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少帅

大陆剧大陆2015

主演:文章,李雪健,宋佳,张歆怡,刘韦伯,矢野浩二,汤晶媚,柳岩,余皑磊,李林,王仁君,达伦·格罗夫纳,白宇,常方源,杨新鸣,黄品沅,吴彦姝

导演:张黎

 剧照

少帅 剧照 NO.1少帅 剧照 NO.2少帅 剧照 NO.3少帅 剧照 NO.4少帅 剧照 NO.5少帅 剧照 NO.6少帅 剧照 NO.13少帅 剧照 NO.14少帅 剧照 NO.15少帅 剧照 NO.16少帅 剧照 NO.17少帅 剧照 NO.18少帅 剧照 NO.19少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6 08:41

详细剧情

  大雪纷飞的严冬,一辆马车载着张学良及姐弟首芳、学铭从老家来到奉天。他们一身縗絰,而父亲张作霖(李雪健 饰)则踌躇满志,正准备做一番大事业。少年时代的小六子耿直鲁莽,他敢于顶撞父亲宠爱的姨太太,也不服管教,而那位婀娜的表嫂则在他心中种下一粒情种。长大后,张学良(文章 饰)有着一般纨绔子弟的豪夸,同时也具备将门虎子的特性。在风起云涌的年代,张作霖作为一方霸主周旋在冯德麟、汤玉麟、中央军阀乃至日本人之间,他从草莽登坛拜相,荣耀至极时灰飞烟灭。而被冠以少帅名头的张学良,他的一生有于凤至(宋佳 饰)、赵四(张歆怡 饰)等红颜美人装点,亦有家国仇恨的重任跟随毕生。
  一代传奇人物的人生,伴随着时代的怒涛起伏不定……

 长篇影评

 1 ) 本剧中的细节槽点

一贯非常喜欢张黎导演,但本剧中的一些细节实在大失水准,作为一个略知历史的门外汉都不忍直视。
1、张伯苓在东北作“中国不亡——有我”的演讲时,说“火车拉来了人口、城市,改变了中国的近代史”。试问时人会称他们的当代为“近代”么?
2、在珲春的日本领事馆上面写的是“日本国”,而当时的日本正式名称应是“日本帝国”。
3、张学良访问日本的时候居然礼服家常服帽子,看得实在别扭。
4、从日本归国后和张作霖看得电影显然不属于1920年左右的影像,大致是一二十年之后的。
5、字一般是被别人叫的,自称一般用名。而剧中汉卿、茂宸被大量用于自称。

目前暂时记得这么多,想起来再补充。

 2 ) 演技排名

第一名:李雪健 - 大帅

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没什么好说的。专治各种不服,此剧前半部只见大帅,不见少帅,可改名为大帅,或少帅他爸。

第二名:黄品沅 - 郭松龄

绝对碾压文章。此前没看过黄的任何戏,不知道哪冒出来的这人,把郭松龄这个角色的热血爱国、刚直不阿、不同流合污、不合群演绎的淋漓尽致。

第三名:周思羽 - 儿时张学良

一口东北腔,虎头虎脑,加分不少。

第四名:白宇 - 冯庸

散尽家财创办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也是东北第一家私人大学,潇洒、儒雅,正直,有理想。可惜戏偏少。无论是人品还是境界均在张学良之上。白宇同样也在各方面傲视文章。

第五名:褚志新

他死的时候真感到心疼了,忠诚。

第六名:文章 - 张学良

你是猪脚就一定排第一吗?一口京片就可以把分扣光。怎么也得加几句东北方言应应景吧,连篇累牍的京片儿啊,好出戏知道吗,就因为父子两占过北京?还占过天津呢,怎么不说天津话啊导演?而且话太多,嘴太碎。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毛病,很多角色都是如此。

第七名:宋佳 - 于凤志

不赖宋佳,大少奶奶这个角色限制了她的发挥。照电影师父里的表现差太远。

第八名:五姨太

和角色比较贴近。聪明伶俐、又深明大义,识大体。

第九名:张作相

慈悲为怀、忠诚不二,创办吉林大学。和张作霖不是亲兄弟,是结拜兄弟,名字只是巧合。

第十名:喜顺

贴身侍卫就应该是这样。看着喜顺给各夫人最后一次斟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帅府的背影真的很心酸,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过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或者说是张作霖若干贴身侍卫的综合体。张作霖的贴身侍卫是张四飞和冯德双。

 3 ) 还原度高有演技 | 看剧心态几度起伏更迭

我看此剧的几次态度转变:吸引——吐槽——打算弃剧——力荐

1.吸引•看了前三集
小演员演的少帅,很熊,很搞笑,演技不输老演员。李雪健本人身形和张作霖挺像的,神似,声音有点嘶,应该是本人患(喉?)癌的缘故,不影响飙演技。虽然几个把兄弟有些情节演得很不自然,但没妨碍我追剧。

2.吐槽•看了十几集
①文章、小宋佳的年纪都略大,怎么看怎么不像十八九岁的少帅和二十出头的妹子。频繁换演员可能会跳戏,比如《芈月传》在孙俪出场前的那个小姑娘就有点跳。所以这点忍了。
②可能是剪辑问题,有些剧情衔接不太自然,都换场景了我还在想刚才咋回事?
③少帅和家人之间的互动太逗比了,明明是历史剧怎么像在看乡村爱情?
④不喜欢本剧塑造的几个人物,看着看着就想快进。分别是谷瑞玉、郭松龄、韩淑秀。谷瑞玉在剧中论姿色不如柳岩表嫂,论谈吐不如凤至,在历史中和赵四小姐同样都是如夫人,赵四小姐是真端庄,谷瑞玉就像小婊砸……剧中的郭松龄韩淑秀夫妇都是白莲花别的不多说。

3.打算弃剧•看到27集
①少帅常常对身边人大吼大叫摔桌子拍板凳的,不知道事实如此呢还是文章演绎得不行。
②赵四小姐出现了,这小丫头虽然年纪符合人物设定,但是外形不够精致。
③日本人的剧情还是动不动就要“八格牙路”的,真实的日本军真的那么容易动怒吗?
④看得没兴致了。

4.力荐•看过相关史实材料
我每每在文学作品中看到感兴趣的人物时,都有一种翻遍和他相关的正史野史的冲动,虽然很少做到,顶多在网上查查资料,最后也没有形成什么东西。不知道这是什么毛病……
对张学良一直抱着一种不知好坏的疑惑,总而言之是历史上的神秘人物。
看此剧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些史料性的纪录片、回忆性的文稿,才发现此剧还原度如此之高啊!少帅本人真的就是很逗比的,老帅就真的是张口闭口妈了个巴子的,老帅真的给少帅写信称之为“汉卿先生阁下”等等。虽然电视剧也有不少编剧发挥的成分,但毕竟不是纪录片,可以理解。
尤其是28集,老帅遇害后文章演得可圈可点,少帅得知噩耗却要秘不发丧的隐忍被文章演绎得很感人,一个人在地上捂嘴翻滚,哭还怕外面听到。而且李雪健干瘦的样子总让会让我想起自己的爷爷,晚年也是那么干瘦,走得也是那么痛苦,泪如雨下。好吧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共鸣。
决定把剧追完,虽然还是会跳过不喜欢的剧情。

我看的相关材料列出来,感兴趣的可以戳:
①纪录片《世纪行过:张学良传》,共4集
豆瓣条目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279588/
观看地址http://www.iqiyi.com/w_19rsbxwe6l.html#vfrm=2-3-0-1
②网上的新闻报道杂七杂八,列几个印象深的
张闾蘅回忆大伯张学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e7e9c010006s9.html
侄女张闾蘅:“是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 http://gb.cri.cn/27824/2010/06/28/541s2901745.htm
张学良九一八为什么不抵抗日军,这个问题看了很多解读
③历史学家唐德刚老师整理出版的《张学良口述历史》,这本书正在看,还没看完。

以上是关于本剧的评论,还特别想写点关于少帅本人的东西,题目都想好了——“悲喜人生”,来自张闾蘅对大伯张学良的评论:一个喜剧的人物,却生在了悲剧的年代。等看完了那本书再动手。

 4 ) 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张学良如何弑父.. 转自知乎.

<图片1>
<图片2>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5 ) 只是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这两天集中看了《少帅》,一个争议演员演了一个争议人物,确实很有一些娱乐话题。不过,我看它倒不是因为演员,而是因为导演张黎。张黎拍过很多知名历史剧。比如,《走向共和》拍的是晚清的危局与改革;《人间正道是沧桑》,拍的国共的合作与纷争。可以说,这两部历史剧,是现今最丰富,最耐人寻味近代史版本。而今,我把《少帅》看成他近代史的第三部,讲的是军阀的飞扬与苦撑。

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电视剧主题的设置重点,并没放在九一八和西安事变上。九一八可以看成前事的宿命,西安事变更是草草收场,无心和正史发生冲突。电视剧的重点,反而放在张作霖与张学良这两代军阀的父子关系上,并由此演化出张学良与郭松龄的师生情谊,以及张学良与杨宇霆的主臣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导演其实很巧妙地把历史剧转化为家庭剧,运用子承父业这个百试不烂的设置,写出了一个历史家族的喜怒哀乐。这布置像极了科波拉的《教父》和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的混合版。它们的主题都是,一个深深爱戴父亲的儿子,决心把父亲的事业继续下去,为此扭曲自己竭尽全力。一个无心权力的人,不得不坐上权力的宝座,为自己的宿命无望挣扎。

说到张学良,不能不提到张作霖。张学良的肉体生命是父亲给的,他的政治生命也是父亲给的。在传统历史形象中,张作霖是马匪出身,“妈了个巴子的”不离口。电视剧也反映了这个形象,不过更突出了他心思如发、善于周旋的政治本色。在剧中,张作霖说:“什么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能应对就不易。懂全了不可能,打那是土匪。”这浓缩了他的政治哲学。虽是土匪出身,却精通人情世故,知道政治的本质。在和冯德麟竞争东北王的过程中,他没有一触即跳、用武力解决,而是外交结北京政府,内以金钱、情谊安抚。同样对汤玉麟的分裂图谋,他当机立断解决兵权,事后又择机多加安抚。最终他兵不血刃解决了东北王的归属,避免内讧带来的实力损耗,也强化了集团内部凝聚力。这是他比关外军阀的高明之处,关外天天是府院之争、直皖大战,他是团结弟兄攒实力、谋发展,借助关外这个天然的避风港,实力安能不逐渐强大起来。

同样在内政上,张作霖也多有建树。他重用王永江整理财政金融。东三省的收入从每年亏损二千万两,扭转到每年收益三千万两。这为奉系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是奉系出关逐鹿中原的最大本钱,可以说王永江是奉系的最大功臣。军事更是张作霖的重头戏。他依靠他的绿林兄弟打下江山,又重用各色军校生整顿训练部队。张作霖说,东北军里有三种势力,一种是老派,和他一起起家弟兄们,对他忠心不二、生死与共,代表是张作相;一种是洋派,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见多识广、通晓现代军事,代表是杨宇霆;一种是土派,陆军军官学堂毕业,从基层干起和士兵同吃一锅饭的,代表是郭松龄。他们各有各的优势,老派是忠,洋派是新,土派是能。张作霖要做的,是三派都要用,又不能对一派过于亲近,而是既重用又牵制,把三者拧成一股绳,让他们完全为己所用。此等既是政治心术,又是推心之言。细细想来,近代史上哪一个政治团体,何尝不都是如此情形。最后脱颖而出的不是能力最突出的,而是最善于整合各派势力,能够为所有人接受拥戴的。

张作霖正是用此等手段,将势力扩张到整个北方,成为北洋最后一位大元帅。但胜者败之因。也正是如此,在势力膨胀到顶点后,奉系也快速衰败。因为奉系的强盛,并非其军事实力足够强大,而是张纵横捭阖的政治外交技巧,加上能人王永江积累的财政储蓄。等前者捉襟见肘,后者又逐步耗尽,张作霖的政治结局只能黯然落幕。同样是张作霖命门的,还有他和日本人的关系。在剧中,杨宇霆打了个很生动的比喻,一个人向银行借钱,如果只借一元、两元,银行是他的老板,但是他一下子借了一亿元,这样他反而成了银行的老板。银行怕他倒闭,就不能还钱了。于是,他以此为借口不断向银行借钱,借了几十亿几百亿。为了表示信用,他也会有抵押。借钱的人就是张作霖,银行就是日本人,抵押品从东北扩大到华北。起家之初,为了壮大自己,他必须向日本“借钱”。为了向日本“借”更多,他要保证自己更加强大,描绘的蓝图从东北到整个北方乃至全中国。但是等到张过度膨胀开始节节败退。日本人就开始担心他们的“借款”,要求张尽快兑现承诺的利益输送。可是,张作霖依旧用他的江湖手段,打哈哈拖着不办。日本人骂他没有契约精神。国家主权当然不是生意。但日本人也不是只会动口的生意人。他们策划了暗杀,张作霖命丧皇姑屯。张作霖的死,也意味着军阀时代的终结。在军阀时代,依靠外国援助,可以强化军事实力,割据一方领土,左右中国政局。现在,那样的时代逐步逝去。

说完了老张,再说小张。张作霖是天生的政治家,张学良却原是无心政治的年轻人。他有年轻人的共性、有活力、有理想、易冲动;也有公子哥的特征,爱美酒、爱女人、爱party。他有他的烦恼,那个庞大家族的一切他都得适应。看到那个刚刚死去亲妈的小孩,来到奉天陌生豪华的大院里,得新认一帮年轻又陌生的妈妈们,我能感到那种尴尬、别扭和无措。在那个热闹繁华的地方,没妈的孩子内心如此悲凉。在这个基础上,电视剧把他和表嫂的不伦之恋,演绎成一种内心取暖的恋母情节,是由一番戏剧的合理性。他有他的愤怒,婚姻这个终生大事,竟由父亲专断决定,作为一种政治报答,让他娶大自己三四岁的女人。他一度想悄悄逃离这个家,买了船票去美国去读医学,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如果真的成功了,也许人生就完全改写了。可是在检票口,他被拦了下来。前来的杨宇霆告诉他,他是张作霖的儿子,所以父亲不同意,他永远也离不开奉天。杨说:“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别人的庇荫之下,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在咱们这个父权的传统里,儿子天生就对父亲的全是充满渺视和贬抑。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父亲,我奉天参谋长,有必要对你这个一身奶味的青年说这种语重心长的话么?”杨宇霆虽然理解张对父亲的不满,但他也代表着张的父亲,某种意义上也成了父亲的化身。这个象征,可以看成电视剧后面张杨冲突的伏笔。

强硬、固执、粗暴,如果父亲给张学良的只是这种形象,他就是五四时典型的反封建家长的革命青年。不过,父亲还有另外的形象,亲情、信任、期望。谆谆教导和精心培养,成了父亲向儿子表达亲情的方式。父亲手中庞大的家业,也激发了张学良的责任感。父亲原指望他读书上学做文官。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他决心进入东北讲武堂。在军校,他遇到了自己的老师——郭松龄。在张学良眼中,郭松龄有才干、有理想、有道德。他的新思想深深吸引了张学良。他们在军校成了好师生,在军队里成了好搭档。在他们一起整顿军队、革新军事。张学良也获得自己的军队基础——奉系第三军团。某种意义上,郭松龄成了张学良另一个意义上的父亲,思想上更为高尚,情感上更为深厚的父亲。在郭松龄看来,拥有新思想却在旧军队不得志的他,遇到了他原本看不上的执绔子弟,却成就了一段奇缘,就像管仲遇到了齐小白。郭有了一展才智的机会,也拥有了更大的抱负或野心。特别是在他战功赫赫却赏赐不公的情况下,他打着拥戴小张的旗帜反叛老张。自己情深父子的老师,却要反对自己敬爱的生父,而且是打着拥护自己的名义,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刺激。他夹在两者之间痛不欲生,最终还是选择了生父,自己权力的真正支柱。他率领军队在巨流河与老师对峙,让打着自己旗号的老师落荒而逃。郭松龄最终被捕惨死,他也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弑父。在精神的幻灭与挫败感中,他选择花花公子式的方式麻醉,女人和吗啡。

离开了精神上的父亲,他还有真正的父亲。张作霖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教导他、培养他,为儿子能真正执掌自己身后的权力竭心尽力。在父亲身边,他得到了一丝安慰和感动。有意思的是,和父亲关系的改善,也方便他改善与正妻的关系。他开始慢慢尊重和喜欢这个知书达理、精明能干的太太。从常规预期看,父亲的生命还有很长一段时光,他可以在父亲庇护下享受高级军官的潇洒生活。这未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康复。然而,皇姑屯事件发生了,他失去了父亲。那个父亲,虽然有时粗暴固执,但能给足够支持和援助。他可以躲在父亲背后,不立即面对政治风雨。现如今,他只能依靠自己,扛起东北军政重任。这时,他只有二十八岁。二十八岁的年龄,你让一个富二代立刻全权掌管父亲的上市公司,在现在的我们看来都是很难的事情。何况是当时要接管东三省这个庞大的基业。这么看,接不上班倒是正常的事情,然而惊奇的是张学良反而接上了班。当然有老臣们的一片忠心,但也要看到军阀子承父业的只此一家。从这个角度看,张学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他是军阀后代中的佼佼者。他把奉系乃至自己的政治生命延长了7年。

不过,具有讽刺和悲剧意味的是,他仅仅是表面上接上了班。他没有力量和日本对抗,也没有手腕和日本周旋。老臣们服从他,仅仅是因为他是张作霖的儿子。这一点在杨宇霆身上表现得很明显。他一心要像辅佐老张一样的辅佐小张,却轻蔑地把他称为孩子,嫌弃他懒散的公子做派,嘲笑他离不开吗啡。他把他急于东北易帜的心态,说成小孩急于证明自己的冲动。他在剧中说:“老帅不在了,东北的情况呢,叫满局残棋余劫子,这孩子刚上台就不知轻重,和日本人在易帜改棋问题上打劫,对日外交搞了几个月了,杀得昏天黑地的,劫子还是劫子,这事完全可以由我来办的,线钓得长长的,事办得缓缓的,早早晚晚我都能赢他日本人,无奈啊,这孩子太想证明自己可堪大用了。上台的当天就急着办,完全把我给避开了。我杨宇霆伤心啊,那你又能怎么办啊,孩子就是孩子!”这态度从他的角度无疑是忠言逆耳。不过,张学良正处虚弱无助状态,渴望做大事证明自己。杨宇霆无疑是公然藐视,加上郭松龄在时的旧怨。在忍无可忍状态下,他下令枪杀了杨、常。张学良借助杀人立了威,但是也让老臣们噤若寒蝉。杨宇霆是另外一个意义上的父亲,喜欢教导、自恃权威、爱摆架子,可以看成张心中负面父亲形象。杨宇霆代表的负面父亲形象,与郭松龄代表的正面父亲形象,两者合起来正是生父张作霖的丰富形象。然而生父死了,郭也死了,张也通过杀杨完成另一类弑父。电视剧就讲完三类父亲的故事,从戏剧结构上进入尾声。

他心中的父亲全死了,身边的老臣也不敢多言。他真正孤立无援了,只能摆弄自己纸糊的部队。在中东路事件中,奉军遭受惨败;在九一八事变中,奉军不敢抵抗。从某个角度,九一八是张学良政治的宿命,是他急切政治的必然结果。杨宇霆说的没错,年轻的他太急于证明自己了。他急于和日本对抗,改旗易帜,诛杀重臣,急于出关,左右局势,甚至还听信中央,攻打苏联。结果他扩大了自己的敌人,却没有增强自己的力量。当日本恼羞成怒,真正开始出动武力时,他却没有可以真正依靠的力量了。他期望中支持他的南京政府,也不过隔岸观火、虎视眈眈。九一八对他是个两难选择,是伸头瓦碎,还是忍辱偷生。他突然又恢复了军阀本色,选择保存实力甘受骂名。不过这仅仅是保全了6年。1936年,他又遇到同样的困境。前有战力惊人的ZG,后有虎视眈眈的中央军。结果他又超出想象力的发动西安事变,也顺此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我觉得,剧中的张学良虽然有军阀的父亲,也能做出些军阀的手段。但在内心深处却不愿是一个军阀,这只是他勉为其难的一个责任。他时刻都想逃避,年轻时想离家赴美学医,从军时用酒精女人麻醉自己,随蒋回南京不也是逃避呢?他抛弃了自己的军队,可以心安理得做个怡然自乐的自己。软禁对剧中的他,何尝不是一个解脱。只是他会后悔么,后悔那段从检票口被截开始分叉开来的路。他应该主动进入讲武堂从军么,他真的需要扛起父亲留给他的基业么。从1917年年到1936年,仅仅20年的时间,他是证明了自己,还是否定了自己?他说过,我的事情到36岁,然后就没有了。他可以用后半生时间,好好思考自己的生命。

这部剧很有意思的是,剧中的每个人都在对张学良评价,这些评价出于各自的立场,但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张,实质上是导演声音的代言人,成了张学良评价的多重奏。下面选择一些典型:


这一位东北的继承人,有一股冲动和任性,他自己都很难控制,奉系内部有新派和旧派之分,其中新派里又有士官派和陆大派之分,郭松林事件后,陆大派集体受挫。他们依附于张学良之下,充满了对士官派首领杨宇霆的集体仇恨,张作霖死后,陆大派咸鱼翻身,反而是士官派的杨宇霆变得举步维艰,但由于初登舞台的张学良要实行易帜更化,遭到我国阻击之后,权威顿失,怀疑声四起,虽然奉天的军权掌握在张学良手上。但权贵中的要员几乎都重聚在杨宇霆身边。张学良已经感觉到他的权威正在流失,却又只能问计他并不喜欢的杨宇霆,他无法面对如此复杂的危急局面。他变得容易急躁而冲动——————菊池武夫


这孩子刚上台就不知轻重,和日本人在易帜改棋问题上打劫,对日外交搞了几个月了,杀得昏天黑地的,劫子还是劫子,这事完全可以由我来办的,线钓得长长的,事办得缓缓的,早早晚晚我都能赢他日本人,无奈啊,这孩子太想证明自己可堪大用了。上台的当天就急着办,完全把我给避开了。我杨宇霆伤心啊,那你又能怎么办啊,孩子就是孩子!——————杨宇霆


那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是上将,我也是上将,到底是谁领导谁啊——————蒋介石


张这个人属于新时代,花花公子,未经危难,摔一跤也不完全是坏事。——————蒋介石的幕僚


我们弄清所有人,都要弄清他的出身、他的学历,他的经历,他的故事,否则将无从谈起——————宋美龄

我的事情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张学良

 6 ) 标题!

看了看少帅的评论,最逗的是那些说,李雪健老师演的真是形神兼备,文章演的要什么没什么,我就纳闷了,且不说播了两集成年张学良还没出来。听您意思您是见过张作霖还是张学良?知道他们什么形什么神?舅舅党还是爷爷党?哎呦我爷爷原来跟张作霖把兄弟看着汉卿长大的,张学良肯定不是这样。别逗了,你看的历史书里这么写,别人照着另外一本史书刻画,跟您不一样您觉得自己大半辈子就看了这么一小段的历史被严重玷污了?评论作品带入个人偏见,您没出轨怎么没见张黎老师找你去拍少帅?至少看过两集我很期待后续。

 短评

文章没出来前蛮好看的。姚迪演赵四吗?张黎为什么要这样浪费自己的才华。题材零分,选角零分。张黎一百分。

8分钟前
  • 知道了
  • 很差

很好看的一部电视剧!文章和宋佳还有李雪健老师演得很好!一部很好的电视剧!良心之作!

11分钟前
  • 世间万物
  • 还行

文章演谁都痞里痞气的那是他骨子里的恶习,实在不适合演张学良。和好大只的小宋佳在一起cp实在违和。3分给李雪健老师,也觉得不适合演乱世枭雄。

12分钟前
  • 【糖】
  • 还行

张黎导演果然部部精品,电影般的画面语言,有趣的戏剧冲突,过硬的演员表演,喜欢雪健老师和小演员的表演碰撞,蛮惊艳的,但历史方面不敢期待更多;老帅被炸死后,完全看不下去了...

14分钟前
  • jade
  • 推荐

李雪健老师和文章等演员的表现值得称赞

15分钟前
  • shield
  • 还行

考究的台词就可以看出来剧组的态度,可以不喜欢演员,但不能因为不喜欢而贬低人家的演技,又一部优秀的国产电视剧

16分钟前
  • Endless
  • 力荐

被前几集的张作霖迷住了,草莽劲儿与政治智慧、传统道义还有父爱的柔软之处混在一起,被病后的李雪健表现得太有魅力了!声音完全没bug!前几年就听说这剧本是一流电视剧导演都想得之,但同时也很敏感。黎叔拍也是妥当,前几集的小演员都太赞。张学良口述史说,表嫂原是暗娼害他做了坏人.

19分钟前
  • FC
  • 力荐

张黎作品本有期待。雪健老师和小学良的对手戏很有意思。但是,文章出现后,整剧画风都变了。满口儿化音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出轨是品德问题,本剧展现的演技也堪忧。

24分钟前
  • 随风幻城
  • 还行

刚看到热河会战。应该不算洗白的剧吧。张的无能、毒瘾、私生活混乱,东北军的乱斗都有展现。

29分钟前
  • 東山鹿溪
  • 推荐

自老帅死以后,《少帅》在我心里基本终结。赵四不像赵四,但宋佳很凤至;饰冯庸的演员才应该演张学良啊,那才叫倜傥潇洒啊,文章从头到脚都只有痞气,不是贵气

32分钟前
  • stella
  • 推荐

这个平行宇宙的故事,很不错,谁说中国没有好的科幻片

34分钟前
  • rune1121
  • 很差

这年代还有张黎的剧能看,知足吧

38分钟前
  • X33
  • 力荐

首集张作霖说了:祖宗八辈子的阴德都让你败光了。

40分钟前
  • eyein
  • 还行

李雪健主撑着,小演员异常出彩,故事是好故事。剪辑和背景音乐较粗糙,冯德麟中景讲话的时候突然跳出一帧嘴巴特写,诡异得不行。没必要的慢镜头体现略频繁。几处背景音乐不仅音量大而且完全和表现情绪不相符。

44分钟前
  • Adonis
  • 还行

其实不算看过,只看了冯庸的cut。被最老90后的演技惊到了,“白叔”的可塑性确实强,完全不会跳戏到曹光、谢楠翔或是韩沉,跟老戏骨对戏也不怯场,希望以后多一些男主的机会。对文章的演技我是服气的,但是他不适合张学良这个角色,而且剧本太过于为了洗白而洗白。

48分钟前
  • 从前有朵小花花
  • 推荐

本以为翻拍自张爱玲小说,望了两眼发现不是,还是饶有兴趣地看了下来,不迁怒于主演选角,我们需要更严肃的艺术,更客观的评价。制作不错,主演用心,尚在观望追播中,播完改评。// 是好看的,推荐。

49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我觉得会是个好剧!!对文章的演技还是比较肯定的!!!追起来!!!还有,豆瓣什么时候变成微博了,这么苦大仇深??

51分钟前
  • ZENGSHUN
  • 力荐

只看了冯庸cut

54分钟前
  • 就是要快乐
  • 还行

看了这剧才发现文章演技多烂,演戏都一个模子,演的张学良一点民国公子气质都没有,完全都市小痞男,身段范儿还不如那个演冯庸的年轻演员白宇,口音也让人出戏。。李雪健的演技倒是老练,口音也不错,变色龙活灵活现

56分钟前
  • 咆哮李
  • 推荐

张学良真正做到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败家败国不败己,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屈指可数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张黎这次顾左右而言他,国家大事上天秤歪斜,风花雪月上倒是下足功夫,国产历史电视剧的头把交椅毁于一旦哪。

59分钟前
  • 梁仲雨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