大法官奥卡纳,拯救了堕胎法案两次:一次是1989年,投出关键一票,拒绝推翻Roe v Wade,最终5:4延续了女性的堕胎权利,第二次,在共和党当政,新法官被任命专门为了推翻堕胎法案这种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联合另外两位保守派大法官,出具了非常长篇幅的判决,提出undue burden的概念,规定医院只能劝说,不能代替妇女决定,如此绕过了对堕胎权的剥夺。

她在其他议题上也许保守,但一次次站出来捍卫了女性的权益。

If you don’t know to whom you can trust your well-being, you may always choose the woman.

 4 ) Human right, Human left

在新冠初期蔓延美国的时候,其国内也有过防疫政策的“自由派”和“政府派”之争。有个网上的meme,写说“human right,human left”。意指如果强调自由的人权,大家还是随意上街随意戴不戴口罩的话,那就人命就没了。后来加拿大也发生了货车司机起义事件,抵制政府要求货车司机接种新冠疫苗的防疫政策。这些声音都被视为在covid疫情中,北美更加“human right”的信号。

但是在堕胎议题上却好像完全反过来了。

堕胎应该是妊娠者(女性)的身体自由,还是为了保护腹中胚胎生命而必须废止的“死刑”?前者的立场是human right(pro-choice),后者是human left(pro-life)。美国为此分裂,但好像站台后者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大。

这个议题重新翻出水面是因为今年5月2日的politico独家报道泄露了一份美国最高法院决议草案。草案将推翻此前最高院将堕胎视为女性自主选择的权利受到宪法保护的判例。给各州通过加码、甚至废止堕胎的法律移除阻碍。由此热点,重新翻出这部2018年出品的关于美国堕胎议题历史的纪录片来看。片子本身线索和叙事都挺乱的。看完之后做了一些延展阅读,整理笔记如下。

  • 非法时代

20世纪60年代,堕胎在美国很多州都是非法的。女性不得不去到地下诊所,或者付费前往国外举行堕胎手术。地下诊所的堕胎执业者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 改革时代

改变这种非法状态的是70年代的罗诉韦德案,最高院裁决妇女是否继续妊娠是受到宪法保护的权利。自此,各州女性可以“合法”接受堕胎手术。但是反堕胎群体(大部分是宗教性群体)并没有停止抗议活动。他们甚至策划了多起针对堕胎诊所的恐怖活动,爆炸,枪击。一位声名远扬的堕胎手术医师最终在教堂被枪击身亡。反堕胎群体以自己迫使多少家堕胎诊所关停而引以为傲。

90年代,又一起打到最高法院的判例,卡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又给堕胎权增加了一些桎梏。各州可以给堕胎增加一些限制性前提条件。影片中提到的诸如需要在手术24小时前给该妇女看到超声波照片,医生必须向她说明图像的内容。

片中还浓墨重彩地记述了2013年,德州准备通过一个针对堕胎更严格的法案(禁止孕20周之后的堕胎)时,州议会民主党议员Wendy Davis通过filibuster(冗长辩论)的方式阻碍了这一法案的通过。如果不是查了衍生资料,光是看片子非常难理解那个场景。因为片中Wendy说“根据法律,你不能喝水,不能倚靠在凳子上,不能有任何的休息,更不能离开房间去洗手间”,因此她特地穿上了运动鞋,带上了导尿管来应对这一天。后来去查了filibuster才理解为何如此……又学了比较政治制度的一课。惭愧,还是政治学背景出身,却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

  • 时代回响

影片的最后依旧是两派民间组织都在不懈努力如何影响立法,主要是通过影响最高院的判决。而最主要的,就是针对罗诉韦德案判例的解释。

  • 堕胎议题的政治化及两党化

片中还很有意思的一点讲到这个议题是如何被政治化,以及最后成为共和党的“政治正确”(即共和党必须反对堕胎)。

这个议题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政治议题”,而是被一个共和党的strategist在1980年代里根上任期间成功政治化并成为煽动政治运动和给共和党拉票的议题。

我粗浅的理解,堕胎议题在共和党的政治光谱里本来就具有张力。作为经济自由派,共和党应该是pro-choice的,但是作为宗教保守派,共和党又是pro-life的。那为什么pro-life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共和党的政治正确呢?为了选票。因为pro-life的基督教福音派选民是共和党的票仓。得之,得胜。因此片中剪了里根、老布什、甚至被成为共和党中最non-religious的川普,在竞选过程中对堕胎问题的立场横跳。从pro-choice 或非明确表态,到选举后期,甚至上台之后,都反水成了pro-life的支持者。

题外话

4月22号人民日报一个爆款视频,封面标题是“中国航母,‘三胎’安排”,看得人汗毛立起。结合上海近况,几个朋友就在讨论起什么情况下你会润。我心里想说,不允许堕胎,甚至更进一步不允许避孕的时候。

想到这里立刻哂笑了自己两点:一是上述政策的反面,不允许生育,必须堕胎或节育,已经实实在在写在历史书里了。所以上述政策在未来会发生,并非不能想象。也许只是时间早晚。二是,行,那就要润,但抬头一看,大西洋彼岸可能会更快发生“不允许堕胎”的政策呢。

笑一下算了,能往哪儿跑呢。

女性没有控制自己身体,特别是妊娠的自由,就是使女的故事。发生在哪儿,哪儿就是极权社会。

参考资料

Roe v. Wade, 410 U.S. 113 (1973)

//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410/113/

美国宪法保护女性选择是否继续妊娠的自由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tects a pregnant woman's liberty to choose to have an abortion without excessive government restriction. The decision struck down many U.S. federal and state abortion laws.

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 505 U.S. 833 (1992)

//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505/833/

保持了罗诉韦德案中确认的堕胎自由,但是改变了对该项权利进行限制的标准。州政府可以对堕胎施加一些“过分的”阻碍条件,诸如等待期、父母知情同意、伴侣的知会等。

In a plurality opinion, the Court upheld a right to have an abortion that was established in Roe v. Wade (1973), and altered the standard for analyzing restrictions on that right, crafting the undue burden standard for abortion restrictions.

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 is a pending U.S. Supreme Court case about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a 2018 Mississippi state law which bans most abortion operations after the first 15 weeks of pregnancy. Lower courts have prevented enforcement of the law with preliminary injunctions. The injunctions are based on the ruling in 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 which prevents states from banning abortion within the first 24 weeks. Oral arguments before the Supreme Court were held in December 2021, with a final decision expected by late June or early July 2022.

On May 2, 2022, Politico published a leaked draft majority opinion by Justice Samuel Alito. It would overturn Roe v. Wade and Casey, eliminating federal involvement and leaving the issue to be determined by the states. The Court confirmed the document's authenticity, but said tha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 decision by the Court or the final position of any member on the issues in the case".[1]

filibuster

A filibuster is a political procedure in which one or more members of a legislative body prolong debate on proposed legislation so as to delay or entirely prevent decision. It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alking a bill to death" or "talking out a bill"[1] and is characterized as a form of obstruction in a legislature or other decision-making body.

//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jun/26/texas-senator-wendy-davis-abortion-bill-speech

 5 ) 不要把权利拱手让给我们所鄙视的人

在不同历史时期,堕胎权这一最直接关乎女性身体和尊严的人权,被教会和政客采用不同手段利用,成为号召乌合之众的虚假集结号。和堕胎权一样,其他女性权益之所以被看见,是因为有人发现女性权益是闪闪发亮的筹码。本质上还是因为女性被客体化——既然我可以轻易把你视为客体,而非具有主体性的人,那我自然可以随意恩赐或者剥夺你的权利。

在所有医疗实践中,堕胎是唯一在几乎所有国家中都需要被立法规定的事项。不仅仅因为它关乎生命权、基督教教义和政党斗争,更因为它是父权统治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生还是不生、生几个、在什么时候生、和谁生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小事,这决定了你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接受怎样的教育。谁掌握了这些,谁就掌握了父权制的鞭子和手铐,把世界上一半人口的身价性命掌握于股掌之中。为什么人们费尽心思对堕胎施展权利?三言两语之内我很难回答,但我确定的是,这从侧面告诉女性——拥有子宫、身体被设计为生命创造者的女性,才是掌握稀缺资源的一方,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优势,我们掌握着人的再生产的能力,千万不要把这个权利,连同整个世界,拱手让给我们所鄙视的人。

 6 ) 选择派与生命派的“持久战”

德沃金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从没有一个司法判决像‘罗伊案’那样激起了如此经久的公众的愤慨、激情以及暴力行为,还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法学领域内的批评。”特蕾莎嬷嬷在罗伊案判决结果出来后给最高法院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堕胎已经把母亲与她们的孩子们、女性与男性置于相互对立的境地,它在人类心中认为最亲密的关系中,播下了暴力与混乱的种子。”

罗伊案涉及到选择权/选择派(pro-choice)与生命权/生命派(pro-life)的对峙,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与保守主义/社群主义的较量,以及政治司法化与司法政治化的交锋。

最高法院在妇女堕胎选择权、胎儿潜在生命权、妇女健康权、联邦与州的权力界分等诸多利益中如何权衡取舍,极为考验“九人”的智慧。

而2022年5月2日多布斯案判决草案的泄露,塞缪尔·阿利托大法官在其起草的多数意见中说“必须推到罗伊案和凯西案”,如今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有6位,自由派大法官有3位,无非是特朗普的政治遗产,难道真如这部纪录片真如这部纪录片片名所说的吗?

其实也不好说,凯西案当时也是保守派大法官占据优势,并未如许多观察家所预测的那样被推翻,尽管判决结果对堕胎权施加不少限制。而更为戏剧性的是,罗伊案的当事人,原告诺尔玛·麦考维(简·罗伊)在案件判决22年后皈依了基督教,从支持堕胎转为积极反对堕胎;而被告亨利·韦德则改换了门庭,从生命派变成了选择派

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短评

这是关系到平等,人权,最终却变成政治的工具。也许这种割裂只有当男人也长子宫,才会摆脱现在的泥沼。但生命权一定永远是人类争斗的核心。。

6分钟前
  • 憨兔兔
  • 力荐

女性有权利为自己做决定,这是基本的人权。可别拿政治的幌子了,说一些自己新编的词汇,从各个角度试图推翻女性的基本人权?那些垃圾真的太扯了。子宫是女性的,用子宫做什么,要不要这么做,都是女性的权利。感谢那些医生,感谢为此发声的所有人,感谢女性们的坚持。

7分钟前
  • 不忘
  • 力荐

减少堕胎的源头在于普及保护性的性行为,而一昧争议堕胎法案的设立,说明政府真正关心的不是堕胎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他们关心的是站在哪一面会给其带来政治上的便利。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宗教推动和社会操控,早就超出了这个问题本身的含义。

9分钟前
  • 鸣蜩凌午
  • 推荐

事实上并没有详细讲述罗诉韦德案本身,侧重点在于在其基础上展开的反堕胎权益争战。小时候都以为美国特开放吧?看这样的纪录片特别有好处,让你知道,你以为的平权真正是来之不易,甚至根本尚未实现。议会,民间组织,教士,医护人员……这些被采访的人都很有发言权。强烈推荐这部,让人对医学、法律、宗教、人性都会有反思。

13分钟前
  • 于是
  • 推荐

心情实在轻松不起来。争取女性权益,哪里都是任重而道远。

15分钟前
  • AmiLees
  • 推荐

“罗诉韦德案”的推翻是今日的美国之耻。美国或曰世界正在重回保守主义的时代。女性平权之艰难,即便到二十一世纪仍然如此,在这个依然是父权制主导的社会里,女性主义运动就像一场反抗男性独裁的革命,而且是一场涉及政治、宗教、性别、生育、伦理等的全方面的革命。如果说作为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学习了解并支持Feminism,甚至做一个Feminist。

16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好笑的是,反对女性堕胎的领导者都是自大而冠冕堂皇的男性。如果他们也能生孩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如此强烈地为了保护生命而反对堕胎呢?

17分钟前
  • 老虎
  • 推荐

片名翻译易引起误会,这不是讲罗诉韦德案的,而是展现了各股企图推翻罗诉韦德案的势力,看得人心情很恶劣

18分钟前
  • 十八号木木夕
  • 还行

几次被pro-life派气到看不下去,共和党为选票真够不择手段,不惜给美国开倒车。中间看到1989年Roe案差点被新判例推翻,最高法院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女法官——因为表态坚决反堕胎才被任命的保守派女法官,在最关键的一票上却支持了堕胎权利的延续,让反堕胎势力大失所望。看到这里忽然哽住,但凡还认自己是个女人,彼此之间,纵有对立,却终于不会痛下杀手。所以,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请务必选择女性吧,她会理解,她会懂得,即使她不愿意表现出来。

22分钟前
  • Coraggiosa
  • 力荐

1969年申诉,1973年就作出最高法院裁定的案子,嗯,拖过整个民主党黄金期(奥巴马政府)一直到民主党和好莱坞无以为继的共和党时期的2018年才做了纪录片进行记录和推广。你们说你们民主党不是在利用女人?哪里来的脸?另外,评论里有一条“是平权,而不应该是女权”的男性ID评语。诸君如果连女人的女字和权利的权字连在一起都看不下去,那诸君如何平等权利?在男人(不包括女字的范围内)平等权利吗?

27分钟前
  • 制片人
  • 还行

2022.6.25,金斯伯格去世两年后,罗诉韦德法案被正式推翻,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堕胎成为选举的筹码,宗教成为政客的工具,女性基本权益成为献祭品,看着一群没有子宫的白男在台上侃侃而谈堕胎和生命,令人发笑。

31分钟前
  • ww5
  • 力荐

即使是在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女性寻求选择自由的过程依然是如此的艰难,似乎只要是关乎到了宗教和政治,任何异议都不再具有人性,看着那些反对堕胎的组织和政客的嘴脸,真的是不寒而栗。

3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虚伪的白人男性讲着道貌岸然的漂亮话;极端宗教人士打着尊重生命的旗号伤害提供堕胎服务的医生;政客为了选票只管把堕胎权当做上位的筹码。。。没人认识到这本就是女性权利,也是一个正常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应当被人尊重的权利,富裕的女性可以选择在法案推翻后到合法的国家堕胎,那底层女性或是性暴力受害者呢?他们又将何去何从?有时候很难理解西方世界的一些价值观,或许宗教因素真的占了大半。。。那些人哪里是想保护pro-life,本质上只是一种身份认可罢了,当所谓人权变成政客选举的筹码或是宗教党同伐异的工具的时候,普通人只会受到这种所谓“人权”的践踏,而不是享受着人权带来的自由

34分钟前
  • 卷不起了
  • 力荐

围绕着女性堕胎权展开的几十年斗争,剥丝抽茧展现给我们看。反对堕胎与支持堕胎,涉及到宗教、人权、政治等诸多方面。女性寻求选择自由如此艰难。那些反对堕胎的一方,时常让我想起项飙说的: “没有选择的道德是不道德的,强加的道德最不道德,因为把我的道德强加于你,意味着我要对你的人性做一个潜在的彻底否定,你要不接受我的道德,在我眼里你就不是人了。”

38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美国保守力量很强大,也展示了美国确实是右派国家,纪录片里展示德州政客指定法律干涉堕胎自由时呈现的是一群老年政客的声撕力吼,而这些政客各种保护生命的冠冕堂皇借口里唯一没有的是女性堕胎者本人的声音,这种就是典型的政治暴政,将自己价值观强加于沉默的少数人,完全不考虑真正怀孕的女性需要承担的风险与痛苦。最为可笑的就是控制女性生育的政客们都是不用承担生育风险的男性,恐怕世界上没有其他更典型的父权暴政可以与这件事相提并论。

42分钟前
  • batistuta
  • 推荐

从纪录片的角度,影片对pro-life和pro-choice两方观点言论展示出的客观和克制令我敬佩。个人观点角度,我的愤怒悲伤痛苦已经无法抑制,激进言论预警。堕胎这件事上,只有女性具有话语权。我的身体,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做主。这一点是应该凌驾于政治立场与宗教信仰之上的。那些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夸夸其谈的男性,与其讨论堕胎的伦理性,不如多花点精力去教教男人们什么叫尊重女性,怎样记得打炮戴套吧。

47分钟前
  • AilsonAir
  • 推荐

日本这边翻译成『彼女の権利、彼らの決断(他决定她的权利)』,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就是答案了。

51分钟前
  • 波澄酒
  • 还行

观念之争、权利博弈,必然会进入权力角力的层次,即政治场域。女性不该总是期望自己的权利有谁出面来“代言”,而该力争进入权力机构,坐上有拍板权的席位,以更高的比例占领公共言论频道,为自身的权利发声。不要轻视政治阵地,否则看看吧,最高法离去了一位金斯伯格,女性的权利状况倒退五十年。权力的拉锯就是这样此消彼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需再讳言“女权主义谈的不仅仅是权利,同时也是权力”,不要一谈权力就忸怩。

5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我是支持堕胎的:1 先天性疾病胎儿出生不会给任何人包括胎儿自己带来一点点的好处 2 经济条件无法支撑胎儿的出生,而且会影响生者的生存 3 女性身体女性做主,任何外在的人和物都没有权利干涉这个权利。 那些反对堕胎的一般是:1 政客用来吸引关注,拉支持 2 宗教分子宣传教义 3 贫困而且被洗脑的平民 为什么没有中产或者富人,因为这个人群根本不用担心诊所被取消,不用担心没有医生。富人的财力能够让其自由的选择生下来,或者寻找机会堕胎。

60分钟前
  • W.史密斯
  • 力荐

想要把一个医学问题搞成政治问题并从中获利,就要懂得如何煽动民众的情绪(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想到魔都防疫了)

1小时前
  • 千树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