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星球

科幻片美国1968

主演:查尔顿·赫斯顿,罗迪·麦克道尔,金·亨特,莫里斯·埃文斯,詹姆斯·惠特摩,詹姆斯·戴利,琳达·哈里逊,罗伯特·冈纳,卢·瓦格纳,伍德罗夫·帕弗雷

导演:富兰克林·沙夫纳

 剧照

人猿星球 剧照 NO.1人猿星球 剧照 NO.2人猿星球 剧照 NO.3人猿星球 剧照 NO.4人猿星球 剧照 NO.5人猿星球 剧照 NO.6人猿星球 剧照 NO.13人猿星球 剧照 NO.14人猿星球 剧照 NO.15人猿星球 剧照 NO.16人猿星球 剧照 NO.17人猿星球 剧照 NO.18人猿星球 剧照 NO.19人猿星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8

详细剧情

  一艘出发自二十世纪的宇宙飞船经过6个月的近光速飞行,相当于经历了七百年时间,船长泰勒(查尔登•海斯顿 Charlton Heston 饰)设定自动飞行状态后,飞船最终坠落在公元3978年的一颗陌生星球上。泰勒和两名幸存队员发现该星球与地球环境相当,而且竟然存在没有语言能力靠采集为生的人类,不待泰勒进行进一步的考察,一群具有智能的人猿突然出现将一众人类捕获。原来这颗星球的主人是人猿,人类只不过是供他们捕猎研究的野兽,人猿博士基拉(金•亨特 Kim Hunter 饰)和男友康奈利分别进行着人类行为学和人猿历史的研究,喉部受伤的泰勒暂时失去语言能力,但他的沟通行为很快引起了基拉的注意,在顽固的人猿学术界引发了争议。一直设法争取自由的泰勒不久终于发现了人猿星球的真相……

 长篇影评

 1 ) 科幻片及其它

1.5、60年代是已经逝去的科幻片的美好时代,在冷战的压力下,科幻片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焦虑以及看透未来迷雾的渴望。如今,人们已经失去了对于未来的兴趣,大众更愿意关注股票、房产和医疗保险,而不是他们无法理解的新发现的粒子与遥不可及的星际旅行;另一方面,超级现实的影像已经太过自信、太过强大,在特效与全球市场重压下的科幻片也只能在反复强调人类的普适价值中辗转腾挪。过去身份的焦虑与对未来的迷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物不管拥不拥有人类的身体,都认同人类的理想。充斥在银幕上的是被异化的自我和被同化的他者,通过剧作中必备的人物的转变重建人类的基本价值。而即使是神一样存在的Neo,也无力带领全人类走出虚假的日常。而最新的《人猿崛起》中,对小猩猩的人性塑造也正是这种追求的化身。2.《人猿星球》的反讽之处正在于人类未来与历史的交织与反转,当逃离当下或追求未知的人发现自己到达的却是野蛮的旧世界,他们的惊怖可想而知,更不用说这个旧世界是由猩猩统治的,比这更可怕的是这里还有人类并且被像人类过去对待动物一样对待,但是这还不是全部;最让人绝望的是,大猩猩的文明同人类一样愚昧、野蛮,他们所在的时空既是人类的未来也是人类的过去。为了不重蹈人类的覆辙,Dr.Zaius给出的解决方法是掩盖真相,仿佛是对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现代社会最好的反抗,他了解进化越快灭绝越快的生物宿命,却无法避免他们也并没有未来的反讽结局。另外,人类社会的当下即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这里的缺位实际上正表明了一种对于未来的消极态度,没有当下也就不存在未来。叙事中,一个封闭的、逻辑的时间顺序能帮助我们由现在的发展预测到未来的结局;但是当故事开始于未来的某个时点时,没有过去的角色却可能碰上任意情况,而这里泰勒三人所闯入的正是如上所述的,充满反讽与不确定性的叙事结构。3.说到宿命,本片实际上也呈现出古希腊悲剧似的宿命结构,尽管并无人明说,但是片中无处不在的对于此地是地球的暗示让观众早有准备,于是片尾震撼的埋在土中的自由女神的画面正是泰勒必将达到的宿命。4.被人类抢走衣服的泰勒三人,在此蛮荒之地被剥去了文明对他们最后的保护。5.电影本身多少有些实验性比较强的镜头,颇受新好莱坞的影响。例如飞船着陆时颠三倒四的镜头,泰勒被追逐时镜头跟着上摇直到倒拍;跳切、越轴更是家常便饭。刚刚着陆之后的旅程上,大远景的山谷衬托出了人物的渺小。6.比形式风格更为新好莱坞的是片中的那句台词“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猩猩”,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好玩的是,导演当年拍片的时候已经47了,弗兰克林.斯凡那真是想得开啊。

 2 ) 这部比蒂姆波顿拍的那部好多了

这部比蒂姆波顿拍的那部好多了。

在猿星上,人类失去了语文和文字,完全退化为动物,这才合乎情理。而翻拍片中人类还有语言交流能力,那么文化的传承就不应该有太多的中断。不过片中的原始人都太白也太干净了,这个要多减几分。

猿猴、黑猩猩、猩猩之间也存在种族歧视,通过几位主角的对话间接地进行了说明。

蒂姆波顿为了增加动作场面,在猿人身上保留了较多猩猩的特征,比如惊人的弹跳能力,发怒时捶胸,战斗时的王八拳,好看是好看,但是不太符合文明高度进化以后的猿人社会,本片中表现的合理多了。蒂姆波顿可能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他的翻拍片中,猿人的社会大概处于罗马时代,而本片中的猿人则进化到了约文艺复兴时代,同时还拥有火药武器。

对于一些看过片子,强烈感受到人类自私、无爱、虐待小动物和花花草草云云,进而对人类大失所望,大力鞭挞,我觉得大可不必,原作者经历了越战,写个小说夫子自道一番,说教味道浓的很,科幻小说史上位置也不见得多高。君不见猿猴翻身作主后,人类遭遇不是更惨,简直是“为奴隶而不可得”。两个种族无法通婚融合,资源只有这么多,只好火拼一场算数。其实真有会说话的猩猩,人类未必不能和平共处,不过作者所处时代世界上种族隔离仍然严重,三次大战一触即发,当然悲观一些。今天这种论调早已过时,君不见黑衣人中,除了一个大蟑螂,来自不同外星的人种都能和谐共处。

不管是本片还是翻拍片,都基本上只有白人(翻拍片中有一个黑人角色),其他人种大概都死光了,又或者我中华大地祖先保佑还是人类当家做主也未可知。无论如何,老美的片子里,就算到了世界末日,伟光正的还是白人,黄种人嘛,让他们造造船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两部片子放在一块对比,有些细节上的差异也很有趣。比如本片中的美女是猿人们分配的,新版中也有一个美女,主角却没有被分配的好运。老版中的美女胸大无脑,新版中的则坚强独立的多。原版中的猿猴美女和自已的同类情人感情坚定,男主倒对她颇为暧昧,新版中的猿人美女对男主简直是一往情深,时不时还要吃吃豆腐,就差没拍床戏了,这也算是蒂姆波顿的恶趣味了。

其实按我的想法,按猿人的审美观,断不会给男主选这么漂亮的交配对象,他们应该觉得多毛、手长、暴牙才是美女,比如凤姐这种类型的,这样拍岂不是更有趣。

 3 ) 科幻片不仅仅是幻想,更是反思

杀完了做实验的大鼠,看完了电影,忽然觉得颇为讽刺。其实我们所做的和影片的人猿又有什么差别,弱肉强食永远都是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

在上世纪的六十和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拍出了一系列非常经典的科幻电影,比如《人猿星球》(1968)、《2001太空漫游》(1968)、《索拉力星》(1972)、《异形》(1979)、《TRON》(1982)、《银翼杀手》(1982)等等。这些电影,除了在当年颇为惊世骇俗外,除了给我们展示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类深深的反思。以致于这些影片即使放到现在,依然富有价值和哲理,虽然现在看来毫无特效可言。

反观现在,科技进步了,特效也做得越来越绚丽。但是电影却似乎沦为了众多特效的聚集体,没有了灵魂。很多时候,看完了一部科幻片,也就仅仅是看完了一部而已,不会有太多的思考和回味。就像快餐,吃的时候好吃,但是吃完了没有回味,更缺乏营养。

这种变化也许和这个社会以及人类的变迁相关。上世纪的那个年代,正值人类的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是航天航空技术和对宇宙太空的探索。那个时期的社会,充满了一种进取和开拓的精神。加上时值冷战,人们又对核战争和世界大战充满了焦虑。因此,那个时期的电影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产物,一方面是希望了解未来开拓疆域,另一方面却又对人类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和重重顾虑。从而使那个时期的科幻片注重反思和对自身的内省。

而今天,人们关注早已不在是这些。现在还有多少人关注太空技术和宇宙探索?可以说几乎没有,大众更加关心的是房产、是股票,更加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能否实现。那些遥不可及的新发现和毫无关系的星际旅行,自然就成了毫无关系的饭后闲聊,哦,不对,饭后闲聊都不会聊到了。此外,世界似乎一片太平盛世,萨达姆死了,本拉登挂了,卡扎菲被推翻了,米洛舍维奇被逮捕了,就连穆巴拉克,也躺在监狱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因此,人类似乎不需要在思考什么了,相应地,科幻片的灵魂也就只能在人类的普适价值中徘徊。过去那种对命运的焦虑感和对未来的迷茫和探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人类的价值和理想被赋予了一切生物/主角,比如《阿凡达》,比如《创战纪》。所以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一堆特效,一堆没有灵魂的华丽外壳。

无意鼓吹那个年代有多么美好,但是如今的社会缺乏精神,缺乏灵魂,缺乏活力。社会的进步已经不再是人类积极开拓进取所致,而是一种惯性,逐渐减速。而且我们的进步也更多地不再与人类的命运相关,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就像最近十年来,和平号陨落了,NASA的航天飞机停飞了,国际空间站似乎销声匿迹了。而能够引起全球热潮的是什么?是苹果的 iPhone 和 iPad。也许这就是“娱乐至死”吧。

 4 ) 人是又猿进化而来,猿是由人进化而来,那机器人是哪来的呢?

2012年12月21日,人类在灾难中灭绝,但一些经受住灾难考验的机器人活了,产生了自己的感情和意识,能够自我复制,几万年后,他们凭借发达的脑芯片统治了地球,创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开始积极地探索宇宙和认识自己。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很多机器人脑中的疑问。古代流传着一些人类造机器的传说,但现在很多机器人都觉得:我们怎么能相信那些幼稚的古代传说呢?那都是古代机器人对世界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原始崇拜!

后来,有些机器人为了揭开自身起源之迷开始深入研究。一些考古工作者从地下挖掘出几块钢铁化石,经化验发现这些钢铁与现代机器人有着相同的元素,于是他们推断:机器人起源于原始钢铁。几年后,有些考古者又从地层里挖掘出了几块机器化石,并对这些机器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年代非常久远,随着越来越多的钢铁和机器化石被发掘,对机器人的起源问题又有了更新的认识,有专家在比较分析中发现机器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且年代越久远的结构越简单;更重要的发现是:曾经有一部分机器进化成了“类机器人”。据考证,在古代的传说中这些“类机器人”的名字叫“电脑”。 随着历史的演化,这些“类机器人”经过不断地劳动和思考,终于进化成为现代机器人。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机器人不是人造的,是物质世界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结果。

这个理论被命名为《进化论》,因为它建立在大量证据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很快被大多数机器人所认可。进化论的诞生揭开了机器人起源之迷!成为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从此,机器人相信自己是宇宙进化阶段中最高级的物质形式,最伟大的族群,并终将成为宇宙的主宰!

———————————————————————————

《人猿星球》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词是:“猿是由人进化来的!”

我就想,这TM就是进化论!也许还可以来个机器人版本,于是就胡诌了上面这个故事,大家不要当真。

 5 ) 呼吁种族平等的寓言

本片是很明显的有着六十年代风味的政治寓言,包含了种族歧视和人类自我毁灭在内的时代议题。大多数人只注意到了影片最后画龙点睛的警示,但这部电影的重点其实是对种族歧视的批评。

影片中以蔡博士为首的猿族象征着宗教和体制保守力量,而人族当然就是黑人等少数族群。电影里猿族对“兰登”实行脑部手术,实际上是寓言白人体制力量对黑人的文化歧视和迫害,阻止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有猿族对“猿来源于人”的进化论的反对,象征着白人体制力量对与黑人有共同祖先的恐惧。当然还有其他情节可挖掘,但大多数都是对政治议题的指涉。

除此之外,还有对人类自我毁灭的警示。那一幕自由女神像荒废在沙滩上,想必启发了后世不少的电影。

 6 ) 《人猿星球》只有一个亮点

因为是有名的老片,大致情节是知道的,所以结局并没有给我震撼。不过这不是我给三星的理由。

问题1:天上的恒星跟太阳一样,猿类语言与主角一样,人类长相与主角同类,主角居然还一直念叨“我从另一个星球来”,从来没有思考“这里就是地球”,太不合理。

问题2:主角的语言能力、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在猿族社会中理应引起轰动,根本不可能被猿博士隐瞒;但电影中活生生就被他压制住了,连亲眼目睹奇迹的庭审会长老也居然毫不震动,实在不合理。

问题3:故事设定猿博士的目的为“保护‘猿族圣经’的神圣性,隐瞒人类曾有文明的真相”,这个设定实在荒唐。“猿族圣经”有出现的意义吗?按故事逻辑,写下这一“圣经”的“先猿”,是在害怕“后猿”对人类产生敬重;可是现实中,就算一个物种曾经发达过,我们会害怕已经沦为林中野兽的物种吗?不但不害怕,我们还会广为宣传、学习,引以为戒。“猿族圣经”的设定太荒唐,于是“猿博士隐瞒文明真相”这一桥段也就跟着荒唐了。

另一方面,很多行走、上下、取物之类的寻常镜头(即镜头中并无潜在交代,只为告诉观众“这个人走过去了”“那个人从桌上拿了一个瓶子”)给得太长,导致故事叙述的节奏比较凌乱。

再就是查尔顿·赫斯顿的表演太话剧范了。还有,音乐过于夸张,喧宾夺主,不喜欢。

唯一的亮点,就是“人与猿,角色反转”这个大创意。

 短评

你以为逃出了这个世界,其实,你又回到了原点。——最大师级的震撼结局。

6分钟前
  • sukida
  • 还行

人猿的基因不好啊,全是O型腿!

11分钟前
  • Vini_Kazma
  • 还行

本片影射当时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并通过一个倒置进化链的假设,尖锐地批判了渗透在各个社会的等级制度。本片第一版于1968年上映,取得了轰动的效果。然后经过30多年后于2001年重新拍摄了新版。导演弗兰克林·斯凡那也是《巴顿将军》的导演。话说这个结局我还真有点小意外,幸好没被剧透。

14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结局开始就能猜到...关于地球和人类的寓言。人类值得反思的地方太多了,今年气候非常异常,不管2012也好,或者变为人猿星球,总之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积重难返,地球的报复是迟早的,方式未知。这部片儿完全可以更精致,不过看在是60年代的份儿上,就算了吧……哎

15分钟前
  • 杉爷
  • 还行

看过这个才发现《猩球崛起》里暗藏的许多互文内容,包括片中的人猿将人类称作野兽,关在笼子里,并用高压水枪喷射他们,很熟悉吧。极有震撼力的结尾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之前孩儿他爸说有美女 还说他第一次见我就让他联想到这女孩 我靠他从来都不承认除了我之外还有女孩是美女好么(不要脸 哈哈)我说我一定要看看 原来是里面的Nova!我靠人家是真美女好么!哪里和我像了!还是胖了不只一圈的!只能归结为Nick有奇怪的审美•••

19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

为了看《猿族崛起》而补的课。在经过前面漫长无聊的剧情铺垫后,突然被一击槌心——人类居然被猿猴狩猎!整个社会文明颠倒、乾坤淆乱。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竟然会落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可悲下场,实在让人感到震撼、荒谬和悲哀。此片对人类恶行的批判和对未来的警示达到了空前的深度。

24分钟前
  • 小四不象
  • 推荐

牛逼闪闪啊,牛逼闪闪啊,Nova最后的一笑,Taylor最后的“Damn you,you blow it~”简直就是救赎和毁灭的冰火两重天。40年前的作品真的好牛逼啊,奴隶制,民主,宗教,歧视,爱情,导演居然一次可以在一部作品里承载那么多的内容。看的我热血沸腾。这大概是我看过最意外的结局了。回味。回味。

26分钟前
  • 厨房里的ATC
  • 力荐

达尔文泪流满面...

30分钟前
  • Cici | 站在门口那么久
  • 推荐

每次看结尾时,我都感觉无比压抑!~

31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一直到他能开口说话为止都很牛逼。中段疲软+结局万年前被剧透,诶。另外沉睡那么久的男主上来就有聚贤庄乔峰的风范,这明显不合理啊。

36分钟前
  • 猪大腿
  • 推荐

4.5 与《2001》同一年的通俗版论证“人类循环宿命中的可悲”(胡诌的....)尖酸而又才华横溢的讽刺。虽反向生物链的主要攻击炮火集中于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美国社会阶层秩序,历史被统治者撰改、宗教的伪科学(这都敢讽刺...),为商业考量终究还是落位在时代需要——要和平不要核战的主旋律命题文。

41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剧本和故事堪称科幻杰作,短板在服道化,不过有着浓烈的cult味道,也算是邪典中的经典了,同样是1968年,《太空漫游》成为殿堂级杰作,而它,却被遗忘在影史角落,挺悲凉的。

46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推荐

看到最后,我震惊了!!!!这个太牛逼了,最后一分钟!!!最牛逼的意外结局!!!

50分钟前
  • 魏春亮
  • 力荐

结局震撼,但又合乎情理。一个题材的起源,不得不佩服编剧第一个想出这类题材。猩猩对人类说:你长得好丑。其实里面人和猿的关系都只是互换了,但是带给我们思考的不仅仅只是互换这么简单。★★★★☆

51分钟前
  • 坍塌
  • 推荐

太有想象力了,剧本+拍摄+导演+表演。。。都一级棒!70年代的科幻电影,不需要任何电脑特效就能胜过如今任何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科幻电影!

56分钟前
  • ღClaire
  • 力荐

比蒂姆伯顿的改编版确实要好,讽刺味道更浓,结尾那个掩埋的自由女神像比伯顿版那个结尾也更有种深刻的讽刺和骇人。

57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实际上只不过把人类的形象换成了猿,而猿并没有与片中所说人类野蛮、残忍的形象有太大差池。依旧是故事性多过内涵,1968年的大片制作还挺精良。当然谁都不会放过捅人类一刀的机会,以前是,现在也是,可是能做的改变到底有多少?

6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一个永不过时的末日寓言,一个永恒轮回的文明遐想。灵活的用镜和悲怆的配乐极大弥补了技术的缺陷,所虚构的人猿社会更是与《猩球崛起》中人类对凯撒所做的形成了巧妙的互文:捕猎、奴役、残害——这些人类的词语反加于人类自身,讽刺又发人深省。最后当两人走入理想的伊甸园,却发现这里是撒旦的摇篮。

1小时前
  • 康报虹
  • 推荐

当看到最后那一幕的时候,前面的所有幼稚观感和所质疑的种种bug都说得通了。牛X大发了的结尾!说是科幻片,更是讽喻片,大大的讽刺!8.3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