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

韩国剧韩国2021

主演:林秀晶,李到晛

导演:金尚燮

 剧照

忧郁症 剧照 NO.1忧郁症 剧照 NO.2忧郁症 剧照 NO.3忧郁症 剧照 NO.4忧郁症 剧照 NO.5忧郁症 剧照 NO.6忧郁症 剧照 NO.13忧郁症 剧照 NO.14忧郁症 剧照 NO.15忧郁症 剧照 NO.16忧郁症 剧照 NO.17忧郁症 剧照 NO.18忧郁症 剧照 NO.19忧郁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4:41

详细剧情

该剧讲述了比起艺术更加喜欢数学的数学老师和一个天才在特惠腐败中心私立高中内打破传统观念与偏见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银河旅行手册》里科学家的房间

         我不认为加入那些所谓的艺术画面就可以描摹出复杂的人物情感。同样的,设计一个逻辑上的必定结果也一样。
        导演的主旨是当不可否定的结局来到的时候,那些悲观主义者反而会得到解脱,因为他们的一直预想的结果终于来到了,他们反而会坦然的面对,这种表面化的解读,太他妈幼稚了!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说,那些饥饿的非洲儿童该更开心?他们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银河旅行手册》里,有个科学家建立了一个房间,为了教育他的老婆。他老婆进入这个房间里看到宏大的广袤无垠的星系和自己渺小的卑微的形态,地球就像是一粒沙,而自己根本就不存在。于是最后她自杀了。本片似乎就是在给大家呈现这个房间:首先设定一个不可辩驳、不可逆转的结尾,仿佛把观众绑架在一个十字架上,然后逼迫着观众去悲观。
        主角贾斯汀有抑郁症,她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悲观的预期和对自己无法把握现实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被导演以一颗小行星撞地球的方式表现出来,导演无非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明天就要死了,这种结局是无法改变的,那么你也会感受到抑郁症者的内心。
         “如果!”。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如果。没有一个庄园,有精心剪裁的园林、蜿蜒起伏的高尔夫球场、黑缎带一样皮肤的骏马和一天完全不用操心的起居餐饮。甚至到了世界末日,还有佣人为他们奉上精美的早餐,打扫马厩和修剪杂草。当小行星真的要撞地球的时候,大多数人是在污秽的空气、肮脏的街道、大喊大叫的拥挤人群和没完没了悲天悯人的电视节目下度过的。
          当世界末日来到的时候,一个人是健全还是残缺,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任何区别都不重要了。影片最后,一家人跑到一个假想的保护之下相拥而死,抑郁症患者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这重要吗?无论此时,你是和家人一起还是你正在监狱里,还是你正在被癌症折磨,还是你刚刚结婚,还是你正在被强奸,你的内心、你的情绪、你的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这就是那个科学家老婆看到的,因为你对于宇宙来说如此之渺小。
         那回到导演提出的问题,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 ……抑郁症患者……。当地球被毁灭时……小蘑菇……
          至于创新性,本片导演之前的《反基督者》就有类似的油画电影的手法,一用再用,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感到羞耻。如此费尽心机的去呈现人的情绪变化,我都为那些美丽的油画的作者扼腕惋惜。《问诊》只用了2个演员,一个房间,单纯的对话就可以呈现人内心中的痛苦和困境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障碍。

 2 ) 【译】忧郁症的欢愉:拉斯·冯·提尔专访(《电影手册》)

看看导演本人如何解读《忧郁症》

【忧郁症的欢愉——拉斯·冯·提尔专访】 原文: 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 2011年7-8月刊 N°669 译者:黄灿灿 (法国) 采访者:史迪文·德罗摩(Stéphane Delorme) 采访地点:Studios Zentropa, 丹麦 采访时间:2011年6月27日 翻译文章发表在电影网站cinephilia.net 链接: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9244

我们一直期待遇到一位反常规、逆向于电影宣传策略、大胆承认并不喜爱自己作品的电影人。这一天和这个人的到来携带着一部所谓“不被喜爱”,实则杰出的电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的新作《忧郁症》(Melancholia)。我们感到困惑的同时亦不惜穷尽言辞地捍卫这部杰作。 1. 在电影报道资料中,你曾表达过“我们都是患忧郁症的人…” “是的,我自视为一名忧郁症患者。其实所有人都是,当然程度各异。令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我所喜爱的艺术,我称之为纯艺术,贴近其形态的如:爵士乐,福音音乐,蓝调。这是片艺术的沃土。我曾经历过一段颓废期,我相信忧郁是颓废的积极面:忧郁是颓废的馈赠。但在这部电影里,我认为自己没有在忧郁中走得太远。” 2. 走得不够远?你呈现出了忧郁的虚无主义。这是你作品中最阴暗的一部。 “这很困难。浪漫主义已经被过分使用。我希望它包含在你所看到的内容中,但我担心…这部电影太过简单了!目前我在写一个怪诞的剧本,内容极端放荡、无节制,同时含纳诸多丰富的元素,几乎没有叙事。” 3.那在你看来《忧郁症》到底缺乏什么? “我不知道。是一种感觉。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是灰暗的。在我观看它的时候还是喜欢的,但…这不容易解释,因为每当一个片子完成,竭力冲刺后,作者就摆脱了它。无论如何我知道很多与忧郁这种情感肌理相连的人喜爱这部电影。这是关键。” 4.《忧郁症》似乎与你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 “是,不如说这是部名符其实的电影,别人也同样拍得出来的电影。” 5.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你说这部电影很简单,但是忧郁症的纯粹具备摧毁一切的力量。 “是,我就是要找到呈现这种摧毁以及个中甘味的表现方式。贾斯汀(Justine)呼唤这颗行星的到来,它便抵达了。灾难中是有欢愉感的。这种苦难中的欢愉也是忧郁症所馈予的一部分。将一切摧残毁废是个诱人的行为。丹麦诗人Tom Kristensen有则诗句:’我们拥有对破灭、屠杀和猝死的欲望’(《恐惧》,1930)。我对此甚为了然” 6. 这很丹麦吧? “是的!丹麦是个灰暗乏味的国度。必须要发生点什么! 忧郁症患者有种渴望灾难的欲求。而欢愉从灾难中衍生。我的一位治疗师曾对我说过,忧郁症患者通常在灾难面临时表现得十分理性,因为他们如此频繁地经历类似的处境以至习以为常了。” 7.为什么采用德国浪漫主义手法来表现《忧郁症》这部影片? “浪漫和忧郁是截然不同的。在这部电影里,我们能够表现其两者的互撞。不知道为什么,瓦格纳令我折服。你知道,我的电影越来越像是孩子们在房间里用石头、贝壳摆置出的小型展览:我在自己很多作品,甚至下一部电影中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充斥着我欲分享的诸多小事物的陈列。而瓦格纳的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一直放在我的搁物架中。我没有找到具体段落,但很确定曾经在《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中,普鲁斯特称《崔斯坦与伊索德》为“终极艺术之作”。我亦遵循这个方向,形象方面通过浪漫主义摄取灵感,电影方面,尤其是受维斯康蒂(Visconti)影响,他的灵感来自于德国远胜于意大利。所有的电影都变得浪漫主义,但这是偏斜于忧郁的,我做了明显的差异对比于两者之间。在我的电影中很少使用音乐,但反复使用瓦格纳的音乐令我觉得妙不可言:它带给人一种特殊的生理感知,仿佛海的浪潮不断涌向你。” 8. 你是否看过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决战新世界》( Le Nouveau Monde ),其灵感来自英国浪漫主义,但在序幕中用的是瓦格纳的L’or du Rhin? “没看过。我看过类似的。很有意思。但也要当心,因为浪漫主义已然被主流电影过多使用,变成奶油泡沫了。不知什么原因,浪漫主义变得如此极端大众化。” 9. 布景也同样来源于浪漫主义,剧中的城堡令人想到莎士比亚。是如何选择这样庞大的布景空间,面朝大海,给人感觉星宿的降临,一切都被抽离了? “都是借用自其它影片。城堡面前的高尔夫球场来自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夜》(La Notte,1961),一部我认为很神奇的电影。这些都是拿来的,象是多部作品集体完成的。如同烹调:一点瓦格纳,一点德国浪漫主义,一点安东尼奥尼,哪怕之间没有直接关联,但我很喜欢这样做。 真正让我觉得为难的是选择在这里拍摄一场布尔乔亚式婚礼,我给拍出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气质。幸好故事本身不是商业化的。我有个理论是说,你必须能将你抵制和抗拒的东西做到独一无二的程度。所以有个商业外壳没什么要紧的,从故事开始的那一刻起,影片会在另一个方向上。” 10. 很显然你玩转了类型:第一部分像浪漫喜剧,第二部分则像部灾难片。 “没错,正是!我对此也有所意识。我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从波普艺术摄取一些流行元素,然后再将其带到别处。对我的下一部电影《I Am a Nymphomaniac》(暂译《我是色情狂》)而言这也将是同一种情形。这是一个斑斓的故事,令人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讲述一个女人从出生到50岁的色情史。非常有趣! 我正在阅读《追忆似水年华》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不碰触叙事线的文学作品何等无与伦比。尤其是普鲁斯特,在《盖尔芒特家那边》第324页中,出现过一个冲突:同一顿晚餐的两封邀请函,但两百页之后,我们看到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冲突”。这实在太妙了!我刚刚重看了让·尤斯塔奇(Jean Eustach)的《妈妈与娼妓》(La Maman et la Putain),这是在电影中此类风格的例证。也有可能是我搞错了,我承认自己没看过很多电影,但人们会说当今一切都必须遵循叙事线原则,绝不能背离。或许真正的美,就是在我们脱离了这条线,而又在很长一段时间过后重新找回了它的时刻。托马斯·曼(Thomas Mann)能够对我们说,突然某个重要人物在两个月前就死了,使得读者停下来自问:什么?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价值带入电影中就太棒了。我想自己会将余下的人生都投入其中。我现在想做一部很长的电影。等我完成一部八小时的电影后就该退隐了。能重新开始阅读是何等的愉悦啊!” 11.《忧郁症》有从哪本书中摄取灵感吗? “并没有。在《忧郁症》创作期间我酗酒,之后停止喝酒,夜晚就变得很长,所以我才重新开始了阅读!我的下一部影片有重口味的色情和哲学,同时也有很多的“无意义”。我将其视为一本素描册子。《忧郁症》是我作品中最干净的一部,而下一部电影将是最杂乱无章的一部。目前我在做一些采访,针对女人的性爱情欲。非常有趣!她们中所有人都跟我说:危险和禁忌是性爱中最关键的东西。抱歉我更愿意谈论新的电影,因为我现在的精神全都投入在这上面。总之我要说是,为《忧郁症》我已经倾尽所有了。存在于浪漫主义中挺好的,奶油泡沫中的奶油;但或许其中的愉悦实在是过多了点儿。” 12. 啊!所以这是一种腐化和败坏! “幸好是!” 13. 你怎样区分两个即使在同一个场景拍摄却表现出截然不同效果的两个部分的场景调度? “第一部分比较宏大,第二部分则表现出戏剧舞台式的风格,比较现实。比如在序幕中,我们用一种壮观的方式处理自然的混乱,像鸟儿从空中坠落;而在第二部分,我们只有对混乱的细节的再现:一些雪花的絮片,一只歌唱的鸟儿。” 14. 我们是否也可以反过来说,第一部分采用道格玛(Dogma)风格式肩扛摄像,甚至可以挑战影片《那一个晚上》(Festen,1998 )。 “我和托马斯·温特伯格(Thomas Vinterberg)都钟爱《教父》(The Godfather)和《猎鹿人》(The Deer Hunter)两部电影,所以很有可能有些共通之处。确实影片中婚礼场面用的是纪录片拍摄方式,但在接下来的外景中,摄影机始终跟贾斯汀或人群保持一个很远的距离,为了表现盛大的午夜场面,如同伯格曼(Bergman)的《夏夜的微笑》(Sommarnattens leende,1955);会给人强大的空间感。” 15. 你如何注解在剧中贾斯汀在图书室将陈列的书籍变换位置,以及将抽象派画作换成形象艺术派画作的段落? “她的姐姐克莱尔(Claire)喜欢陈列书籍,这是在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中经常能看到。贾斯汀向克莱尔发怒,所以她用一些能释放情绪的富有激情的画替换了之前的抽象画。我在影片中用的都是个人非常喜欢的画作,比如画家勃鲁盖尔(Bruegel)的《雪中猎人》。这幅画也出现在过塔克夫斯基(Tarkovski)的《飞向太空》(Solaris,1972),我最爱的电影之一。每次我上YouTube重新观看其中的一些场景都会哭泣。这之前我更喜欢《镜子》(The Mirror,1975),现在则是《飞向太空》。 另外,我的下部色情片的第一章节叫作《Lettle Organ School》,就是因为巴赫的音乐曾在《飞向太空》里出现。这个章节讲述的是我的主人公不遗余力寻求性行为的过程。她无意识的、赤裸裸地在街上寻找,她将自己的故事倾诉给一个玩音乐的老男人,告诉他应如何演奏巴赫。其实她讲述的意味是想创作专属于她自己的情色音乐。” 16. 勃鲁盖尔的画也出现在了电影的序幕中,为什么? “序幕向我们揭示即将发生的事件。所有贾斯汀等待发生的事情。这幅画就摆放在毁灭的正中央。我们看到一些灰烬掉落,画正在被烧毁。所有序幕的画面都在拍摄之前详尽考量过,这同时也是全片耗资最贵的场景。” 17. 这些画面独一无二得令人印象深刻。 “我也不知道。我曾经跟马丁·斯科赛斯(Martin Scorsese)争论过,他很喜欢《反基督者》(Antichrist,2009)的序幕。我反驳他说:在我们运用高速和黑白摄像的时候怎么能自我欺骗呢?我当时忘了自己讲话的对象曾经拍过《愤怒的公牛》。至于《忧郁症》,我们为拍摄序幕费了很大力气,但我要说,画面确实有些被控制过度了。我必须对你坦诚地说!当然这并不代表这是部糟糕的电影,我只是向你吐露我对电影的看法。” 18. 这样的访谈已经非常稀罕了!我相信我们都同意对邓斯特(Kirsten Dunst)的选角是一个非常有判断力的选择。你是如何找上她的? “邓斯特和夏洛特(Charlotte Gainsbourg)都表现得很出色,但邓斯特给我带来了惊喜。原本我是为佩内洛普·克鲁兹(Penélope Cruz)写的这个剧本。我们曾见过几次面,我一直在为她寻找一个题材,直到《忧郁症》的想法浮出水面。我知道这或许令人吃惊,但我确实从她身上感觉到某种类似的感觉。这的确是为她量身定制的电影。但她最终没能来出演。我用了很多时间进行调整,后来想起很久之前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向我建议跟邓斯特合作。她果然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一向在对女演员的发掘和眼光上很有信心。这次我和邓斯特的互动非常好。” 19. 你电影中的主人公从《破浪》(Breaking the Waves,1996)起一直都是女性;当我们在《反基督者》的结尾看到所有森林中的女人奔向男主人公威廉·达福(Willem Dafoe)时,我们想像那就是你… “是的(笑)。她们一直纠缠着我。在《狗镇》(Dogville,2003)之前,比约克(Bjork)曾为尼克·基德曼(Nicole Kidman)创作过,但她没法接受角色,以我“将吃掉她的灵魂”为理由。当我开始写故事时,都是关于自己的,围绕着一些女性角色,但我总是在拍摄前将角色们颠倒过来。因为没有一个男人会来抱怨我剧中的男性角色占据不重要的位置,但女性观众总是指责我将女性角色丑化了。” 20. 这并不是唯一的理由使你偏爱使用女性做主角吧… “当然不… 应该说用女性做为主角演绎让我感觉更好一些。有时我收到一些女性观众寄来的信说:您是如何将我们女人诠释得这么出色的?其实没什么好解释的:我将自己当作人物,经常扮演女性角色,我并没有为塑造一个’女性’角色刻意做什么。况且也不是’女性角色’,只是一些由女性扮演的角色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物是人性化的,因为给我写信的女观众感觉到这些人物的人性化,仅此而已。我对女人并不了解,也永远不会写出’女性角色’。” 21.《反基督》最后一个画面的意味是什么? “这是一部贴近斯特林堡(Strindberg)的电影。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战争。结尾也同样是引用自汤姆·克里斯汤森(Tom Kristensen)。在一首他在中国写的诗歌中,因为他四处旅行,他愈发感到被中国的文化吞没了,在诗歌的最后,他在中国的面貌中沉沦了,犹如被吞噬了。” 22 .《反基督》的结尾仿佛一种吞噬,如同《忧郁症》的片尾文学化的表达行星吞噬了地球? “是的,我们可以这么说。很准确。” 23.《忧郁症》的最后,贾斯汀明确了世界上没有别种生命。 “是的,因为没有别种生命,催生出更伤感的结局。除了我们人类之外什么也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24. 一个忧郁症患者的崩溃到行星的抵达,是从哪里来的想法? “我做过一些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在古时,忧郁症患者被认为是先知或是拥有强大觉知力的人。这是一种认为跟随身体的流转而变动的性情连接着行星轨迹的理论。忧郁症患者与行星中的土星相连通。我很喜欢行星将一切吸收的这个想法。隐喻了忧郁症将人们吞噬。” 25. 行星与地球“死亡之舞”的想法从何而来?它抵达离开又再次返回。令人想到《反基督者》中狐狸所说的“混沌主宰”。当混沌成为主宰,一切都有了可能,哪怕是最不合逻辑的。 “这是种戏剧效果。我喜欢“死亡之舞”这种表达方式。 但我与一些科学家探讨过。行星的一切轨迹走向都是可能的。我曾想要的就是一个科幻片。” 26. 那么混沌不是主宰? “不是。这是符合逻辑的。我们所能寻求到的最好的灵感都是从客观事实中来的。

 3 ) 用忧郁症患者的眼里的世界看世界

《忧郁症》
    
    来自拉斯·冯·提尔的作品,导演来自丹麦,因坚持“十诫”拍摄电影,并且拍出不少杰出作品和他的许多出格言论而出名,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因为在《忧郁症》之前我并没有看过他的作品,而《忧郁症》也只是偶然在电影杂志上看到介绍,被它的主题和主演所吸引才会关注到它。
        故事以一颗忧郁星将撞毁地球为背景,分别以两姐妹克莱尔和贾斯汀为主两个部分讲述。患严重忧郁症的贾斯汀如何在自己的婚礼抑制不住情绪,做出许多反常行为,面对忧郁星的到来却反应平常;而没有患忧郁症的姐姐克莱尔因为世界末日而充满焦虑,十分痛苦。
        如果没有片名的铺垫,大概一开始就被它长达八分钟的慢镜头片头打败了,片头大多从片子中剪出了一些镜头慢放,加上色彩和音乐的铺垫,将该主题沉闷的气氛渲染,色调和人物表情更加表现了全片的恐惧,挣扎,痛苦的氛围。
        全片用忧郁症患者眼中看到的和想看到的世界呈现,虽然生活并没有那么不可理喻,但是在她们眼里,自己的生活何止是一团糟。
        第一部分:贾斯汀 婚礼
        除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贾斯汀似乎拥有了所有,看起来爱自己的丈夫,花大笔钱为自己操办婚事的姐姐,工作上又刚被提拔的艺术总监,但是她的每一部分都像是畸形的。
        懦弱的丈夫,因为娶到一位漂亮的妻子而十分开心,但是却完全不了解贾斯汀,对于贾斯汀的心中的困难完全无法体会;
        本该给与母爱的妈妈加比,也只是一味的要求她像往常一样,对于她的的恐惧完全没有起到一点帮助,大概加比已经是一个忧郁症患者(从她与前夫的关系来看,她并不是憎恨爱情,看到前夫和别的女人嬉闹时很不满意,其实不过是因为得不到而已)
        而父亲,即使在贾斯汀十分需要他时也依然对他置之不理。
        刚提拔自己的上司,在新婚之日依然逼迫贾斯汀工作,甚至用解雇提姆相要挟。
        这样的现实就像忧郁症患者对于身边的一切都不满意一样,许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但是在她们看来,亲近的人都不亲近,拥有的东西也都是虚妄,于是生活就变得索然无味,意志日渐消沉,极端的忧郁症患者,甚至幻想让世界毁灭来结束这一切反而来得好一些,反正生活已经如此,那我们还有什么活的必要呢,继而第二部分呈现,世界要毁灭了……

        第二部分:克莱尔 忧郁星fly by
        本拥有美好生活的克莱尔,因为忧郁星的到来而慌乱不安,“如果地球要毁灭了,我的孩子该去哪里长大”。
        带着对毁灭的恐惧,克莱尔一边努力帮助贾斯汀走出困难,一边安抚自己的恐惧,也许克莱尔扮演的就是现在生活中一个忧郁症患者身边不断帮助他的人,所以全片两次出现“justin ,sometimes i hate you so much”其实是她有时爆发的对忧郁症患者的无法忍受。
        忧郁症患者贾斯汀看着姐姐一家对于世界毁灭的反应,或安慰,或讽刺,或置之不理,仿佛在说世界就要毁灭了,你们还有什么可忙碌的,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不如将这个可怕的星球结束吧,但是她自己却也是挣扎的,忧郁症患者和一般人需要爱也拥有爱,看到自己小侄子的天真,最后她们用仅有的一点温暖,手牵手结束在世界末日中。
        导演说自己曾患过忧郁症,大概正是自己的亲身实感使他从一个忧郁症患者的角度看世界,同样将电影的故事情节用患者眼中的世界呈现。才将忧郁症患者的内心的痛苦挣扎表现出来。
        

 4 ) 《惊悚末日》以爱止痛

今年戛纳影展参赛片的实力和阵容是历年少见的,好多位重量级大导演都拿出作品参展,包括比利时的达顿兄弟、土耳其的奴力-比格-锡兰、丹麦的拉斯-冯-提尔、美国的泰伦斯-马利克和伍迪-艾伦、西班牙的佩德罗-阿莫多瓦、以及韩国的金基德。然而这场盛宴最终却因为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一席关于“我同情希特勒,我是纳粹”的蠢话,而被搞得乌烟瘴气,不仅拉斯冯提尔本人难堪地被赶出戛纳影展,他的作品《惊悚末日》也被某些国家列为“不受欢迎”。

拉斯冯提尔是丹麦最著名的导演,虽然有张爱乱说话的大嘴巴,但他的作品确实非常出色,素来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惊世骇俗”著称。拉斯冯提尔偏好描绘极端的心理状态,包括丧偶、丧子、或即将失明的人所面对的绝望、疯狂、痴迷、或自弃的情绪。拉斯冯提尔擅长用手持摄影、长时间特写镜头、外加自然光线捕捉影片人物的痛苦感受。每当影片人物遭受意外打击或伤害时,拉斯冯提尔总不急着揭露打击或伤害的真相,而是透过慢悠悠的特写镜头,逼着观众“细细咀嚼”人物的表情变化,感染当事人的痛苦情绪或命悬一线的紧张氛围。

这种“心理虐待”的风格虽然让很多观众“不喜欢”拉斯冯提尔的作品,不过很少观众会对他的作品说“没感觉”。除此之外,这种用放大镜式手法仔细观察人物心理和情绪的个人风格,也让演出拉斯冯提尔作品的演员特别容易捧得演技奖项,例如2000年的《黑暗中的舞者》、2009年的《反基督》、和2011年的《惊悚末日》便先后捧出三个戛纳影展影后,她们分别是冰岛的比-约克、法国的夏绿蒂-甘博斯和美国的克丽丝-邓斯特。

拉斯冯提尔在2009年推出的《反基督》,可说惊世骇俗到了极致,也因此大家对于他的新作《惊悚末日》不免充满好奇。平心而论,相比于《反基督》,《惊悚末日》可用“正常”两个字来形容,虽然这部作品仍旧承袭拉斯冯提尔一贯的风格,对极端情况下的心理状态进行剖析和放大,但当中没有任何血腥之处,色调也明亮许多。《惊悚末日》的原文片名是“Melancholia”,意指“忧郁症”,这部电影被分成前后两个部分,而影片原名和中文译名分别指出这两个部分的主题:忧郁症与世界末日。

■乍看之下,忧郁症和世界末日是两件不相关的事情,但拉斯冯提尔却透过世界末日所带来的绝望与毁灭情绪,来捕捉重度忧郁症患者不为一般人所理解的心理感受。《惊悚末日》的第一部分叫做“贾丝汀”,第二部分叫做“克莱尔”,其中贾丝汀和克莱尔是一对姐妹,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贾丝汀婚礼上的事情,第二部分则讲述克莱尔在世界末日来临时的反应。

【贾丝汀】
这一天是贾丝汀结婚的日子,贾丝汀的姐姐和姐夫联手为她举办了一场极尽奢华之能事的盛大婚礼,贾丝汀那对已经离异的父母、上司、以及众多亲朋友好都来参加。这本该是贾丝汀最幸福快乐的一刻,但严重的忧郁症却困扰着她,让她做出种种令人费解的举动,最终毁了这场婚礼和自己的婚姻。

贾丝汀的父亲是个花花公子,老是四处勾搭女人。贾丝汀的母亲是个反对婚姻、刻薄严厉的女人。贾丝汀的上司则是个自私无情、只想着工作的人。这三个人即使在贾丝汀的婚礼上,也是依然固我地展现自己的丑陋性格。贾丝汀的姐姐一手操办这场婚礼,虽然看出妹妹的忧郁症已经发作,还是试着让婚礼顺利进行。贾丝汀的姐夫极其富有,虽然内心里很讨厌妻子的家人,但为了妻子,仍旧掏出大笔金钱举办这场风光的婚礼,他唯一的要求是贾丝汀要心存感激并因此开开心心。至于贾丝汀的新婚丈夫则沉浸在幸福里,虽然察觉贾丝汀的状况有些奇怪,但完全不知道缘由、更不知道如何应对。

贾丝汀的婚礼在一开场就不是很顺利,先是新人的礼车被困在路上,让宾客们苦等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是父母在婚宴上公开地恶言相向。随着这些事情发生,贾丝汀的情绪也从狂喜慢慢变成低落,各种奇怪的举动也一一浮现。她先是独自跑到草坪上晃荡、穿着婚纱在地上尿尿,又在大家等待新娘切蛋糕时躲在房间泡澡,后来还将新婚丈夫一个人留在房间、自己跑到外面和公司新来的员工做爱。在这过程中,贾丝汀的姐姐克莱尔一直试着让妹妹振作,也看得出来贾丝汀也有努力要维持清醒和正常,她试着找父亲、母亲等人谈话,但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没空或不愿意与她一起坐下来。终于,所有人都在婚礼结束后离去,包括贾丝汀的新婚丈夫。

【克莱尔】
在婚礼过后,贾丝汀的状况非常糟糕,于是克莱尔将她留在家中照顾,但克莱尔自己的心情也非常恶劣。科学家宣布即将有一个名为“郁星”(Melancholia)的彗星会从地球旁边穿过去。尽管科学家认为“郁星”极不可能撞上地球,但是克莱尔就是不放心,始终担忧着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为此她还偷偷买了用以自杀的药。

克莱尔的丈夫和儿子对郁星穿过地球这个大事倒是颇感兴奋,还在院子里架设望远镜观察。不过克莱尔的丈夫虽然一再安慰妻子无需担忧,但他私下还是准备许多燃料和干粮以备不时之需。至于贾丝汀,她的状况刚开始还是很不好,不断陷于昏睡、不吃不喝。但她发现姐姐和外甥为郁星的到来而忧虑时,竟然有些恢复正常,开始能起身吃东西、甚至骑马。她说她一点都不怕世界末日,甚至说自己有特殊的能力,能“知道”一些事情,诸如郁星一定会撞上地球。

郁星终于如期而来,在越来越接近地球后便逐渐远离。克莱尔和丈夫都松了一口气,当丈夫举起酒杯祝贺生命时,克莱尔才知道丈夫说不担心其实是假的。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本该渐次远离的郁星竟然转向、正面朝着地球而来。克莱尔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丈夫已经趁着自己睡着时吃药自杀。克莱尔虽然害怕极了,她是还尽可能地在儿子面前装作镇定,带着儿子往外逃跑。但逃到别墅联外的小桥那里时,却怎么样也过不去,她只好带着儿子又转回头。

唯一保持冷静的是贾丝汀,她静静地看者克莱尔的慌乱无措、嘲弄克莱尔关于喝红酒静待最后一刻来临的荒谬提议,她语带安慰地带恐惧的外甥去林子里劈砍树枝、然后在院子里搭起一个“神奇棚”。之后三人便一起钻进这个神奇棚,彼此紧握着手,直到郁星撞毁地球。

■就切入议题的方式和铺陈的架构来说,《惊悚末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拿下本届戛纳影展金棕榈奖的《生命之树》,两者都是以一实一虚的方式来捕捉抽象的概念和感觉。《生命之树》是以来世的希望来烘托生命和死亡的意义,《惊悚末日》则是以末日的绝望来呈现毁灭和死亡的痛苦。在《惊悚末日》的第一部分中,呈现出贾丝汀这个重度忧郁症患者的行为举止,但却留下对内心状态的空白。但在第二部分里头,呈现的是克莱尔一家人面对世界末日时的情绪,同时也补充了前一部分里的空白。

当郁星将从地球旁边穿过的消息传来时,克莱尔就是没办法不去想到最糟糕的状况,她的丈夫虽然理性许多,但内心仍旧不免会有些负面的想法。然而当最糟糕的情况真的发生、当所有人都“知道”世界末日降临时,克莱尔的丈夫完全承受不了打击和恐惧,立即便选择自我了断。至于克莱尔,她虽然试着坚强、试着寻找出路,但终究还是陷入无路可走、无计可施的境地,于是情绪彻底崩溃,各种荒诞的想法、难以理解的行为也纷纷出现。

这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其实便是贾丝汀在婚礼上的状态。一个重度忧郁症患者常常不能自己地去想象最糟糕的情况,而这种想象其糟糕的程度和确定的程度,就如同克莱尔所面对的世界末日,给人带来最深切的悲伤和恐惧。处在这种状况下,要不是如同贾丝汀的姐夫那般以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便是如同克莱尔那样试着坚强并寻找出路。但是当世界末日来临时哪里有出路?这便是重度忧郁症患者常常感受到的绝望与无助,也因此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甚至做出各种不可理喻、难以理解的事情。

在人处于彻底绝望的状况下时,大多都希望有所爱之人陪伴在身边,紧握住自己的手、分担自己的恐惧,因此在第一部分时,贾丝汀一直试着请求家人陪伴她,在第二部分时,她搭建所谓的神奇棚,让家人一同紧握住手,为的不是寻找得救的方法,而是试着在最后的一刻感受到爱与温暖,就像她对这个神奇棚的评语:你还能期望什么?

《惊悚末日》虽然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但在影片最开头还有一段八分钟的片段,用超慢速度和超现实手法呈现双脚陷于沙地、地球遭到星体撞击、手指放电等画面,仿佛是超现实画家笔下的绝望与毁灭感受。而这段画面又辅以华格纳以“爱与死”为主题的歌剧《崔斯坦和伊索格》,更凸显出来拉斯冯提尔对忧郁症和世界末日的理解与诠释:为什么会发生这事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带来的绝望让人痛苦到活不下去,当中那种无路可逃、绝无希望的毁灭之感还让人理智尽失、丑态尽显。在此之中,爱与温暖是唯一能缓解的止痛剂,但也只是止痛剂。

平心而论,重度忧郁症患者的内心感受很难真实地传递给一般人,但《惊悚末日》透过世界末日降临时的感受来迫近忧郁症患者的心理,让人深刻地感受患者们的绝望和痛苦。而借由《惊悚末日》这部作品,拉斯冯提尔更证明自己即使不用病态和阴暗的手法,也可以捕捉住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心理状态。他虽然是个很蠢的受访者,但无疑是个一流的导演。

 5 ) 为什么离开?

作者:张慧强

剧透警告⚠️

离开

母亲的离去,如果无法解释,那么主体可能会创造这种离去的场景。电影通过母亲的话很直白告诉我们,她在很多关键时刻是缺席的。同样直白的是,父亲留下的信,我们看不到父亲的姓名,底下只有四个x。父性功能未能运作,没有命名母亲的欲望,主体无法象征化母亲的离去,比如说,母亲是因为父亲而离开的,母亲是因为要上班要逛街而离开的。

主体无法赋予母亲的离去一个意义,因此这里有一个债务归属的问题。对于Justine来说,在她创造的那些场景中,她是别人离去的原因,比如嘲讽老板让老板愤然离场,拒绝未婚夫让未婚夫最终离去,以及父亲的溜走【我们不禁要问,这么不在乎婚礼礼仪的Justine,是怎么没趁父亲溜走前跟他讲话的?】由此我们看到这个债务被归给了她自己。

在第一幕,至少在前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Justine仅仅是在破坏婚礼仪,打断婚礼流程,她并未完全接受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反而通过破坏象征秩序来定位自己,这同样意味着她依赖于这个秩序,让她不至于冲出象征秩序,直抵对象a,走向死亡。

恰好是母亲在婚礼上的发言打破了这种平衡,母亲同样是一个破坏婚礼礼仪的人,比Justine要更加激进,在母亲这里,罪/债务是归给大他者的。母亲不仅没有祝福Justine的婚姻,反而直言自己憎恨婚姻,这似乎一下子就摧毁了Justine相对于婚姻采取的那个位置。一系列的离开场景开始出现,仿佛Justine接过了债务,但又无法摆脱这个债务,乃至身体最终被这种债务压垮。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也就是Justine的工作,她老板来到婚礼现场显然主要是为了拿到她的广告词。Justine的工作需要为公司的产品制作广告词,以吸引潜在的顾客。这很难不让人想到这是一种利用言词来扭转离开场景的努力。这显然是一种创造性,和她以身体行动创造离开场景很不一样,比如她把未婚夫的手放进自己的裙底,但又离开他,乃至后来直接抛下裤子都脱了的未婚夫,转而和那个小跟班发生性关系。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她也不愿意充当未婚夫的享乐对象,至少在一定时间内,她维持了补偿未婚夫阳具性缺失的那个珍贵对象的位置,成为他的欲望原因。

债务问题还会影响言词的力量,比如在躁郁症中,躁狂中言词的意义悬置意味着债务的悬置,主体不停讲话以留住自己的对话者,避免被抛弃;而在抑郁状态下,意义返回,债务变得沉重,乃至主体讲出来的话极具分量,压垮自己。忧郁症当然不是躁郁症,但债务问题同样显著,乃至达到妄想地步,债务无法像躁郁症中那样摆荡,乃至让忧郁症主体更容易抵达对象a。可以说,电影第一幕就在呈现这样一个变化,Justine从一开始相对于象征秩序采取一个让人头疼的位置,到后来变成一个忧郁石化的存在。

身体与存在

在母亲发表讲话之前,Justine的身体是比较有活力的。开车,看星星,跑向马儿。母亲讲话过后,Justine的身体不停逃离婚礼现场,但同时她的身体也似乎被捕获了,难以前行,并最终上出租车都困难,起床困难,洗澡困难。

我们如何使用身体?镜像阶段前的碎裂身体,缺乏统整性,比如有自闭症的人,使用身体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一个外在形象的认同,使得他者的身体形象覆盖在这么一个碎裂的有机体之上,身体边界形成了,碎裂也得到了统合。正如理想自我的数学型表明的,理想形象包裹着对象a。

在Justine这里,成为一个被抛弃的对象,无疑是忧郁症中抵达对象a的一种形式。想象的身体,同样是由大他者锚定的,对象征秩序的这种拒绝,可能导致身体形象的锚定出问题,使用身体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同样,象征的身体,冲动在其中被能指的运作层级化,似乎也开始出问题了。口腔冲动的层面,Justine吃东西就像在吃骨灰。

而电影也安排了巧妙的一幕,作为Justine身体活力恢复的转折点。在那一幕里,Justine脱下衣服躺在地上,面向明亮的忧郁星,抚摸着自己的身躯。很难不去设想,Justine通过一颗作为实在界显现的忧郁星来定位/支撑自己,一个逃脱科学算法捕捉的存在,一个享乐存在。仿佛是这颗星星透过光线打在Justine身上,重新包裹住了对象a。如同拉康在S20中第一课所说的,道袍之下,无非就是对象a。

之后我们看到,Justine食欲恢复了,仿佛这些人中胃口最好的一个,行动也没有问题了。我们说,存在是身体本身的享乐,借助忧郁星,Justine定位了自己身为女人无法言语的存在,这是任何能指都无法标记的存在,阳具能指也不行,大他者缺失/欲望的能指不行。

另外,身体渐渐失去活力,伴随着对善言的放弃。母亲发言之后,Justine似乎开始明显要陷入忧郁之中了,姐姐很快就看到了这一点。此后有多个场景来展现Justine的言语是如何被拒绝接收的。当我们说精神分析的抗抑郁效果的时候,我们也是在说精神分析的善言伦理,坚持言说。言说当然会抵达一个不可能性,一种无能,因为实在不可言说,但这不代表主体在言说中遭遇这种无能之后陷入抑郁,对实在无意识的揭示,或者说此种知识,可能会将无能提升结构性的限制,进而超越无能,承担起阉割,制造出一种热情。

欲望原因

Justine并非全然受制于象征秩序,这是她作为女人而非癔症的位置。她搞破坏,也迎接死亡。与其先说死亡冲动,不如先谈谈欲望原因的问题。至少我们可以说,大他者的缺失/欲望没有充当Justine的欲望原因。

忧郁症被废除的欲望在Justine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阐明。这首先意味着欲望原因的悬置【在神经症和精神病结构中,抑郁都关乎于此】。这也许能让我们想到「超越神经症」,不同的是,超越意味着原因被主体化。也许这是一个赋予忧郁症中的抑郁积极意义的角度。对于大他者的缺失,我们看到的更多是Justine的享乐在运作。这也许可以说是,Justine在通向行动式的自杀之前的一个壁垒,让她不至于彻底冲出象征秩序,它起到了和爱类似的功能。但如果说爱里面包含了欲望的运作的话,在忧郁症这里,欲望则是下坠的,享乐升了起来,但这总是令人不满的享乐。那些用来回应主体阉割中的缺失的对象,通通都遭到了拒绝,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将抑郁污名化有钱人得的病,可以带来快乐的东西她都有,但都被拒绝了。忧郁症在这里揭示了一个真相,生命是无意义的,所有这些她应有尽有的对象,归根结底都是假相,其背后的一致性无非就是一个空。

从欲望原因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抗抑郁效果的另一个方面,因为分析家话语意味着,分析家扮演了对象的假相,精神分析就是通过欲望原因来运作的。

面向大他者缺口的几种立场

对于Justine来说,丧失未被象征化,她主动创造大他者的缺口,让大他者不一致,但大他者的缺口并未充当她的欲望原因。

对于Claire来说,忧郁星威胁要摧毁人类秩序,即便她可以通过自己和丈夫的爱恋关系,来把自己的存在锚定在象征秩序之中,但爱这里仅仅是在补偿性关系的不存在,尽管爱制造了一个存在效果,但忧郁星带来的威胁终将两性的非关系暴露出来。作为一个女人,她和Justine一样,是非全的,并非全然受制于象征秩序。

最典型的当然是John,借助科学话语,通过科学家的算法,这样一个实在界的显现是可以被掩盖/规避的。如同我们通过各种手段来防御病毒,最终却是在防御冲动,冲动如同病毒一样,是文明的疾病,它终将以其他方式显露出来。

但最终,我们还是要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大他者,我们都有一部分逃脱了话语的捕捉,即便像John这样的男人,这样一个受制于阳具功能的男人,也坦诚自己是为了让妻子放心才没有去讲科学家的算法并不能完全排除忧郁星带来的死亡可能性,他也并未完全被科学话语捕获。正是他要做一个男人,认同这个能指,他才能安心。当他在本子上写下的东西让他觉得不对劲的时候,死亡终于追上了他。

这难道不也是一个如何选择死亡的问题吗?Justine拥抱忧郁星带来的死亡,仿佛她看穿了人类秩序中的那些假相。Claire希望象征秩序可以有个担保,但她之所以相信象征秩序,无非是因为她对一个男人的爱。John则反应了我们的文明对于实在界的态度,比如对最近的病毒,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规避实在界的突显,结果无非就是,实在界以另一种创伤的形式显现。死亡不是由忧郁星带来的,而是由John对忧郁星的规避,最终由一瓶人类制造的药物实现的。

抑郁症?忧郁症?躁郁症?

从电影仅有的几处台词,我们可以看到俄狄浦斯方案失败了,父性功能未运作,母亲的欲望没有得到命名,债务难以流通。身体被债务压倒,沉重的感觉。而父之名可以将欲望和法则结合起来,消除债务。这一点在躁郁症的抑郁状态中也很明显,和忧郁症的抑郁不同,躁郁症中的抑郁,债务的归属并没有发展到一个妄想的程度,否则就没有躁狂和抑郁的摇摆了。

忧郁症中的抑郁,如同Justine在第二幕最后和姐姐的对话,先是宣称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是邪恶的,这当然也意味着她的生命是邪恶的,罪与债务也是归给自己的,然后表明自己有一种确知,即知道豆子的数量,一种精神病性的确知。

而躁郁症中,债务可以在躁狂中流通,道德的、经济的约束被悬置,词的意义被剥离,主体只有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财务危机。主体在躁狂状态下可能会花自己没有的钱甚至盗窃,但这些钱的使用可能是利他主义的,比如帮助他人,保护环境,甚至由能指决定迅速切换到某个身份,从一个节俭的人突然变得财大气粗,结果却是为了实现大他者的理想,比如家族理想。债务的流通无以为继的时候,主体可能陷入抑郁,这时候债务压在了自己身上,尤其是以所指的形式,因而言词少,乃至重复这些句子。但在抑郁状态,债务归属是可以摇摆的,也许这不是自己的错,是别人的错。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躁狂-抑郁的连续行,躁狂不过就是抑郁的极端版本。

躁郁症也好,忧郁症也好,我们都可以看到第三项的介入失败了。这一点在躁郁症中更加明显,将好与坏、爱与恨/攻击性分割开的努力终将失败,因为只有引入第三项才能有个真正的区隔。因此我们说,躁狂并非是对立与抑郁,反而是躁狂-抑郁对立与躁郁的混合状态,无论躁狂还是抑郁,都是将好与坏区隔开来的努力,都是定位债务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抑郁状态可以是跨诊断的,它不构成一个具有一致性的症状,没有所谓的抑郁症诊断。

 6 ) 用抑郁症自我拯救吧!

我喜欢这种女主角

以为你只有脸蛋吧

人家可以只对着脸拍三十分钟你也从中读得懂剧情

以为你只有演技吧

人家也可以只对着胸拍三十分钟你也得老实承认各种角度具美

老实说

我没看出justin一开始就是抑郁症

在我们的四处周围,成长履历

这样的

怂爸恶妈

变脸王老板,

自以为是菜鸟,

神经病文艺女青年(还是广告女青年,太tmd的exactly了!!!)

恐婚,

家庭不和,

在这个社会,也太正常了吧?

请导演可以落力将“不正常”再“不正常”一点让“正常”的我们知道“不正常”吧?
----------------------------------------------------------------------

所以正常的人

已经小强到只会到地球毁灭才崩溃

而抑郁症会因为

与其他人不一样,

敢于说出真相,

或者拥有让人嫉妒的才华却不乖乖听话等

奔溃?

得出这样的结论让我失落不已

看片之前

我觉得自己开始抑郁

并企图通过看片完成深恶痛疾抑郁,达成摆脱抑郁的结果

但当我看到

影片全程

抑郁者

其实

平静喜悦,

忠于自我

身与心可坦白于天地之间

而“正常人”却恐惧不堪

逃避生命与责任




反正现在忠于自我如此困难,而地球毁灭如此简单

还不如用抑郁症拯救自己?

 短评

显然Dogma'95宣言已经成了历史,Lars von Trier的作者电影却更加精致迷人,他总是一次次用消极的情绪震撼你。【忧郁症】和【反基督者】如出一辙,但没有了后者中那些恼人的宗教符号,恐惧直接的情感带入感更能震撼人心。可能在多层次解读上不如后者,但对于普通观众,本片更通俗易懂!★★★★★

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看了前30分钟,后面一路按着快进飞速看完。影片布景用光原本极为工整考究,但全被晃来晃去的手提摄影给毁了。演员尚算出色,但剧情有些无聊,而且,感觉导演冯提尔把忧郁症硬生生给拍成了躁郁症。2星半。

4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平常人因为末日而得上抑郁症。抑郁症的人因为末日得到解脱。末日如果真的如此之美,快点来吧。只有宇宙的力量能拯救这些可怜的人们。史上最文艺灾难片+最科幻心理片。各方面堪称完美的艺术品。不适合认为自己生活得挺好的人观看(貌似有人习惯把自己欣赏不了的美统称矫情 理解不了的思想统称装逼)

6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人类已经阻止不了拉斯·冯·提尔了! 又一次高速镜头的开篇, 后面疯狂的全程手持, 两种摄影方式都极具冲击力. 不可逆的世界末日, 有人从疯狂到平静, 有人从平静到疯狂. 因为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让你了解人生的真谛. 我觉得《反基督者》更精彩更有深度, 但《忧》更华美, 影片也更容易被接受.

10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人世琐碎,彷徨忧郁。彗星驰来,惴惴不安。死之一瞬,与天地同归于美。

1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拉斯-冯提尔的《Melancholia》是到目前为止在戛纳看过的最有意思的竞赛片,主要源于该片的解读空间和路径都十分丰饶:无神论、超我-本我,冯-提尔创作上从内收性的创作到外放性表达方式的转变,等等等等。该片开头如同Annie Leibovitz的照片一般,在讶异中吊足了人的胃口。

19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力荐

做梦都想拍的电影。

22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邓姐要拿奥斯卡了

24分钟前
  • Zzz
  • 还行

拉斯·冯·提尔拍杞人忧天,前5分钟竟然就把剧情讲完了。其实去年上半年有几天我也沉浸在电影的情绪中,是徒步让我走了出来...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很多相似的画面,比如诗意的慢镜,油画般的画面,在冯提尔之前的作品都见过,只不过以前是点缀,现在则成为一次全力的情感宣泄。对爱的鄙夷、对生活的厌弃,目空一切,只剩下对美的追求,对死亡的赞美,对恐惧浪漫肆意的渲染。如果电影只剩下对美的追求,那么多少会是这样吧

2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lars是我知道的最负面的一个创作者。 他的电影我从来不忍深究。作为一个有能力的导演,我肯定他的诚实表达。然而作为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我同情他。

32分钟前
  • Wenjie
  • 还行

与《反基督者》一样,开头的高速摄影及配乐形成极强的形式感。前后两端三个主角的变化构成很有趣的对比。其实世界末日也未必是坏事,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矫情空洞

36分钟前
  • 小嘎豆
  • 很差

比较《反基督者》,完成度更胜一筹。开篇的序幕犹如书籍插画,起到提示预告或者注解的作用,太赞了!第一部分的群戏和独自挣扎的贾斯汀就像在镜子的两面相互注视,第二部分克莱尔的焦虑与世界末日又似乎有着某种意味更深的连系。最后一幕不安和恐惧被推向高潮后,观众们终于集体忧郁症了.

38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画面很美,人物很做作,俩神经质姐妹发病后,外星撞地球,剧终。

43分钟前
  • 布鲁吐司
  • 推荐

后劲很足,镜头很美,几个宇宙星空画面很容易穿越到《生命之树》。慢镜开场,全程手持,透着一股子压抑与歇斯底里,使人呼吸困难,情绪低落。当最后一幕爆发,整个世界一同陷入无限忧郁。★★★★

45分钟前
  • Q。
  • 推荐

过于矫情的形式主义、拖沓无趣的剧本和邓斯特那张纵欲过度的脸,影片完全靠摄影和配乐撑着,没意思,拉斯冯玩的还是自己80年代玩的那些东西,跟《反基督者》差远了...

49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这是一部过于私人化的影像呓语,叙事部分破碎无聊,静态影像却诡异迷人;人物塑造重点突出,但缺乏前因后果的代价是人物与情感的距离感。风格强则强已,却毫不动人。

50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自大狂加忧郁症患者冯·提尔写给自己的情书。

5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本来就是要你烦看到KD的大脸就更烦了

55分钟前
  • |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