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

科幻片美国2009

主演: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图,伦纳德·尼莫伊,艾瑞克·巴纳,布鲁斯·格林伍德,卡尔·厄本,佐伊·索尔达娜,西蒙·佩吉,约翰·赵,安东·叶利钦,本·克劳斯,薇诺娜·瑞德,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詹妮弗·莫里森

导演:J·J·艾布拉姆斯

 剧照

星际迷航 剧照 NO.1星际迷航 剧照 NO.2星际迷航 剧照 NO.3星际迷航 剧照 NO.4星际迷航 剧照 NO.5星际迷航 剧照 NO.6星际迷航 剧照 NO.13星际迷航 剧照 NO.14星际迷航 剧照 NO.15星际迷航 剧照 NO.16星际迷航 剧照 NO.17星际迷航 剧照 NO.18星际迷航 剧照 NO.19星际迷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8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的二十三世纪,人类的科技发展已经到达了可以星际旅行的地步。  2230年出生于瓦肯星的男孩史波克(扎克瑞·昆图 Zachary Quinto 饰),因为母亲阿曼达·格雷森(薇诺娜·赖德 Winona Ryder 饰)是人类,经常遭到同僚的嘲笑和欺负。父亲萨瑞克(本·克劳斯 Ben Cross 饰)是瓦肯星的一名外交官,史波克从小就不断地在严肃的瓦肯逻辑教育和他的人类情感之间挣扎。长大后的史波克遇到了同样怀着远大志向的柯克(克里斯·派恩 Chris Pine 饰),两人虽矛盾不断但通过种种任务考验逐渐开始互相理解。  企业号的老舰长是克里斯托弗·派克(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饰),舰员则包括医疗官“老骨头”麦考伊(卡尔·厄本 Karl Urban 饰)、总工程师史考特(西蒙·佩吉 Simon Pegg 饰)、通讯官乌瑚拉(佐伊·桑塔纳 Zoe Saldana 饰)、舵手苏鲁(约翰·周 John Cho 饰),以及17岁的领航员——天才少年契柯夫(安东·尤金 Anton Yelchin 饰)。而来自未来的老年史波克(伦纳德·尼莫伊 Leonard Nimoy 饰)因穿越时空,告诉了柯克未来罗慕伦帝国的残余势力尼诺(艾瑞克·巴纳 Eric Bana 饰)也已经回到现在,并率领大队人马进行复仇,尼诺摧毁了史波克的家乡瓦肯星,下一个目标便是地球……  本片荣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化妆奖。  【媒体评价】  30年来最令人兴奋的星际迷航电影,它标志着柯克船长新传奇的开始,如果接下来的续集敢于保持这一部的快节奏风格,必将成为未来几年最不可忽视的票房炸弹。——《帝国》  自《星际迷航2:可汗之怒》之后最棒的一部,在视听上的震撼也远远超过它的时代。——CinemaBlend.com  JJ·艾布拉姆斯成功地让一个正在被人遗忘的经典系列起死回生,尽管新的《星际迷航》没有它前辈的深遽,但依然可以凭借其无穷的活力感动观众。——Dark Horizons  影片令人振奋,不仅仅成就了该系列最为精彩的时刻,毫无疑问也是科幻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The Australian》

 长篇影评

 1 ) 老星际迷们应该对此失望无比

我始终觉得,但凡是老版星际,尤其是寇克船长时代的老星际粉丝们,都不应该觉得这个名为续集的前传有什么引人之处。
星际迷航系列作为抗衡星球大战的经典科幻系列片(剧),其与后者的最大区别,也是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充满了科技美感的故事线索和引人思索的深刻主题。星战虽然也带动起一个十分庞大的文化热潮,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团,但究其所以终究只是一套正邪大战的传统科幻片,过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固然能使其在票房上成为常胜将军,却使人在看片时沉醉于特效和剧情冲突,失去的根本的思辨能力,这与星际系列一贯激起观众思索完全背道而驰。
老星际迷津津乐道的“曲速”,“传输”等概念,既是粉丝聚会时恒久不失趣味的话题引子,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科学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影响了当代整个科技发展的历程。这部前传在很大程度上倒是不失其精髓,事实上,这是本片唯一能和老版星际有联系的地方,对于技术上自成一套的原理说明,本片进行了一以贯之的解释,搭起了一个貌似坚实的理论躯壳,在很大程度上晃晕了老星际迷,加上其空前壮观的视觉轰炸,使得老星际迷对之后的不如人意视而不见,也是合乎情理了。
老版星际并非单纯的科幻冒险故事,与克林贡人的太空激战只是点缀,用以布置一个并不和平的宇宙背景,同时也使影片在视觉上具有更多可观性。然而影片或是剧集的主旨绝非在此,对生命,对宇宙,对未知的探索和寻求终极答案的精神,才是影片一直以来要表达的。在寇克船长时代,这种目的性尤为明显。由于最初的剧集制作年代特效简陋,剧本因此扬长避短安排船员进入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并非大打出手,而是藉由玄奥的情节,来引发观众的脑力反思。这种有些偷工减料的做法却误打误撞培养了一批十分具有科学素养和思维头脑的忠实观众。之后的电影版和其他系列的电视剧,无不对这个主旨一脉相承。这个形成的星际粉丝团体,并不是星战粉丝般动辄挥舞光剑作秀,而是具有成熟的科技审美观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高素质群体。星战可以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个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为人所纪念,而星际则可以升华为一种横跨了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体系,为后世造福。
反观这部前传,与以往的星际电影大相径庭,少年英雄的插科打诨和疲于奔命的连场大战,几乎有一点向星战靠拢的感觉。而本片对于人性的挖掘和塑造,甚至不如星战中阿纳金的转变来的深刻。而主题的思维深度,更是浅到了一眼即可见底的程度。全片就是一部标准的爆米花电影,邪不胜正的简单道理,四处爆炸的太空船和星球,让人在走出影院时记得的除了特效,就是那些个老套可期的喜剧桥段,再无其他。片尾象征性的用旁白念出了这个系列的经典台词“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进取号的旅程,它所持续的使命,是为了探索陌生的新世界,寻找新的生命及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那前所未至的宇宙洪荒”。我们不禁要问,纵观全片,除了打斗,到底探索了什么新世界,寻找了什么新文明,去了什么未知的地方?
前传中的大段动作场面既不讲求逻辑,也并不环环相扣,只能依靠精彩绝伦的视觉效果支撑。年轻时的寇克船长就是一个典型的初出茅庐又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一路打打杀杀直入敌方老巢,没有策略,没有包袱,愣头小子仗着胆大包天,身手不错,又有一点花花公子的狗屎运,就顺利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大任务,堪称太空版的《拳霸》。老寇克船长看到这里,想必会抑郁吐血。当年《可汗的愤怒》中后半段的太空船激战,充满了智慧的战略指挥,声东击西的妙计,对敌方心理的巧妙算计,以及搏命一击的大无畏,在这部前传中完全看不到了。
半瓦肯半地球人史波克一直是系列中戏份吃重的角色,其独特的“逻辑思维”曾无数次帮助船员作出了正确的抉择,一次次险中求胜。虽然在老版电影中也有多次对这种逻辑性进行了调侃,但都只是无伤大雅的擦边球,充其量只是玩笑。而在这部前传中,为了突出主角的决策指挥,居然厚此薄彼,对这种逻辑进行了大幅度的否定。青年寇克为了夺取指挥权而使出的阴招,已经不单是对这种逻辑性合理的挑战,而是上升到了一种无厘头的阶段,这种在意识上的分歧,也使得后来两人的互相谅解和合作啼笑皆非。
JJ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业操手,他把星际系列的一套原有概念移植到了这部前传中,而且煞有其事。他精心挑选了演员班底,使得人物看上去都和原班人马惊人的神似。这些表面化的工作都成功的使观众忽略了这部前传和以往作品的大相径庭,而且别忘了,上一部星际电影是七年前的事了。
最后要说的是,在走进影院之前,我并没有任何关于影片反响的消息。虽然在看片中,我已经意识到JJ这种手法可以蒙骗足够的老星际迷来适应这种新的风格,却没有料想到会是如此的成功。票房的一路飚红和IMDB上的高排名,都证明这个大大违背了原系列主旨的前传取得的佳绩。也许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已经夺取了那种充满了思维内涵的星际电影的市场,取而代之的就是这一类爆米花电影。不知这是谁的悲哀,是电影制作者,还是观众的?若干年后,当人们沉醉于星际12,13,14中精致宏大的特效时,给他们看看1966年的星际迷航原版,他们是会嗤之以鼻,还是会惊叹原先的星际竟然如此强悍呢?

 2 ) 我知道我知道,上帝安排我们一次次的错过是为了让我见到最好的你

金刚狼 博物馆 终结者....今年这么多续作还没有哪一部能让我激动得想从座椅上站起来,终于,第十一部Star Trek做到了。我想从前没看过Star Trek系列的筒子们可能无法理解我的心情,其实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是绝对不可能失败的,因为在这个年代只要有人举起手分开手指说一句Live long and prosper我就会毫不犹豫得在豆瓣上给四颗星。更何况是这样一部完美之作。

首先完美在特效。虽然没有什么高端的技巧,不像Wrath of Khan那样充满了先进理念,但同样出自工业光魔之手怎能不是精品,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用华丽来形容,进取号简洁的华丽,Romulan个性的华丽,还有老Spock那个会转的小飞船。红物质爆炸的震撼不输于影史上任何一次。改良的Beam也舒服多了,不像以前那么鹾。

 

其次完美在细节,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所有宇宙空间的场景都是无声的,符合真空中没有介质可以传递声音的原理,整部下来只有一个漏洞,就是老Spock还要不要回去了...按下不表。

 

演员的选择也是要赞的,虽然这个年轻的Kirk和William Shatner实在不像,但整个演下来确实表现了James的叛逆鲁莽和聪明,

 

Spock彻底抛弃Leonard Nimoy满脸皱纹的的形象转变成偶像派了,话说Leonard出现的时候我真的是要从座位上站起来了,老头子念起台词来比起年轻人要死板多咯~

 

前几部里面McCoy(Bones)是除了两大主角外个性最鲜明的人物了,本片里这个演员看着眼熟吧,其实是指环王里面的Eomer~话说我每天玩中土之战开局都出Eomer听得都是此君的配音,McCoy的性格火爆和伊欧墨颇有几分神似啊。

 

最大的惊喜是Uhura,温柔姐姐在新的系列里竟然走性感路线了....原来的一身制服也换成了膝上n寸的短裙,而且竟然和Spock搞了起来,不过原来的Star Trek里面很少有爱情元素,补上也不错,只是觉得这段感情有些突兀。

 

Scott的演员是我一直很喜欢的Simon Pegg,此君一向以无厘头的英伦幽默著称,Scott明显被他演得活泼了起来,嗯,看着眼熟,想了半天才想起是他。

 

尴尬的是Checov,我先看得终结者2018,这回John Connor他年轻的爸爸跑到星际迷航里面了,竟然操着一口搞笑的俄罗斯口音....

 

Sulu不是原来那个笑起来很慈祥的日本大叔了,虽然不帅(符合sulu的特点)但觉得眉宇之间有股英气丫!

 

下面讨论剧情,鉴于是快要下线的片了,所以剧透也无所谓了。

本来以为这是个前传一样的故事,没想到发展起来竟然是经典的平行宇宙,未来年老的Spock食言没来得及拯救Romulan让Romulan的幸存者Nero愤怒异常,他和Spock因为被吸入奇点而回到了过去,Nero决定让Spock也体验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痛苦,利用未来的先进科技他所向披靡,没想到却被年轻的Spock和Kirk阻止.....

 

个人认为这个平行宇宙的设定解放了导演自由发挥也拯救了Star Trek这个系列——William Shatner和Leonard Nimoy这两块老骨头没办法再将它们的旅途进行下去了,而前传的形式无法再让这个系列繁衍生息下去(因为未来的故事从前都已经讲过了),平行宇宙的好处在于——既承袭了原系列完整的框架和完善的人物形象,同时保留了继续发挥创造新故事的空间,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啊。

但是依然有一个问题,老Spock穿越时空回来指导了从前的自己,那他还要不要回去了呢?Classic Time Travel Paradox......

 

不知道看这篇文章的人能不能理解,当你曾经喜爱的角色统统返老还童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在你面前,青涩却有活力,你会感觉这不是过去,这是一片全新的天地,而你的心情也会像其中的每个人一样,不安却兴奋,等待着开拓,等待着冒险....

 

狡黠勇敢不拘一格的Kirk船长,他永远的朋友睿智的Spock,天才工程师Scott,火爆脾气的医生McCoy,语言学家性感的Uhura,专注认真地Checov,还有稳健的Sulu,从60年代起影响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Star Trek系列今天又重生了,希望这是新的伟大的开始。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影评外的话:

从头到尾一个月的时间我三次和Star Trek XI擦肩而过,但错过并不是件坏事,至少我得到了最好的欣赏机会,有UME舒服的座位,前排只有两个人,没有刺眼的手机屏幕,没有嘈杂的笑声,没有爱显摆的男朋友给女人做解说,事实上整个影院厅最吵得人就是我,原谅我没素质吧,我只是非常非常地激动。一句题外话——一个人看电影其实很有味道。:P

 3 ) 浅析《星际迷航》的精神本源

5月初才在北美上映的《星际迷航》在IMDb上评分为8.5,Top 250: #64 。这个评分搞得我今天坐进电影院的时候怀着无比的崇敬,之前朋友告诉我,你要是死忠fan的话这片子能让你高潮迭起,光是见到Spock青涩的少年模样就会掉下泪来,看到“USS Enterprise”的标志更会屁滚尿流了。可惜我不算是铁杆“星fan”,没那么兴奋。看完后觉得J.J. Abrams剪片子确实挺牛的,镜头的独特运用,光与影和面部细节的融合都很有未来味道,片子很不错,但是没有不错到上映才一个月就进了Top 250。仔细想想估计是被那帮死忠fan们一个个无理由无条件的10分给忽悠了。大片看完了,高潮余韵中,咱还是来把严肃的,寻一寻《星际迷航》系列背后的精神本源。


“我们选择登上月球。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内就登上月球不是
因为它简单,而恰恰是因为它的艰难。”
——约翰·F·肯尼迪

1962年9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美国总统肯尼迪说了上面这番话,宣布全面推动美国登月计划,14个月之后,肯尼迪遇刺,7年之后,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同样是在六十年代,66年,一部名为《星际迷航》的电视剧开始在美国播映,这部“观念超前”的剧集除了打破种族、性别的歧视之外,某一集中甚至出现了两位女性亲吻的镜头。这样“怪异”而又缺少动作场面的剧集只有短短三季就匆忙收场。

2009年,《星际迷航》系列的第11部电影上映,除了它前面的10部电影,它的家族里还有7部电视剧,包括后来的trekkies(《星际迷航》死忠)们称之为“The Original(初代)”的那部1966版《星际迷航》。

是什么让一个虚幻的世界存活了43年呢?是冷战的背景与暗示?是超前的人文观念和角色关系?是宏伟的历史设定?是场面和动作?是投资者的大笔美元?

类似的问题也可以在700年前问出:在1299年,马可波罗写完他那本著名的游记之后,到1497年葡萄牙人伽马带领舰队到达中国,这198年间,是什么让一个虚幻的东方世界成为船长们心中的梦想与黄金之国呢?

“ 宇宙,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进取号的航程。它继续的任务,是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这是每一集《星际迷航》电影和电视剧都会出现的句子,它或多或少的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探索新的边疆,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这是500年前那些航海家们克服饥饿和风暴的动力,是肯尼迪决心启动阿波罗计划的原因,也是《星际迷航》在43年间聚集了众多trekkies的精神核心。

进取,探索,新的边疆,无论结果是和平还是战争,是掠夺还是结盟,是征服还是被征服,“探索”与“冒险”本身浓重的雄性荷尔蒙味道就让人心潮澎湃,而《星际迷航》正诞生在上世纪那个繁荣而浮躁的六十年代:战后婴儿潮出生的臭小子们都到了荷尔蒙激增的时候,他们急切地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他们也最轻易地被现存的世界所利用。于是,中国有了文革,法国有了五月风暴,美国有了嬉皮士和马丁路德金,有的事情变好了,有的事情变坏了。登月肯定算是一件好事,不过就算是阿波罗计划,恐怕也逃脱不过浮躁与喧闹的气味——如果没有苏联人的刺激,肯尼迪也不会肾上腺素激增想要登月。

这就是《星际迷航:初代》诞生的背景——正经点说,这是美国人在和平与繁荣中面临内外挑战的转折时代。不正经点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沉浸在雄性激素里的时代。

《星际迷航》从上到下都烙满了荷尔蒙过剩的印记——好吧,是激荡年代的印记。首先,它的主角舰:进取号(Enterprise 又译“企业号”)和1960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同名,这个“同名”不是它们都叫“Enterprise”,而是更加夸张——它们都叫“USS Enterprise”,“USS”是什么意思?现实世界里,USS是指“美国军舰 United States Ship”,而在《星际迷航》里,它的意思是“星际联盟军舰 United Star Ship”。想想看,一部星际探索主题的电视剧,主角舰却和海军军舰同名,毫无疑问充满了美国大国沙文主义的暗示,充满了攻击性和侵略性,更让人想起以坚船利炮来掠夺新殖民地的大航海时代。

再说说《星际迷航》的那句著名的“宇宙,最后的边疆”,这句话耳熟吗?熟悉肯尼迪的人都知道,肯尼迪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统,施政纲领就是“新边疆”(New Frontier),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发表演讲说道:“我们站在新边疆上——一边是破碎的希望与梦想,是未知的机会和危机中的信仰。另一边是科学与太空的未知之地,是和平与战争的未定之数,是愚昧与偏见的未解之题,是贫穷与暴富的未平之患。”何为“新边疆”政策?简而言之就是:减税、增赤字、争霸、上月球。猪湾搞古巴没搞定,打越南“中道崩殂”,“新边疆”中的政策对后世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真正实现的却不多,“上月球”是其中一个,而这样的“新边疆”烙印,当然也盖在了《星际迷航》的身上,《星际迷航》剧情的主线就是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开拓未知的宇宙,不断冒险,不断延展 “新边疆”。

说到了“新边疆”与《星际迷航》的关系,就更要说说冷战在这个科幻史诗中投下的影子。我不得不很遗憾地说,在《星际迷航》这第11电影中的那个大反派,Nero,他的种族罗慕伦人在最初的设定中很有可能就代表中国人……了解过《星际迷航》背景设定的人肯定不会对此感到惊讶:既然星际联盟和瓦肯人(就是那个尖耳朵的民族)是盟友,而罗慕伦人和瓦肯人又是同一个祖先,这种关系当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台湾、美国、中国三者的关系……当然,说它是北韩、韩国、美国的关系也行。而《星际迷航》里另外一个大反派种族克林贡人,据称是影射苏联人。更有趣的是,星际联盟和克林贡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并且划分中立区,这毫无疑问是现实在科幻作品中的反映。

冷战、探索、冒险、战斗,这些充满了雄性味道的侵略性概念,从茹毛饮血的人类文明深处飘渺而来,深深融汇于《星际迷航》的血液之中,让《星际迷航》变成了一部宇宙中的大航海史诗,这才是《星际迷航》的精神本源:睾丸酮和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相信我,我是严肃的。没有人能够否认雄性精神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方面——无论是在远古时期还是在丝绸之路上,在大航海时代还是在航天飞机时代 ——起到的推进器作用,无论它的本质是好斗还是贪婪,它让我们走到了现在。

不如就到这里吧,不要去夸奖探索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文明之船的远航提供了怎样的动力,也不要去慨叹征服与战争的悲剧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痛苦和伤痕,更不需要探讨那些虚构的幻想的故事是否真的能为我们未来的“第一次接触”提供参考,简简单单,坐进影院,我们只需要知道,进取号开始了新的征程(翻译:派拉蒙开始了新的捞钱),想放松下刺激下,上船吧!

至于屏幕前那些trekkies,听说他们有三种前途,第一种是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书呆子富翁,第二种是成为NASA的书呆子科学家,第三种是成为电车上的书呆子秃顶怪蜀熟。无论如何,在电脑屏幕前的你,是不是第一次发现了原来《星际迷航》可以这么Man呢?

Live long and prosper!





* 中文引进版“Enterprise”译为“企业号”,在本文中我全都译为“进取号”。
* “Star Trek”翻译成《星际迷航》
* 本文中肯尼迪演讲部分为作者自译。
* trekkies:《星际迷航》死忠影迷
* Live long and prosper!源自瓦肯人的致意礼节,在影片中出现过,伴随着的是那个著名的手势。

 4 ) 我真的很难得写个正经的影评的啊喂!

……这也就意味着我写不长。

比较糟糕的片子容易被吐槽,所以我写不出什么有趣的东西了这次。但是对于星际旅行的粉丝来说,只说两个字:去看。

特效做得很不错,吞吞同学向我形容瓦肯星被黑洞吞噬的时候用了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在这样的景象前,突然觉得生命很绚烂。”

(后来吞吞同学又说:你心中有基,必然会看出一部太空赤壁。)

但是我没有!虽然从十几年前我就觉得科克舰长就应该和史巴克一直呆在一起对伐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夫妻双双把家还你一口呀我一口亲亲热热小两口……好了打住,我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

反正电影满好看的,作为商业片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系列片,已经合格。

你可以为了航行太空的梦想去看,为了儿时心中的情结去看,为了Sheldon去看……我知道有人看到企业号的名字就要哭出来了。

还是《星际旅行》这个译名最嗲,人生是一次旅行,我们住在星星上面。

Live long and prosper.

 5 ) 中规中矩。

同样是Star辈的,可经典程度远不如星球大战。此片是该剧的前传,看起来还不算太费力,没有太多宇宙哲学,只有人类思维的痕迹。配乐也比较一般,空间飞船长镜头时用交响乐,情感表现时用哀怨的小调。视觉效果还可以,想象力和特技不错,但对各类飞船的细节还把握不够好,个人觉得应该再多点金属的冷峻感,“鸡尾巴”飞船的内部有很强烈的后工业时代气息。
不过,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也有笑点。情节挺紧凑的,对于人物的把握很到位。。
总的来说此片中规中矩。

 6 ) 《星际迷行》


09,5,15上映。

           科幻片,很棒。

           其实我最爱动作片,那天是想去看《超级女特工》,可惜赶不上场,无奈只有看19:00的《星际迷行》还遇上了首映。无奈和小妹去看了。。。

            之后再不觉得科幻片不好看了,因为也非常有剧情感还有动作的感觉。

            听小妹说的是70分场的,乍一看手机已是20:50,还有10分钟结束。天!是120分钟片长。

            提起包包便溜出影院,等不及电梯,从世贸广场8路一路飞奔下楼,像极了古惑仔电影里的抢了钱包就跑的神偷。管不了诧异的眼神,一路飞奔至车站,小妹说那年我该和她一起参加100米的,因为她是冠军我潜力更大。

             晚上车行的很快,40分钟就到家了。

             好像还有些早了。

            

P.S:

       这天,我们举行了成人礼,宣誓要享受和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天,我们照了全年级和全班的集体照,看着坐成一圈圈的孩子们,不得不产生错觉,我们MBA毕业了。穿着学士服和同学、老师、父母一起照相。

        呵呵。错觉了。

        我们即将高考。

        祝福我们。

        亲爱的万,海,小妹,瘪瘪,扫把芯,南瓜,馒头,还有很多很多好朋友,加油了。

        你们一直住在我的心里。

        即使,马上,我们要东奔西走,要分开了。

        Echo祝福你们,会去看你们的。

        我们都会勾画好自己心中的乌托邦,会实现的,一定。

        爱你们。

 短评

something I'll never understand ╮(╯_╰)╭

4分钟前
  • |
  • 还行

我不是星级迷航的粉丝都被煽到了,可见此片煽情功力……问题跟《阿凡达》一样,剧作还要好一些

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被STID闪瞎眼后回去补番,感想如下:1、没想到锤哥跟派派演父子居然好合适!2、才一年而已舰长大副的感情简直超越曲速在前进~3、死了老娘都没掉眼泪的尖耳朵居然为了战(基)友领便当哗哗哭这不科学!4、从11到12,大副被女人亲来亲去时那副大义凛然脸都让我觉得找个基佬来演果然是有预谋的。

8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谢耳朵是大功臣,为推广这电影做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是中国科幻爱好者的启蒙人,享年一万岁。

9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推荐

我坦白,这是我看的第一部star trek。特技不错,总在出乎意料的地方有笑点。喜欢俄罗斯小孩,喜欢Spock。决定补课,要把前十集都看了。

12分钟前
  • 阿咩吉场
  • 推荐

虽然ST内核丢的一塌糊涂,但抛开某俩人怎么他妈谈恋爱了和JJ他妈怎么这么就炸了瓦肯星了,这片还是很好看的嘛,而且当年还是这片让我入ST坑的

15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谢耳朵为本片推广立下汗马功劳。未来的宇宙就是黑洞大战。7.7

2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星际迷航告诉我们:1 在未来,看到黑洞满天飞也没什么好惊讶的2 学好英语很重要,不仅能和外国人交流,和外星人交流大家也用英语。英语是名副其实的宇宙通用语。

24分钟前
  • 法盲Ryan
  • 推荐

迷途中,就跟着感觉走。。开篇的时候很动人。。貌似是第一次不知道电影内容,就看的电影?

29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如此好的电影,难得了。星际旅行11获【2009奥斯卡最佳化妆及另3项提名】。导演有受2001的影响。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导演试图做星球大战那样的大杂烩,然而没能达到期望值。不过这个系列总算又有了个好的开始,这代演员还很年轻,让人有理由期望更多。

34分钟前
  • Lan~die
  • 还行

这片子还是经不起琢磨:不管密码不密码的,那么大的飞船,那么大的钻头,那么一大组野蛮施工的拆迁队,地球上那么多人口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搞七搞八无动于衷?还真以为密码对了就是友邦?未来的人类不至于这么脑残吧? 还有挖坑星人也是,那谁去救他妈的时候,那些议长啥的在干吗呢?那是算命还是围着

38分钟前
  • 按下葫芦浮起瓢
  • 还行

没有想象中好,剧情来去冲冲,再加上看的不是3D,还是预告片看得high,果然是JJ啊,时空穿梭理论是哪里都用上去啊。今天和老妈和小弟去了影院看的,上一次一起看还是侏罗纪公园2的时候,虽然说是3D影厅但完全不是这样,今天是家庭专场啊,整个影厅就我们三人。

3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发现了一片被人耕耘已久的大陆

44分钟前
  • 摩羯末人
  • 推荐

对白也太多了吧 像美国的电视连续剧 (←此po是我09年不懂事的时候写= =# 我当时不知道他真的就是个scifi长寿剧。。。括号里的文字写于2013年)

47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Simon Pegg..Ⅰ到Ⅹ全都没看过..到死都没精力去补完了...终于知道Sheldon的Spock是怎么回事了..还有那个Rock-Paper-Scissor-Lizard-Spock的salut手势...Live long and prosper!

51分钟前
  • 荔蘿
  • 还行

可能是之前对“星际迷航”系列的情感不够足,看到新旧史波克 没有给我太多感触,星际迷应该会更有感触,也会更有感觉。所以我感觉就是一个好莱坞大片。还有,那真的是 Winona Ryder啊!!!我不能接受啊!!!

53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还行

视听轰炸,高速剪辑,一大堆看似很悬的理论,快速情节进展让观众基本只有眼睛跟着。电影基本上只作用于眼耳而不是心智了。漏洞众多,剧情老套,尽搞表面功夫(最佳化妆。。。),主题一眼见底。。。一群新手第一次就拯救世界。。。这就是故事传统的堕落么。。。爆米花什么都不剩下

57分钟前
  • 生·人
  • 还行

全系列补完后再看一遍还是相当好看。这次的重点主要在对比世界观的基础设定和各种略微差异的小细节。相当好,新作续作两个层面上的好。逻辑完备漏洞也少,特效比之前一部高了三位数的级别,这才是系列作改头换面所该有的样子。

60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原来sheldon就是spock的现实翻版。。

1小时前
  • MygawaTalk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