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春秋篇

大陆剧中国大陆1996

主演:王绘春,林乃桢,郑强,何冰,修宗迪,张山,周继伟,杨静,丛林,蒋恺,常远,张炬,唐国强,谭宗尧,蒋勤勤,张光北,吴刚,胡军,初星一,奚美娟,蒋竹青,刘栋,鲍大志,龚丽君,杨立新,崔红红

导演:沈好放

 剧照

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2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3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4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5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6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3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4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5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6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7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8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19东周列国·春秋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16:41

详细剧情

叹那昏聩糊涂的周幽王(王绘春 饰),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竟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荒唐戏码,结果导致王权零落,死于犬戎兵的铁蹄之下。以此为转折点,各路诸侯相继崛起,郑庄公寤生(唐国强 饰)聪颖狡诈,在和诸侯乃至周王的交错中纵横捭阖,名震一时。黄泉认母,周郑交质,皆因他流传千古,却也为乱世霸主们做了坏的榜样。此后,禽兽齐襄公诸儿(鲍大志 饰)淫乱亲妹,不惜拉杀鲁公,几乎断送了齐国的国脉。多亏齐桓公(杨立新 饰)和千古名相管仲(刘涛 饰)才成就了齐国的一方霸业。   此外,楚国、越国、吴国、晋国。春秋霸主相继出世,上演着华夏历史上最纷乱也是最精彩的一段故事……

 长篇影评

 1 ) 顶级的美女以及捉急的服装以及真实与瞎扯

最近在看《东周列国》。片子确实挺老,96年的,都过去二十年了。对于看惯了高清的宝宝来说,一下子接受这样的画质还真是不容易呢。不过影视作品嘛,比起高清而空洞的画面,还是内容来得更重要,只要人物和剧情棒,画面渣一点还是可以忍受哒。

先感叹一下剧中的美女,以前的天然美人真心好看,再渣的像素也阻挡不了美人们的光芒!
轮廓柔美,五官精致。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满脸都是胶原蛋白,而不是生硬的玻尿酸。连发际线都那么好看,心水!
而且更重要的是,连一个眼神都是风情,女性韵味max!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哪像现在的电视剧,满屏的锥子脸玻尿酸鼻子外加面瘫脸没演技,也是让人捉急~

比起光芒四射的大美女,电视里面的帅哥就少太多了。。。当然也有几个挺帅的,然而大多逃不过被服饰和发型毁掉的结局,心疼~
 <图片12>
是不是五官都还不错?一和三来演演魅力大叔肯定不会比吴秀波差吧?二来演演偶像剧神马的完全没问题吧?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节目组都成功把男人们打扮成这样:
 <图片13>
这糟乱的发型、这蜜汁角度、这不知道如何形容的衣服!

再放几张图感受下帅哥的靓衣。
 <图片14>
<图片15>
是不是觉得他们穿得好多呀?没错,他们就是衣服穿太多!
所以这个原本可以帅出风度帅出品格的大叔究竟被穿了几件衣服呢?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一日,大叔被残暴的占领者刺激,于是情不自禁地开始脱衣服了!
 <图片16>
第一件,最外面的长马甲。
 <图片17>
第二件,马甲里面的大袍子。请自行感受一下这个料子的挺阔度和厚度。这件和第一件马甲是一起脱的。
 <图片18>
脱完外面两件,是这样子的。目测身上至少还有三件,而且这腰带到底围了几层?要知道,刚刚脱掉的大袍子外面也是系了腰带的。。。
估计是考虑到古人比较含蓄,不像现在电视这样爱秀大胸,剧组就没让大叔再脱了。所以最终是穿了5件还是六七八九件我们也就不知道了。旁边的小哥倒是穿得不多,因为他是奴籍,不能穿太好。而此剧的主要人物全是王公贵族达官显贵风云人物,所以各个服饰豪华,估摸着都有五六七八件~搞得一个个都像被人一层又一层精心穿好入殓衣服放棺材里面然后又从墓地里爬出来活蹦乱跳的僵尸!啊喂,您老的胳膊腿可还舒展得开呀?
real心疼演员们的行动and颜值~
所以这里我要大声疾呼三遍:发型和衣服真的很重要、发型和衣服真的很重要、发型和衣服真的很重要!

好了,看脸就先到这里,说点正经的——东周列国志春秋篇and东周列国志战国篇可以作为东周历史的参考资料吗?答案是——春秋篇可以,战国篇还是放弃吧。
作为一个读了一点史记左传的人来看,春秋篇三十集全部看完后,可以断定大部分故事都是基本尊重史实的,郑伯克段于鄢、齐桓晋文之事、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故事等,都是以史料为依据,在空缺的地方加入了必要的人物展现当时往事。如果有谁想了解春秋历史,这部电视剧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由于春秋战国史料有限,所以很多故事和人物都草草演了几下就下场了,所以经常会有种看不过瘾、少了一点什么的感觉,这也是太注重历史真实带来的遗憾了。
大概是为了改善这种看不过瘾、少了一点什么的感觉,所以在东周列国志战国篇里,人物和故事明显具体多了。豫让的故事里面,豫让有情有义保护孤弱、对智伯以知己相待并复仇而死的形象就比较完整了。不过更让我满意的是智伯的形象。一般说到智伯都只说他聪明贪婪残暴,他正面的部分很少提到。在这里,智伯欣赏豫让并放走豫让和范式后人的一面被好好展现了,显得有人性多了。
不过我们的编剧的想像力在战国篇里面总体而言好像太多了些。不仅给各位英雄牛人都配上红颜知己,商鞅有韩女,范雎有娇妻,孙膑有庞涓的妹妹(什么鬼)••••••当然,为史书上孤单的男人们配上红颜知己也是出于文艺人的一番好意了,虽然俗套,但毕竟是好意,也就算了。然而,随便设定历史人物的个性和好坏就有点不能容忍了。孙膑先傻白甜后阴气变态就不说了,让本宝宝彻底失望的却是范雎逼仇里的人物。范雎受辱的部分,被喂食马料和毒打的部分还算正常,万万没想到后面竟然搞出范雎娇妻被大汉当面强暴以打击范雎的恶俗的桥段,也是够了。而且对魏齐的形象实在黑得太严重了。魏齐确实做过伤害清白的范雎之事,然而做了几件坏事不代表人家就是一个无能平庸只会毒害贤能苟全自己的人呀!要知道魏齐出奔赵国的时候,赵国相国虞卿宁愿不做相国也要帮助魏齐出逃,这样的人能怂成影片里那样平庸无能只知打压贤能保自己位置最后还不敢自杀被手下背叛杀死吗?简直太胡闹!
 <图片19>
附上战国篇里魏齐的美照(左),你们感受一下节目组对这个角色满满的恶意。。。

不只是魏齐,商鞅、孙膑的故事也有点扯。所以,战国篇你们随便看看就好了,千万不要当真。

发现每次写东西都挺晚的呢。洗洗睡了,古耐~

 2 ) 春秋小霸郑庄公:腹黑男or励志哥?

1

提起先秦历史,世人多熟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殊不知这五霸、七雄之前,还有一霸,比他们威风多了。

举几个例子感受下:

因忌惮他的势力,周天子主动提出和他互相交换儿子做人质;

因新任周天子有意罢黜他“卿士”之位,就敢派兵到天子脚下抢麦子;

周天子联合多国讨伐,反被他射中肩膀,而神奇的是,他并未因此成为”乱臣贼子“,派人赶了一群牛羊犒军”澄清误会“后,日子照过……这意味着,天子的双肩再也担不起万里江山社稷了,群雄角逐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他就是郑国国君姬寤生,史称郑庄公,其父郑武公,因护送天子东迁有功而得卿士位,也是为霸气侧漏的君主。在此之前,诸侯的设立与取消是周天子特权。从他之后,武力兼并他国成为常态。

奇怪的是,这么一个霸道值爆表的人,史书中却不怎么受待见。

大家熟知的”郑伯克段于焉“,故事类似今天所说的”钓鱼执法“,由此他被贴上了”腹黑男“、”心机婊“的标签。

事实究竟如何呢?

故事要从郑庄公的偏心老娘武姜说起。

2

剧版《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是唐国强扮演的。和他后来演的《康熙王朝》里的四爷一样,俩人都是成长于老娘的白眼。

”寤生“这个名字,就是他不受待见的根源和见证。

所谓寤生,就是”逆生“,别的娃出生时都是头朝下,他却是脚朝下,以致武姜经历了一场撕心裂肺的难产经历。

武姜认为他逆生不祥又不孝,打算有多远扔多远,未能得逞,从此更加厌恶,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而对二儿子段,武姜的母爱如黄河之水,泛滥的一塌糊涂。

在那个严格讲究宗法继承的年代,她不断怂恿丈夫郑武公,立段为国君。

还好,郑武公顶住了枕边压力。在他去世后,扈生顺利继位。

但武姜并不死心。

她矢志不渝的维护段,费尽心思的替段谋利,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终于……顺利害死了段。

自己也被郑庄公赶去颖地,发誓与她,”不到黄泉,绝不相见!“

她,是怎么做到的?

3.

第一步,替段讨要京城为封地

一天,武姜忧心忡忡而来,”儿啊,现在郑国的数百里江山都是你的庭院了。可是你的兄弟却只有共城(段的封地)这个屁大的地方。你不觉得心太狠了吗?“

郑庄公诚惶诚恐,”依母亲之意……“

武姜眼睛低垂,笼起长袖,”你不能把制邑这地方也封给段吗?“

”制邑?制邑是险要之地,先君遗命,不许分封。除制邑外,任凭母亲挑选。“

武姜显然有备而来,大怒道,”也罢,那就把京城封给段吧!“

当时郑国国都在新郑,但京城地广民众,有百雉之雄,与新政不相上下。而按照当时的规定,封地大城不能超过国都的1/3,中城不能超过1/5,小城不能超过1/9。

如果把京城封给段,岂不是要国有二君?

武姜身为国君夫人岂能不知利害?但这正是她想要的。

郑庄公陷入为难,但最终答应了。

在武姜眼里,君位应属于段而非扈生,所以,她要帮段拿回本属于他的东西。她劝段,去了京城后要开始扩充兵士车马,有朝一日夺了扈生君位,她就死而无憾了。

段也是奇葩,哪怕谋反的士兵车马,都懒得自己准备,美其名曰,“与其扩充,不如削弱。”

于是武姜再次出动。(不得不说,母子俩思路都够清奇!)

4.

第二步,替段跟郑庄公讨要兵马。

武姜双眉紧锁,”儿啊,你封了京城给段,可是他手下没有士卒车马,怎么守城?“

郑庄公惶诚(老娘你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依母亲之意……“

”你再调拨些兵马,帮段守城。“

郑庄公也很干脆,”需要多少?“

”兵车四百,上将一员。“

母子俩彼此心照不宣,都懒得绕弯子了。

”都城兵车不满千乘,调出四百,城中便空虚了……“国君也难啊!

”那好,你不答应,我就搬出宫去。就当你没我这个母亲。“(上回是不答应就让段离开郑国,就当没那个弟弟。)

杀手锏一出,郑庄公又答应了。

武姜心想,傻儿子,真乖,乐颠颠的走了。

郑庄公真的傻吗?还是如国人所说的愚孝到”只顾私情,不顾社稷?“

如果真是这样,他就不是”春秋小霸“了。

他如约调给段兵车四百乘,然而,派去率兵的却是自己的亲信,颖考叔。(釜底抽薪有木有?)

5

第三步,替谋反的段通风报信

这边郑庄公隐忍不发,静待时机,那边武姜和段继续折腾,惟恐留下的把柄不够多。

心急的段要来了车马,还是按捺不住,心急火燎,派了刺客行刺。

武姜此时总算有了点扈生亲娘的感觉,”这怎么可以?你要谋取的是他的位置,可不是他的性命啊!“

但是一转身,”无意“听到郑庄公五月初一要外出的消息后,立马转身告知了段,准备里应外合。

后面的事就比较简单了,段不出所料的在五月初一发兵叛乱,并毫无悬念的失败了。

外出的消息自然是假的,是郑庄公故意让武姜听到的。

忍了这么久,郑庄公只等这一天,等段自己挖好大坑,而他只需轻轻一推。

郑国日渐强盛起来,郑庄公却因这事被后世诟病钓鱼执法,还被孔夫子骂没做兄长的样子,非君子所为。

6

这些评价是否公允呢?

作为一国之君,我认为他的行为无可厚非,评价过于苛责了。

(1)据史载,郑庄公13岁继位,”克段“的整个过程长达22年。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段无法无天这么多年,派刺客刺杀不成又兴兵叛乱,至此,郑庄公才出手,已经算仁至义尽。

试问君王中除了他,还有谁有如此忍功?

后来段败,逃到鄢,再战,又败。郑庄公也没有杀掉弟弟,只是把他赶出郑国,容他逃往封地。后来段死于自杀。

在为权力动辄弑君杀亲的春秋战国,如此对待叛乱的弟弟,已经算一股清流了。

就连以仁义闻名的春秋首霸齐桓公,起初和哥哥公子纠各在不同国家避难,后内乱平定,他回国继位后,还不是立马派人截杀了公子纠。

(2)面对武姜的无理要求,他的答应出于无可奈何,而非深谋远虑。

理由有三:

第一、作为儿子来说,从小不被亲娘待见,心里有挥之不去的好好表现争取认同的念头,及顺从避免激怒的习惯;

第二、作为国君来说,武姜是申候的女儿,根基不稳时,母国势力不能不忌惮。

西周周幽王就是前车之鉴。他为美人褒姒烽火戏诸侯,还废了申后改立褒姒,惹得申后的父亲申侯怒而兴兵。于是西周土崩瓦解。

第三、郑庄公凡事遵从”名正言顺“原则,为君、为子必然考虑民心、名声等。

(3)扈生比段更适合做君王。

被赞为大贤大德的吴国公子季礼,多次推君位不受。作为个人选择即使可以理解,对国家政权安稳却不是好事,以致吴国几次动荡。

据史段在封地残暴,人们怨声载道。郑庄公却是明君,知人善谏,使郑国盛极一时。

7.

在这件事上,还是谋臣祭足最懂他,他曾说:

”段虽然无道,却没有明显的叛逆,就算派了刺客,又有几人知道?就算声张出去,天下又有几人能相信。而若要杀段,武姜必定阻挠,如此一来,郑庄公就要被议论为兄不仁,为子不孝。庄公之所以隐忍不发,是要等到段恶贯满盈,国人切齿时再杀。“

与其说郑庄公腹黑,不如说他是个有勇有谋、善于借力打力终成大事的“励志哥”。

 3 ) 群星闪耀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为公园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接近300年的时间内,军事有孙子兵法、政治有各路诸侯争霸、文化有诸子百家,用“中华群星闪耀时”形容一点不为过!

这部剧用最具代表性的30集梳理了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是了解历史的好剧!比现在的辫子戏好一万倍,必须给5星!

现在的自己绝不会以脸谱化的眼光去看历史人物,因为人性的很多东西与成就都是对立统一的,比如狠与成功、苦与智谋、色与判断等。

1、狠与成功

郑庄公算是一个狠人,逼死兄弟,和母亲不到黄泉永不相见,成就了一番霸业。可是他少了一些底线,没有在道德和利益做一个均衡,因此只能算春秋小霸。

楚成王怎么说也算一代枭雄,个人认为不比晋文公、秦穆公差多少,可是最后却被太子勒死了。太子没什么计谋与才干,唯一的优点就是狠,这么一个人成功了!

2、苦与智谋

晋文公重耳逃亡十九年,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打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

伍子胥在韶关一夜白头,最终成为一代明相。

越王勾践卧薪馋胆,最终复仇。

3、色与判断

晋献公杀了所有兄弟,够狠,成功了!却骊姬要杀了太子和儿子,脑子瓦特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

吴王夫差被西施迷傻了,放勾践回到越国

4、简单总结一下人性中影响成败的因素:

郑庄公(成功): 足智多谋、策略够狠

郑庄公(失败):忽视了道德和名声的重要性。

齐桓公(成功):肚量大、知人善任

齐桓公(失败):被成功冲昏头脑,老年宠信奸臣,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梦想开始的地方。

宋襄公(成功):有野心、有道德

宋襄公(失败):死板、才华有限

秦穆公(成功):有野心、有谋略、知人善任

秦穆公(失败):正气由余,邪气不够;或者说,实力支撑不了他的志向。

晋文公(成功):坚韧不拔,63岁不忘回国,以德服人,知人善任

晋文公(失败):少年不够果断和腹黑,否则有他弟弟啥事儿?

屠岸贾(成功):抱紧大腿,溜须拍马,心狠手辣,斩草除根

屠岸贾(失败):人家本来就是奸臣,对于奸臣来说他没什么失败的地方

楚庄王(成功):隐忍、知人善任

楚庄王(失败):志向谋略比齐桓晋文还差些,不过已经很牛了

吴王阖闾(成功):够狠、弑兄篡位(这种角色的失败不提了,缺点儿太多)

越王勾践(成功):坚韧不拔、隐忍

越王勾践(失败):谋略不够

百里奚(成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人家一直在学习,满腹经纶,人家媳妇儿支持人家,关键是遇到了伯乐。

伍子胥(成功):坚韧不拔,有才能

伍子胥(失败):说话太直接得罪了吴王夫差,可能人家伍子胥后期早已不在乎生死

 4 ) 《春秋》镜头笔记

1.周:褒姒在滚滚黄沙中披头散发狂奔而去,化作了开篇那匹殉葬的黑马

2.郑:郑庄公姬wu生和母亲武姜夫人最终“黄泉相见”抱头痛哭

3.周,郑:周桓王郑庄公十车麦子来而不往非礼也互怼怼不过开战战不过互射射不过放火烧人烧不成现场

4.卫:宣姜的面前放着本该是丈夫的急子和儿子寿的头,身旁是哭泣着的大夫人,帘子后是上吊的二夫人

5.齐,鲁:文姜不顾鲁大夫的劝阻选择在非鲁非齐之地下车

6.齐,鲁:黄昏飞驰着的车乘上,齐国大将隰(xi)朋拼掉性命抱住囚笼,后背插满利箭,护住笼内一心求死的管仲

7.齐:被车乘压做泥肉的士兵

8.齐:国君扶灵。竹帘后,三小人杀掉伺候的仆人而去。齐桓公姜小白六十七天后才被饿死脸上趴满蛆虫

9.宋:仁义!!——人头落地。沽名钓誉宋襄公。装孙子的楚成王

10.晋:“再卜,用周易再卜。......再占,用连山易再占。”晋献公:我就是要立郦姬和小儿子,占到吉为止。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11.秦:《百里奚举于市》

大度的秦穆公没杀偷马吃的野人,野人在下集救了他。市价五张羊皮的百里奚混饭装傻试探,不愧姜家,还是老的辣。

12.秦,晋:无耻小人晋惠公。伯姬身穿白衣,站在高台引火自焚,才救下哥哥,完成了对父亲献公的许诺,但再也不见惠公。秦穆公的小九九也不简单,重耳贤夷吾庸仍然立夷吾,但还不到拿下中夏时候,西戎才是第一步。秦国小,有大志,再等400年就可以了

晋献公唯一做对的事就是把伯姬(穆姬)嫁给了秦穆公。也是明白人,死后托孤大臣要保小儿子。“郦姬,你哭了二十年,我死以后能为我真的流一次泪吗”

13.晋:重耳流亡十九年,坑妹专业户

流狄:“姥姥家不能只管吃住”——送你最好的战利品(媳妇)!

流卫:土块 = 社稷。忽悠论,反正我是信了

流齐:齐姜大义

流曹:曹共公:我听说你肋骨长在一起,你就让我摸一下~~

狐毛坑重耳,老表坑老表。寒食节(清明节)介子推出场,冬日之阳赵衰出场

“蝉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蛹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蛾”

14.晋:

伯姬:郦姬害太子申生,夷吾恩将仇报,太子圉背信弃义。秦穆公立了三代晋君,连着被三代晋君戏耍

狐偃以退为进,邀功请赏。勃堤通风报信以求原谅。重耳记仇不记功,介子推被忘记,寒食节

15.晋:晋楚一次争霸,春秋最大战役城濮之战,退避三舍,血涌如泉。

周室侍人:“擅自涂写历史,罪在天诛地灭”

16.郑,秦:郑有烛武大夫打岔,秦有蹇叔百里奚哭师,晋有重耳阻拦秦称霸,千万不要小看老人家。

秦穆公在崤山用颤抖的手埋葬了三年前战死的士兵,苦心经营三十二年,终一辈子都没能成功东进。

“世上最痛苦事,莫过于明白人看糊涂人办蠢事,而无能为力了”

17.晋:刺杀赵盾的刺客大义。夏日之阳的赵盾,不立长公子立晋灵公,不亚于秦穆公的小九九。太史董狐书,赵盾弑君,意味深长

晋国太史董狐“记事录实,太史天职。董狐头可断,这史简不可改。”

18.晋:赵氏孤儿。以亲子为代价,骨肉计骗过屠岸贾,二十年的遮羞布,二十年的忍辱负重,程婴夫妇大义。

晋成公为什么默认干掉赵家,二十年后晋悼公又为什么平反赵家,哪有那么简单

“爹!我不杀你......你自残吧!”

赵家:冬日之恩,夏日之威

19.楚:楚穆王篡位,杀掉亲爹楚成王,一代霸主活了19集(误)死前连最爱的熊掌也没有吃到就被勒死了。孟优虽然是个红衣戏子,但他其实个是个逗比...“它(他)叫了”

20.楚:《孙叔敖举于海》

楚庄王办太平宴,调戏妃子被巧妙的化解为绝缨之会,调戏妃子的大臣在片尾救了他。(参考11集秦穆公和野人)

楚庄王问鼎中原,神射手养由基用嘴刁箭。孙叔敖与两头蛇。郑穆公女儿夏姬的另一种版本:孤儿寡母养大儿子。晋楚二次争霸,血流漂杵。

“不贪图小利的人,才有远大的报复”

21.楚,宋:

晋国言而无信,晋国臣子谢阳也反应了这一特点,借着说自己是实话臣子的说辞强行忽悠。本是敌对的楚宋意外的结盟,宋国宁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愿受城下之盟的侮辱,真是有骨气的国家!宋襄公一集就已经显露出这种国家气质。敌对将领互诉衷肠惺惺相惜,被偷听的楚庄王撞破奸情(没错,剑前月下执手相握不是...情是什么〃∀〃),场面一度尴尬,这一届的楚王,可以

22.齐:

晏婴出场。“有道则从,无道则避”

崔杼弑其君。“史家据事直书,一字不改”

23.齐:《晏子使楚》

齐国动乱,士大夫各怀鬼胎,晏婴和齐景公躲在太庙的祭桌之下,坐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终田氏胜出。齐景公虽然没有了权臣的要挟,却害怕田氏代齐的预言。

二桃杀三士,楚王看懵逼。

晏婴这盘棋...下的辛苦,大到可怕。预言真假又若何,不为君王为黎民。

24.鲁:中国奴隶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了。

孔子出场。年老的孔子身后跟随着仅剩的几个弟子,走在周游列国的土路上,穿插着的镜头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

司马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5.楚:

伍奢忠的于楚国,而非楚王,所以宁可召回儿子,以一家满门的性命换取国家的安宁。伍大哥选择陪父尽孝,伍子胥选择报仇尽孝。夜雾浓浓,伍子胥一夜白头。

26.楚,吴:专诸出场。

伍子胥逃到吴国。吴王僚与公子光斗法,伍子胥白等七年,等来楚王的死讯。专诸与鱼肠。

父母在堂,不向朋友做出寻死的许诺。

27.吴:《孙子兵法》

伍子胥为复仇,继续为新吴王效力。伍子胥救下伯嚭,埋下日后隐患。干将莫邪为铸剑而死,要离为出名而死。孙武演兵。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这真是一个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时代。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自古以来如此,千古之后也如此。

28.吴,楚:楚国从宋国抢来的礼器,又被吴国抢走。伍子胥纵容吴军在楚地烧杀抢掠。伯赢拔剑自杀。伍子胥鞭尸。伍大夫,疯了。申包胥哭秦庭。

“文明与科学随着战争杀伐而扩散传播,历史血腥与泪水中铸就了昨天的辉煌。”

司马迁“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29.吴,越:

“先君为子胥报仇雪恨,发兵攻楚。我为吴国掉脑袋,值了”

30.吴,越:

司马迁“春秋三百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孔子死,《春秋》绝笔。

 5 ) 在尘土中安静着的历史

偶尔兴致所至 翻出来看看

在遥远又遥远的1997的央视一套放映过 作为小学生的我 没可能熬夜沉浸 也根本看不懂
2009年末 当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扁鹊“讳疾忌医” 勾践“卧薪尝胆”这些曾经在初中或者高中背诵的句子 或者耳熟能详的诗经等等的应用 让我感觉自己真的不年幼了

最初被开篇宫女的眼影吓蒙了 难道97的美女就这标准 雷呀
但接下来的女子们 个个都是上等
相貌虽然不惊艳 但自然朴素 看起来舒服
演技即使不足 也会很投入 让看起来很别扭的文言文与白话文交错 表现的像舞台剧
那是属于曾经的巨制呀

故事讲的是有板有眼 有经典有创作 但没有无可忍受的荒唐
比起现在把观众当白痴的很多大片 让我更愿意花时间在这陈旧的历史中

喜欢第一段的郑庄公寤生 他本无意冒犯周王权威 却又一再不愿忍气吞声 于是忍或不忍间 被历史轨迹胁持 最终挑战了帝王的权威 成就了春秋小霸 他是不由自主的人 对弟弟 对母亲 对社稷 即使在到权利顶峰 却依旧不能完全自己的

而之后的秦晋之好 是天意所至 无法抵抗
秦穆公三十二年的无奈 欲东进却不得天助
晋文公六十二年的失落 暮年归国 天意弄人 却九年成就霸主 天意
他们就像木偶 只是在台前表演既定剧本的假人呀

不知道接下来的战国又如何?

 6 ) 「褒姒」

褒响之子手执火把,拉着马车行走在一片朦胧的白雾中。那车上坐的是褒姒,无父无母,连名字都是假的。

他忽然脚下一滑,摔了一跤。帷幔后的褒姒欲下车扶他。他连忙推辞,说是不敢劳累这位未来的贵人,继而憨厚的笑说:唉,要是真能用你救出我父亲,那我可就没白在这一路上吃这么多苦了。说罢扑了扑身上的土。 褒姒看着这位略显狼狈的贵公子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二人无言,继续前行。 许多年后,褒姒因为不会笑引得议论纷纷。大王立了她做王后,立了她的儿子做太子,把天下的珍宝全送给她,可她还是不会笑。她懵懂无知,没有情感,好像真的不是尘世间的人…… 可是跟随着她的宫人说,曾见过王后笑过一次,那是在回宫的路上,王后望着马车前方的火把,微微发笑。

褒响之子
褒姒

 短评

真正的历史剧,目前还未有能超越的

6分钟前
  • 珮清
  • 力荐

汗,我从小到大没看过这个……第一集完全是“褒姒真是不食人间烟火,而幽王却只有权”嘛

9分钟前
  • 桑下
  • 还行

与郑伯、周王两村长聚众械斗相比,《权力的游戏》也不过尔尔。

12分钟前
  • 韦肃
  • 力荐

比起现在这些穿越剧、宫斗剧、为腐女拍的各种剧,这样的历史剧简直就是神坛。

17分钟前
  • 丑丑
  • 力荐

这是我看过的,最狞厉,最凝重的电视剧,配合我最喜欢的春秋历史。我老想重看一遍,又怕破坏了当年的美好印象,纠结啊纠结。其实我最看这些表现王霸之业,纯爷们儿的电视剧。

20分钟前
  • 巴黎之火
  • 力荐

小时候总不明白,那时的古人怎么能这样刚烈,说死就死。现在渐渐理解了,于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死实在是一种解脱。其实道亡了,人也就亡了。

21分钟前
  • 隐德来希
  • 力荐

朴实的剧比起现在过于华丽的包装还是更让人喜欢

23分钟前
  • 天意怜幽草
  • 推荐

春秋300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是华夏民族历史上痛苦的一页。而霸主迭起,百家争鸣的深刻变革,又使春秋成为无比灿烂的一页。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由此奠基,绵延两千多年的奴隶社会,被它埋葬。

25分钟前
  • 绿肥红瘦
  • 力荐

喜欢这种侧漏着血腥的文明肇始,混杂着野蛮与血性的时代颇为震撼。不得不说剧中一票男演员演技太好,剧中穿插着的歌舞也很让人喜欢。看着秦穆公被晋国三代国君戏耍十多年,秦晋之好不过笑柄,难怪自秦孝公之后,秦国把信义和结盟玩的娴熟无比,naive的人还是要学习一个。。。

29分钟前
  • 客卿
  • 力荐

超好看,奸情不断

31分钟前
  • 沈昆莫
  • 力荐

我记得没错的话,该电视剧后来被广电总局以暴力色情之名就封杀掉了。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看的国产电视剧。

35分钟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力荐

《东周列国》春秋篇,战国篇。我认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所拍最经典,最厚重,最深刻,最有力量的一部历史电视剧!绝世经典,迄今为止无法超越。没有之一。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395864.html

40分钟前
  • Tao Project
  • 力荐

小时候电视里居然放这么毛骨悚然的东西……第一集被谶语和褒姒吓尿。编钟、箫的配乐很神秘。齐桓公在蛆里面腐烂的镜头、晋献公占卜。最喜欢伍子胥的故事,有莎剧的感觉。总体线索是王权和诸侯、卿相、士大夫的斗争,礼崩乐坏的加剧。

43分钟前
  • Hannah🤦🏻‍♀️
  • 力荐

象春秋时代的人那么有气节的活一回 也真不枉此生

47分钟前
  • 乌合之众
  • 力荐

1、不是左传国语,是小说东周列国志;2、话剧表演与对白艺术;3、90年代文化热的荧幕呈现,色情、暴力、史诗、浪漫主义、CULT,前几集尤如此;4、连配角都是话剧名角饰演,很带感;5、有些剧集已近乎电影,王绘春再次饰演孔子;6、衣冠仪礼、百姓生活,极尽复现,巨细靡遗,堪为典范;7、下酒佳片。

51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五星不解释!前几集能把人吓死,这才是古风,后面的演员也非常出色,非常大气的一部片子!

55分钟前
  • Tiberius
  • 力荐

现在还记得第一集里面极其诡异苍凉和复古祭祀下葬仪式,还有最后褒姒的一声狂笑,变身黑马自由狂奔,我感受到导演在尊重历史基础上的自我表达,不愧是80年代理想主义启蒙时代的神剧,完美的融合。现在这样的社会思想背景下,拍不出来这样的剧了。

60分钟前
  • 生活笔记
  • 力荐

有点像话剧 但比现在的电视剧抢太多了

1小时前
  • 大虫九一
  • 力荐

当年所热爱过的。

1小时前
  • 久道
  • 还行

尺度在国产剧里是传奇级别,活埋腰斩五马分尸什么的特齐全。上古题材不过一些理念颇现代。一直记得结尾是一个老头站在山上把一堆书简扔下瀑布,结果看到最后一集也没有,错觉?

1小时前
  • Hendrick Z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