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

爱情片中国大陆,中国台湾2013

主演:杨幂,柯震东,郭采洁,郭碧婷,谢依霖,凤小岳,李悦铭,陈学冬,姜潮,杜天皓,商侃,王琳,丁巧唯

导演:郭敬明

 剧照

小时代 剧照 NO.1小时代 剧照 NO.2小时代 剧照 NO.3小时代 剧照 NO.4小时代 剧照 NO.5小时代 剧照 NO.6小时代 剧照 NO.13小时代 剧照 NO.14小时代 剧照 NO.15小时代 剧照 NO.16小时代 剧照 NO.17小时代 剧照 NO.18小时代 剧照 NO.19小时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2 16:41

详细剧情

这是一个梦想闪耀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理想冷却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小时代。 这是当下时代一群时尚年轻人的青春故事,也是属于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故事发生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的上海,主人公林萧(杨幂 饰)、顾里(郭采洁 饰)、南湘(郭碧婷 饰)、唐宛如(谢依霖 饰)四个女生在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里生活与学习、工作与成长,四个女生从小感情深厚,却各自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她们在同一个宿舍朝夕相处,转眼到了大学生涯的后期,平静的生活开始面临层出不穷的挑战,找工作实习的忙碌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生存压力,看似平静的校园生活相继发生着种种让她们措手不及、不知如何面对、需要抉择的事情。同时,顾源(柯震东 饰)、简溪(李悦铭 饰)、宫铭(凤小岳 饰)、崇光(陈学冬 饰)、卫海(杜天皓 饰)、席城(姜潮 饰)等一...

 长篇影评

 1 ) 教鞭抽打着高中生的课桌梦——《小时代》下的新生代

当《泰囧》的肤浅笑声刚刚尘埃落定,那扎扎实实的“电影学徒”还在探究如何运用长镜头,沉默内敛的小跟班刚刚决定继续努力坚持给坏脾气的导演前辈继续倒十年师傅茶——一个被认为是“身高不行,长相怪异”的二道贩子郭敬明用一部柔柔弱弱的大姨妈片《小时代》把这一切“成功路上必打的十八罗汉”都给绕过去了。《小时代》就像一个横空出世的美貌实习生在公司里迅速得到了大客户的赏识也拿到了提成,令那些按资排队给上司买了几年咖啡的候选者颜面尽失。而那些等着看年轻人头悬梁锥刺股方能混出头的前辈们很受伤,明明摆好了姿势,却没看见人来朝拜。新生代摆明了为他们买单,搞了一堆看起来像美丽肥皂泡的玩意儿自娱自乐发了财买了房,完全不顾及前辈们的感受。

与此同时灭掉的不止是电影圈。70后的歌唱选手刚刚走完了晋升流程可以勉强混进录音棚,却发现80后90后的人根本不认为所谓的奋斗就是给导师倒二十年的水,就像章子怡和罗大佑之争不过是歌手需不需要变成什么成熟的人。新生代用一种叫做网络营销,参赛选秀,人气路线,甚至是拍自己唱歌的视频的方式先把中生代为之魂牵梦萦的名利一夜之间弄到手,甚至不需要磨掉棱角。

今年,在票房上名气上收入上,散兵游勇干掉了正统军,举国哗然。大家哀嚎,这真是一个肤浅当道的时代,国破唯有LV在。

《小时代》影片本身实际上非常简单,它里面所提到的不过是女高中生趴在课桌上午睡时候做的一个美梦。这个电影严格来说其实非常小众,傻得有点想笑,不过就是意淫着一个小女生最初对现实世界的想法——梦里面世界是玻璃房子,男人都是西装革履高贵冷艳像王一样帅,爱情都是凄美缠绵虽然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值得凄美缠绵,友情是小公主们穿着漂亮衣服哭与笑。务必要把场景人物渲染得如同画册,那是自己曾经想要的璀璨人生,而名牌只是一种符号。这样的梦我相信很多曾经少女的中年人都做过,把生活想得很纸醉金迷,很绚烂,像个肥皂泡。这个梦在千帆过尽的成人看来当然很假很不堪,但是最终她们会走出来的面对现实,丝毫不用担心,就像当年的我们随着岁月流逝了就顺利走出梦境一样。这部电影肤浅得简直像部动画片,常识也差得让人无法忍受,不过是孩子们因为好玩给他贡献了票房,却让一众前辈们一边有点眼红一边有点惊慌失措,像九斤老太一样念叨着一代不如一代拿着教鞭急于打醒他们,实际上他们忘了看看自己的脚下,当年,现在,本来就是一地的欲望在蓬勃。而梦里的人自己会醒,会懂,会明白,他们的时代不会是这样的。

换句话说,我们因为他们看这种不伦不类的电影而不安好,他们早早地就读完书毕了业去晴天了。

真的不用紧张。新生代不搞什么高端深刻,不搞什么正襟危坐,在明媚忧伤的阶段过后他们迅速走向一种简单粗暴的成功方式,与中生代的严肃紧张奋斗上进形成鲜明对比。就连高考状元也要叹息“我的世界没有女神驻足”玩票众人。他们依然穿帆布鞋,他们既不尊老也不爱幼,像只呆在水里的懒水蟒,三年不动,找了猎物就迅速出击。他们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前辈都赤裸裸地把对金钱的向往挂在嘴上,毫无羞耻感,从不觉得有钱是需要节省。而这,令那些习惯把物质欲望和精神世界对立起来的人充满了震撼。所以,才会出现网络上严肃的叔叔辈儿们和“脑残”的侄女辈儿们对骂的局面。

在纷乱的声音中,我只听到了一种:很多人在叹生不逢时。《小时代》——挂着一脸的明媚忧伤惊醒了“文艺人”长久以来的梦,令传统意义上的,勤勤恳恳的老派电影人,高端公知人士认为是文艺界耻辱时代的到来。与之相随,大批人失望地觉得,兢兢业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踏实苦熬没有意义,这是完全是个粉丝雕刻与一夜暴富的时代。好像一个中年男人,好不容易把自己裤裆里的东西用道德苦守了二十几年等着洞房花烛,才发现到了他儿子的时代,那小子居然已经是十八岁就可以拿个手机摇个女人睡一觉还不用负责。

但是他们忘记了。从未有人像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经历过一场梦的破碎与拾起的过程。他们既吃不着50后碗里的大锅饭,也抢不着70后的福利房,也没有人会为他们的职业包什么分配。他们一边保留了80后90后信息时代的理想,一边要面对要房子的60后丈母娘。他们哪来时间暮气沉沉,他们只能在所谓的暮气沉沉里伺机而动蓄势而发,如果不能那就随遇而安岁月静好。所以他们拍了一个类似趴体的电影,把整个电影市场的格局都给搞乱,因为卖的好所以老人们急得跳脚:天哪,这就是你们想要的时代?!

   在骂战之前,有没有人真正了解过,新生代他们下一步想干什么?他们是不是真的像我们看见的那样纯粹只追求金钱?载不动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的年岁里,那些嚣张跋扈的个体如郭美美等选择了金钱,但不足以代表火山下的年轻群体已全军覆没。也许他们的成功的确是没有什么含金量,我们看到的热闹,不过是人家开了一场趴体,完了,他们照样要自己收拾残局。不是非得把新生代都给搞死了才算好。而实际上看来,是他们把我们给搞死了,我们还死不瞑目,垂死挣扎。

对于很多年轻的人而言而言,暴富只是梦想的开始;反倒是一个暴富的票房把很多年长的专业人士的人生格局搞混乱了,不淡定了,这种感觉好像是本来在认认真真开宝来的人,发现邻居小屁孩儿中了五百万买了个宝马,第二天感觉自己车也不会开了。因为他们很多都觉得暴富是人生奋斗的结束。肤浅的到底是谁,这个很严肃。

就像一个中年写手忧桑地问我:为什么我的纯文学总是卖不好,你那破鸡汤倒是满天飞。我很认真地告诉她,文学不文学是其次,你微博上的照片太难看了,你需要一瓶粉底,现在的90后读者很厉害,要么你别露脸,要么露脸看不下去的情感女作家的书她们绝对不买。她大惊失色,说作家又不是靠脸吃饭,怎么会这样,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真是肤浅得可怕。我说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毛病,只要你不理解的东西就是肤浅的。那你有没有试图了解过她们为什么这么想。90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一个时尚情感写手连个自己的脸都管不好,又能指导好谁的人生呢?!他们有浓重的“你先管好自己再来管我”的思想。
 
所以你能说,因为一部电影一批电影盈利模式一种新生代的混沌年代,就把我们的时代搞不好了吗?老中青三代就像是一团沙丁鱼,里面在纷争与吵嚷,以及互相指责辱骂,60后骂70后死水一滩;70后骂80后90后烂仔一个,但是最终还是抱着团朝着朝阳的远方奔去了。而应该对新生代们本身有信心,而并不是要觉得《小时代》本身有多么好。但是你非要说它能颠覆整个新生代的价值观,那我只能说玻璃心的人豆腐也能把你撞碎。看完电影的高中生们都背着书包回去上晚自习了,你何苦仰天长啸泪流满面。

所以,三星,一星打给柯震东的脸;一星打给郭采洁的高跟鞋;一星打给圣诞节的服装。如果非要往情节和技术层面上扯,鬼都知道这和货真价实的电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几个月烂片的票房怎么来的,票房就是我要看电影,横竖就那几部片,我也总得找个片喝茶打发时间。

所以说,关于价值观,他们会有他们自己的出路,如同那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目前的他们迫切的需要钱来完成梦想,take it easy,让他们去炒,去捞,去瞎扯好了;就当这个时代很多电影人选择了先嬉皮笑脸地赚钱,再为了理想而眉清目秀地逆袭,最终回到正轨。而不是整个圈子里的人,都要被这个爱玩的侄子们外甥们的初级阶段搞得失去气质,为老不尊。给他们点时间,如果有一天他们成长了,想传承点我们手中的干货,结果却发现我们这些前浪最终也只忙着学捞钱与骂人,其实胸无点墨比他们这些小屁股更肤浅,那恐怕才是末日时代。而关于拍电影本身,郭敬明赚了钱了,各位资深导演拉风导演纯粹的导演影评人主持人文化人别一转眼就都疯了,真别耽误时间做正事。作为是电影我就掏钱看的人,跪求各位导演赏点好国产片用片子把他给挤下去,我举双手欢呼。骂他真的是没用的,拿点老姜们的辣片来进攻才是对烂片最好的防守,要那种类似于现在国外大片一来国产全完蛋那种等级的防守,才算是甩了他们几条街。

 2 ) 中国电影迎来“小时代”?

看标题,别以为我是夸《小时代》好看的。这片只给一分,毫无疑问的。但是小四的粉们别急着喷,我被这一分电影激励了起来。现在连《EVA:Q》的影评都懒得写,却愿意为《小时代》说几句,我诚意摆出来了。孩子们,别喷叔叔我了。

首先,角色没有区分。女角色有林萧、顾里、南湘、唐宛如,男角色有顾源、简溪、周崇光、宫洺。人物不算少,小说倒也罢了,读者可以翻到前面去看看人物简介,可电影是120分钟内的魔术,想要让人出戏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人分不清谁是谁。且不说这些装13风格的名字都是典型的男女不分,随便抽两个放一起都让人以为是上联和下联,对偶得很;而且竟有两个姓顾的,还一起谈恋爱?更要命的是,几个男演员长得可几乎是一模一样——每次某个男配角出现,我都菊花一紧,仿佛一个眼熟但你不知道他是谁的人跟你很熟络地打招呼,让你为自己的人品羞愧不已。剧本写作第一条:创建人物的时候,名字要再三斟酌,千万不能随性而来。有个JIM,就不该有JACK,铁律。如果小四从一开始就进行《小时代》的全媒体策划,这点就必须要考虑进去。

其次,故事没有章法。主线是去杂志实习,高潮是办一个走秀展,这都算一个及格的大框架——但大框架之下,小框架惨不忍睹,矛盾失焦。每个角色的首次介绍都是莫名其妙的美型POSE,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迅速转到其他的角色上去。线索在“实习——恋爱”之间来回摇摆,驱动每个人前进的只有性格没有动机,只能用杨幂的旁白来为观众脑补,节奏感超差。

最后,细节没有推敲。本应达到的戏剧效果总会因为欠火候而没有高潮。以宫洺这个角色为例。多好的一个角色,在《时尚女魔头》里就能成为只有梅婆才能演的好角,在《小时代》却只能体现出主创的乏力和无趣。买咖啡可以成为面试题?我兴奋了。然后杨幂一摔跤,戏结束,我萎了。他有收藏杯子的恶趣味?我兴奋了。然后看到一排村姑式的杯子,我萎了。送杨幂戒指有什么特殊的伏笔?我兴奋了。然后伏笔是让杨幂傲娇男友吃醋,我萎了。假冒伪劣的春药是害人的。还有一个不得不提:杨幂从1933老场坊瞬间移动到江边的雪地里找衣服,她的超能力比《钢铁之躯》里的路易斯还强。宫洺啊,你的杂志就改名叫《星球日报》吧,你没发现让杨幂跑突发的话,你就不用收藏杯具了,直接收藏普利策啦!

很奇怪,除了以上这些,我对《小时代》倒没有本身的厌恶。网上很多大牛对《小时代》的价值观大肆抨击,我倒没觉得什么。这些角色都很努力,很真性情,符合《小时代》青春偶像励志类型的需求。只是处理得太差了,很可惜。

郭敬明不是个电影天才,其明显程度正如他不是个文学天才,但确实是个商业天才。《小时代》短时间内破三亿的表像,并不说明它和《富春山居图》是一致的。《小时代》里可尊敬的成份比后者多得多,它是有谋划,有布局,有生态环境的。郭敬明是中国长时间死气沉沉的电影创作圈的搅局者,用一个很烂的果实,打碎了一扇黑洞洞的窗。

今年真的很特殊,可以算是好莱坞大片的创作“小年”,也算是国内以往几乎垄断资源的“大导”们的创作“小年”。正好让国内很多原本不是导演的人,用导演处女作,去干这砸窗户的事。从《泰囧》开始,《致青春》、《富春山居图》、《小时代》……我朴素地希望,不管这些果实是好是烂,都能砸得乒啉乓啷震天响,让在黑屋子里的人吓一跳,也好。

所以,在我眼里,《小时代》一星的价值,比很多满分电影的高。

评分:一星


【网易博客】
http://evarnold7.blog.163.com/blog/static/3435420920136303744420/

 3 ) 暴发户与影楼美学

郭敬明为何遭人恨?商界里的畅销书作家、作协里的80后富豪?领奖台上的新人导演、导演圈外的明星大腕?好像还不足以成为众矢之的。青春谁都缅怀,九把刀也自编自导了自己的畅销小说,但那就是他柯景腾的故事。《致青春》、《中国合伙人》至少在细枝末节上勾起一代人的回忆,那么《小时代》是谁的记忆?不是郭敬明的,也不是所有中国人的。它只是一个暴发户意淫出来的情景再现,用来缝补自己囊中羞涩的可怜青春。它不但没给少男少女带来梦想,反而诱使他们踏入一个被回马枪幡然刺痛的圈套,换句话说,你在银幕上膜拜过宫洺这个都市欲望的凝结物,走出影院却发现自己只是个唐宛如。郭敬明则悄然掩饰又作壁上观这其间的鸿沟。种种铺张奇观中暴露出一步登天的洋洋姿态,显然郭敬明在精神上还没准备好成为一个富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电影里,他都毫不收敛自己对有钱这件事的骄傲自得,这才是真正拉仇恨的地方。

林萧进入《M.E》工作,就像安德莉亚做起《RUNWAY》的主编助理,都是以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妞视角来仰视一座浮华城市的顶梢。问题是,安妮·海瑟薇在《穿普拉达的女王》里经历了身心的成长与历练,而杨幂在《小时代》里一个跟头就穿稳了高跟鞋。原书里的第一人称描写只剩下一大堆矫揉造作、不像人话的内心独白,本该是情节点的地方都成了俊男靓女的动态大写真,显示出郭敬明作为故事片导演的能力匮乏。除了不厌其烦让唐宛如跟芙蓉姐姐一样搔首弄姿博眼球以外,导演似乎没什么别的办法来掩盖叙事上的平庸乏味和情节上的四分五裂了。几对情侣想分就分想合就合,林萧对男友简溪、老板宫洺、作者崇光的感情状态全部是难以界定的,席城、卫海、宫洺前助理等若干人物可有可无。尤其是那场戒指危机,莫名其妙不了了之,根本没有形成情节助推力。至于圣诞夜单身闺蜜们的女性呐喊,转眼便回落到宫洺和顾源这些救世男神的掌心里。

郭敬明把他的出版经验移植到电影中,外表包装一流,内在实质空朽。这种包装不仅体现在风格华丽的预告、海报、剧照上,也体现在狂轰滥炸式的营销和排片上,更体现在影片本身的外强中干上。几个女主角一出场就各自被贴上扁平的标签,女神、女王、女屌丝、女凡人,她们不分贫富、乐天知命、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这是郭敬明自己的愿望吧,他的别墅里就是这样表面一派平和的大同社会景象,他幻想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乌托邦)。几个行云流水的长镜头在豪华大楼里穿行,轨道、摇臂、斯坦尼康物尽其用,大逆光勾勒出男女主角的俊俏面孔。光这样也就罢了,受不了的是,帅哥出场时还要慢镜头特写,还要露齿微笑柔光,还要男女主角站一圈环摇,还要披散头发对躺在草地上……大秀男演员人鱼线、分屏切四女主角头像、扬起顾里的女王裙摆等等将婚纱影楼美学发扬到极致。偶尔出现的几个正常人类(比如搬家师傅和出租车司机)将梦幻泡沫击得粉碎,高潮戏份南湘时装秀就扯了几块破窗帘布匆匆一瞥糊弄了事,片尾那个连排练花絮都算不上的神经MV更是低劣无比(并再次让唐宛如夹带荤色撩人发笑)。郭敬明挑选插曲的品位就不说了。

你可以说《欲望都市》电影版更奢侈,四个女主角换了三百多套衣服,但它直截了当地崇拜金钱时尚、赞美女性独立。《小时代》一面展示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一面又以贵族腔调进行着苍白说教。它找不准自己的话语,主角既是普拉达女王,也是灰姑娘,没有任何人物转变和励志成分可言。倘若顾里没有钱,顾源就不会爱上她;倘若片子没这些花哨玩意,也没人想看一盘散沙。郭敬明仍生活在苦逼中学生的绮丽愿景里,用早已过气的华丽辞藻贴贴补补,试图筑起一座流光溢彩的海市蜃楼。《小时代》吸引着愈发年轻的观影群体,带领他们进行不切实际的社会预演,让每个人都当一回精神上的纨绔子弟。有了《小时代》,他们“成长得更美好了”。

不是每个男人都喷香水,不是每扇窗外都有烟花,不是每个少年都喜欢仰望45度,不是每个作家起床后都化个妆躺回去自拍。杜拉拉成功的光鲜背后尚有艰难打拼的不易,《小时代》则单纯用金钱堆砌扭曲着青少年的价值观。郭敬明说,我可一个logo都没露哦。的确,相比原著中满嘴报菜名一样幼稚的品牌炫耀,电影版的植入营销要高明不少,这是唯一不算过火的地方。“郭敬明”这块招牌才是《小时代》帝国最根深蒂固的植入,他的病态气息没放过“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里任何一个“渺小的存在”。

【新浪影片鉴定报告】
http://ent.sina.com.cn/z/filmreport2/index.shtml

 4 ) 其实给五分是高端黑

  本来决定不再写影评的,最近看电影也一直很克制忍着没写。直到碰见《小时代》这个奇葩,其实这片子就电影本身来看中规中矩,普通中下水平。但是这里是有郭敬明和杨幂!!!平日里我刷微博的三大爱好:黑杨幂、黑郭敬明、黑黄晓明。这片子独占其二,自然不黑不舒服。但是本着没看就没资格黑的原则,本人就忍痛花了30块钱(半价票)去看了。看的过程很痛苦,不光是片子,还有那些略脑残的小学初中高中部分大学生们。所以我决定按两部分写影评,一部分是专业点的分析电影,另一部分就是纯粹无脑喷、黑和谩骂。本影评也不欢迎指正、谩骂和攻击,不想看右上角点叉。
  第一部分,姑且叫纯粹理性批判吧。毕竟这部分还属于有脑喷。出门我就跟朋友说郭敬明没导演的天赋,甚至连个编剧都不合格。下面我就按照剧本、角色和拍摄这三部分来分析,说说我为什么不欣赏《小时代》这部电影。
  首先是剧本部分。小时代本身就是四姑娘的,自编自导自写。没看的时候我以为郭导对本子的把握不会有问题,可是剧本部分却不那么让人满意。为了尊重电影,我从开头的上映许可证一直看到最后近一分钟的广告赞助。中间的无论是笑点还是尿点都没错过眼睛。一直到最后服装秀那里我才勉强理清了剧本的节奏。整个电影的气氛就是乱七八糟没有重点完全靠几个演员在撑场子。算了,慢慢说,咱们一步一步来。
  首先是开头,四个主儿在那文艺汇演部分。您直接在那时候把角色名称交代清了不就得了。非弄杨幂在那一段一段的旁白,不过这样也省事:直接让杨幂念剧本的人设就OK了。我记着我看过的第一本编剧书就说在电影中忌讳过多的使用旁白,因为那是不自信和无能的表现,只有无法让每幕都连贯起来的时候才会用一上帝视角进行旁白。这里是四姑娘没好好做功课的第一个表现点,过多的旁白造成整个感受的支离破碎,弄的像给小孩讲故事一样。没人告诉你专业点的编剧都不用旁白么?
  前二十分钟左右的旁白像念课文一样把人物交代清楚了。那常理是该进行第二幕了,就是为这之后的剧情铺垫伏笔和引发开端。可是您的第二幕处理的实在有点……我先回忆您第二幕都是拍了些什么吧:杨幂拿到那ME(?)的面试通知、那个叫什么的丑妞儿被看裸体,这些就没了吧?您不是说有十三个主角么?怎么第二幕铺垫下来的就两个人?那丑妞儿的线在半途还终止了。
  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就当杨幂是领衔主演,那她那感情线也不完整啊!老板送她那戒指哪去了?她和他男朋友又是怎么和好的?还有和那酱油作家是怎么回事?还有那暧昧的kitty。我没看过原著你也别跟我说原著,既然说电影就说电影里讲的。原著多好只能代表你写小说写的不错,和编剧没半毛钱关系。就算你以后还想拍2.0 3.0 4.0 ,那也请您把扣留得精细点,起码别弄的像是编剧把这岔忘了似的。故事从第二幕那个“大铺垫”一直零零散散的发展,直到圣诞夜。四个主儿不约而同的受到点小挫折,然后聚会。这应该是个小高潮吧?但是你让后面那场秀的戏份怎么办?用一场戏的高潮来推动下一场毫不相关的戏的高潮?我是感觉没推上去,就像吃完柠檬再吃草莓,本该满嘴草莓味却一点都没有。
  最后的最后高潮啦,这个零零散散的剧本明显是为了高潮而高潮的。不管小说里多刻骨铭心,但是和上面的情感连不上能HIGH到哪去。就像一场不愉悦的房事一样,软软趴趴的射了,还一本满足的问你爽了没。观众不是站街女,没必要非取悦你。
  这部片子的角色,就是角色单薄,演员大牌。说角色单薄,是因为没看过原著的我两个小时过去我一个人名都没记住,人物性格也都停留在单一的性格表现。四姑娘也许在小说里有好几百万个词汇来形容和塑造一个人,但是这个电影,要看看得见摸得着的画面和台词来告诉观众。显然他没做到这点,不知道是因为本子混乱角色无法揣测人物性格还是演员们压根就懒得想这些或者是懒得想怎么把这些表现出来。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单说角色的话那四个女人就是一傲娇、一傻逼、一普通、一文艺,俩男的就是一娘炮、一窝囊废。然后就没了,一个词形容一角色?您觉得观众就那么好糊弄么?至于其他配属角色就更不用说了,拿一贴了性格标签的拖布摆那都不会影响半毛钱的剧情。
  再说演员,这片子里的角色和演员压根就不是一码事!演员在片子里演的是自己,跟我自己揣度出来的剧本人物基本没关系。演员气场太强大了,这就好像是把一身高190体重180的壮汉塞到一L号的收腰衬衫里。您本人的光贵都盖过角色了,怎么演?没法演!干脆在摄像机前比划这动作念着台词得了!你们演的应该是几个煞笔呵呵毛事不懂的大学生,别弄的一个个都跟当红偶像一样。
  总之,请帅哥美女没错,这只能说明你不差钱,但这些演员你得拿捏住了。他们演的角色都出戏出的厉害。
  摄影部分。其实我一点都不懂摄影,也不懂什么镜头感。所以对于拍摄手法我也不太介意,只要能让我看懂就行了。可是这部片子,最最奇葩就是他这摄影手法上。
  最开始小时代的片名是几个意思啊?完全和整部电影的气氛不大噶吧!还有那飞机俯拍的片头,您是拍商务片还是谍战片?好莱坞看多了吧?踏踏实实的弄一正经的片头能怎样?土不土洋不洋的结合。
  本片的摄影组还十分喜爱倾斜着拍人,旋转着去拍景。观影时一度我都以为是我脖子坏掉了,看的很不舒服,甚至是有压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导演风格?
  还有在片子里能别用那么多特写么?基本所有独白对白都是特写跟进的,演员们都不年青了,再好的化妆师也禁不起大篇幅特写的摧残。你能想像一个大学生隐约在妆下能发现各种皱纹的喜感么?
  不过后来想想如果用面部特写的话不少布景就都可以省略了,甚至完全可以用绿幕糊弄么!你看摄影师把镜头一推进,道具和导演省了多少事。只是如果别的导演也都图省事全拍特写镜头,那电影不妨改成相声。
  由于全是特写的缘故,我对本片的构图倒也没有什么过多的看法,是因为我压根就没看见。少有的几个构图也是歪歪扭扭,四娘不光没好好学编剧,也没好好学摄影和美术。真怀疑他分镜是怎么画的。
  OK,沾点理智的批评就倒刺结束。下面那部分基本属于我个人爱好,没有缘由的黑。
  看电影的时候我就感觉郭敬明很不谦虚,浮夸的很!从片头导演编剧原著那三个郭敬明开始,电影里基本隔几分钟就会出现郭敬明,一直到最后的职员表,四姑娘恨不得在剧组每个部分都插一脚!导演兼编剧我还可以忍,但是摄影配曲跟您的特长挨边儿么?你要是想从头到尾都表现自己的话去找个漂亮点的女人玩自拍吧!在表明您性取向的同时也让大家夸夸你德艺双馨。
  这个自恋狂很讨厌,在剧中还弄了一象征性的自己。这货在写书的时候就喜欢这么玩,不过这次在电影里玩大了。您现实里有那么高么?别说对自己的身高不介意,要真不介意就别在电影里把自己弄那么高大威猛啊?您又不是洁厕剂的威猛先生。
  如果在电影里拍自己属于玩的话那么,您那非奢侈品不爱的价值观就太过分了。开始我还以为这么大排场演员阵容那么牛逼是您下了血本呢?结果一看电影里那堆不通LOGO的纸盒子购物袋我就明白了,再看看片尾那赞助品牌,那段应该有40秒多吧?我没掐着表,但一直忍着看来着。据说杨幂摔那杯子有两千多?您考虑过您电影和小说的受众群了么?基本就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类学生,他们没自己挣过一分钱但是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买书看电影买杂志收集周边。他们从小就被你灌输着各类奢侈品品牌,您还认为咱国人的价值观不够浮躁不够拜金是么?所以我说您要喜欢那东西您就自己买完一边玩去,反正不是公务员怎么炫也没人查你,但是别再毒害孩子了。昨天看新闻说一女毒枭教自己两岁的儿子吸毒,你这做派和她有区别么?
  无脑喷完导演编剧原著作词和顾问,现在我再喷盆这些观众,我看电影不喜欢太早进场,一般提前两分钟,毕竟无论是看广告还是看黑幕都挺无聊的。所以我进场的时候周围已经有一群孩子了。看着他们我感觉我已经老了,跟不上时代了,这想法刚划出来我特么就后悔了!这群熊孩子手里拿着爆米花、奶昔、泡芙以及各种味道很容易传播的零食,让我这个看电影最多喝一瓶水的人情何以堪,无奈票已经买了,总不能一分钟不看就走吧。我咬着牙坚持到影片开场,可是这群熊孩子压根没有停嘴的意思。
  你们爸妈没教过你们看电影的时候别影响其他观众么?那照相的玩微信的是几个意思?别跟我说在家里你们都不注重礼节!在家什么样没人管你,这是公共场所,请给我规矩点!
  我忍了他们吃他们玩手机!但是我忍不了看见个男演员就尖叫是要闹哪样!犯花痴请买黄瓜去,这他妈的不是鸭馆,不好好看给我滚犊子。
  对于在非笑点上狂笑的人我一般都会给一个“傻逼吧”的眼神,但是整场都这样的时候我就像个傻逼了。其实片子里不是没有笑点,比如杨幂说他男友和另一个男的睡觉那儿,本是个很明显的笑点么,却变成了整场的尖叫。
  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你们受教育程度不够,但是也请别在那现眼好么?不能欣赏就给我滚回去看喜洋洋,电影院不是花几十块钱就能随便作的地方!
  就这么伴随着尖叫和傻笑我看完了整个电影,我感觉在我观影的同时也对我国小一辈的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了解:电影脑残,看电影的就更脑残,我他妈就是脑残中的脑残。
  小孩儿们!我不管你们现在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偶像不是神,他妈的要不是你们从嘴边省下来一块钱去崇拜他们他们连土豆皮都吃不上,你们要不是发情一样郭敬明郭敬明的喊他也不过就是个千字300块的卖书的。你们这么叫着喊着回头还是考语文数学生物地理,考不好一样挨板子请家长,可是他们呢?扭个头刷个头发就能拿走你80%的零花钱,没准拿完了还骂这帮fans真是傻逼。
  孩子们,内心强大了自己便是自己的偶像。凭什么拿别人去作为自己的偶像和衡量物?也许你们不懂,但总有一天想想现在的傻逼模样都想跳楼。
  到这里,所有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吐槽就全部结束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句子基本也书写完毕了。顶着昏沉沉的脑子从影院出来,看见几个赤足的园艺工人在拿着剪刀修理树枝,顿时感觉很真实。

 5 ) 《小时代》:“硬盘”们的上海滩

在关于《小时代》的网络大众影评热潮中,价值观、美学品味、代际文化冲突,以及由此展开的语言暴力式的道德攻讦和人身攻击成为喧嚣的话语主体(间或一点视听语言的技术指摘),影片的主场景和都市空间呈现——上海,却处于奇妙的缺席状态。

缺席是有理由的,这似乎是某种集体无意识的“有意”遮蔽。中国的新世纪都市电影(这不是一个周延的术语)正在蓬勃发展,在此一全球化进程中也呈现出明显的“跨地域”特性(《北京遇上西雅图》),而随着电影制作中心的北移,北京或其他专业影视外景地开始更多的被作为银幕都市的影像符号表征,上海在影视文化的主流舞台上似乎缺席了很久,直到《小时代》的粉墨登场。

《小时代》里的上海,绝非物理意义上的上海——当然上海在光学意义上的都市景观有许多都进入了影片,但是,那真的是上海吗?或者换句话说,《小时代》里的上海“是不是”上海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么?

当然有意义,上海曾经负担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中心的重任,在1949年以前,上海不仅是中国,甚至还是整个亚洲的电影中心。就中国电影史来看,可以粗疏的说,香港电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上海电影的余荫下渐次奠基的,直到数十年后北京的崛起——就1949年后的内地电影环境变迁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电影中心从上海转移到了北京(香港充任了“二传手”的角色),《小时代》正是在北京作为中国电影中心时,一次上海影像叙述的逆袭。从制作方的构成来看,固然有台湾的幕前幕后工作人员,但《小时代》的制片、发行、宣传营销等核心团队都来自北京,只有导演和外景地设在上海(当然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做个不恰当的类比,这是一次来自北京的电影人和电影资源在上海的一次“殖民”式制片行为(北京在此不是户籍或注册地意义上的概念)。

《小时代》的主角是居住在上海弄堂里的上海本土女孩(类似石库门居住区),校园场景发生在上海的大学里,除了陆家嘴等传统地标,还能看到1933等新兴的时尚场所入画。当然,作为一部青春偶像剧式的“小鸡电影”,《小时代》里的都市本来就是一个流光溢彩的奇观式空间景观而已,无须夯实,你可以把《小时代》理解为发生在任何一个内地都市——但是,从片头就开始的明确的上海地标景观展现还是让这部电影无法与上海脱开关系,事实上,《小时代》中这种“去上海化”的上海景观处理,正是上海作为景观的本来意义之一。

在《小时代》所遭遇的价值观批判大潮中,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成为其主要罪状之一,电影是否真有这个问题,在此暂且不表,但那些奢侈浮华的场景营造(当然在很多批评者看来是充满暴发户山寨趣味的),却勾连着中国/上海电影史上早已有之的城市景观与价值观的隐秘关系。《小时代》作为一部主要定位于少女观众、主要塑造少女和少女偶像形象的“小鸡电影”,片中那个不无架空的上海,某种意义上就像是一个浓妆艳抹的“洗剪吹”少女,空洞、虚荣,徒具一副美艳的皮囊。有论者在评述上海老电影时曾指出:“将都市与女体联系在一起,或者更正确的说,是将都市想象成一个浪荡性感或邪毒的女人,不仅意味着对上海都市的社会批判,而且暗含了对以摩登女性为代表的女性性向的否定性评判。”①《小时代》引起的价值观大批判,其实也可以在上述论断的逻辑下得以推演——对许多论者而言,《小时代》所营造的物质主义(上海)景观当然是“邪毒”的,整部影片就是一只浪荡性感的“小鸡”(从片中人物来看也可以说是四只),这几乎一定会导向社会批判(所谓“小三小四小五”,抱歉“上海”在此被陪绑了),而所暗含的对“摩登女性”为代表的女性性向的否定性批判,则通过对《小时代》“女里女气”、“花瓶无演技”、“美男卖弄胴体”等方面的吐槽释放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有种“政治不正确”的观点认为:当代大众流行文化本来就是以女性为主要消费者的,《小时代》的“女里女气”正好对榫。

于是,上海在《小时代》里再一次被作为银幕想象的客体,这已然是上海成为电影重镇以来的不变宿命。《小时代》引发的价值观批判,几乎复活了一九五零、六零年代工农兵文化对于“上海滩”的猛烈抨击——如果把《霓虹灯下的哨兵》和《小时代》联系在一起看,后者所宣扬的生活方式几乎就是前者的打击标靶。

而上海在《小时代》中的呈现面目,似乎也可以从创作者与这个城市之间的关系中爬梳理路。从小说到电影,最主要的创作者当然就是郭敬明,用一个特定术语来说,他是一个“硬盘”。所谓“硬盘”,这是一个新兴的网络用语,最初兴起于上海的某些网络论坛,由于种种原因,“外地人”在这些论坛里成为敏感词,上海网友们便用“外地”的拼音首字母“WD”来代指,后又被屏蔽,不过“WD”却歪打正着的是一个硬盘厂商的商标(西部数据),上海网友们便天才的用“硬盘”来指称外地人——你总不能在互联网论坛上屏蔽“硬盘”这个词吧。

好听一点的官方说法是“新上海人”,但换汤不换药,实质还是“硬盘”。从一些郭敬明的访谈中可以看出,这个来自四川小城市的瘦弱青年入读上海某高校后,确实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他就读的学校以招收上海本地学生为主,难懂的方言以及相对高的物质要求,都会让这个“硬盘”有巨大的挫败感——郭就读影视专业,需自配电脑、DV等设备,对当时的他和他的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外形被人嘲笑,想必也是难免)。此种“硬盘”心态在多大程度上支撑了郭对《小时代》的写作,不能量化,但似乎可以猜想,如果有朝一日郭创作关于自己家乡的作品,对于城市的情怀应当与《小时代》截然不同。

一日“硬盘”,终生“硬盘”,户籍迁移也改变不了这个文化心理事实(我坚持我这个武断的结论)。凯撒在报捷时高呼:“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对“硬盘”来说,上海也是这样一个待征服的——我还是不使用那个带有性别歧视含义的雌性犬科动物词汇吧——地方,郭在进行《小时代》创作时的心态,必须跟凯撒一样充满征服欲。当然,平时非战时,所谓的“征服”上海也首先表现为在文化想象上的物质成功,以及通过某种时尚品位来标定自己的“高端洋气上档次”——“硬盘”一词所蕴含的,正是将“乡下人”与“外地人”两个概念合二为一的地域性认知,《小时代》里对名利场和财富的追慕,也正延续着中国电影史长期以来的对于上海作为景观/价值观这一对紧密联系观念的认识。

艾未未说,“历史的原因,使上海永远有傲慢的仆人心态,永远只有寒酸的小市民,满足的小市民,暴富的小市民”,②这应和了前文所述之上海景观/摩登女性形象/价值观批判的文化心理认知,而在许多论者看来,《小时代》充满了暴富的小市民趣味(低龄化的),但这也正是“硬盘”认知自我成功的方式,而且,“征服”上海的方式正是将其打回到仆人的“原形”——“硬盘”们显然在《小时代》里享受到了这种隐秘的快感。必须指出的是,郭敬明一个“硬盘”成就不了《小时代》里的虚拟上海滩,此一想象上海的方式归根结底是由万千文化消费者“硬盘”组接起来的,其所反映的,乃是亿万“硬盘”共筑的想象的上海滩。

有个女子朋克乐队“挂在盒子上”曾唱过一首名为《上海》的歌,歌词里说“Shanghai is a beautiful city, also is a stupid city.”这几乎准确的反映了“硬盘”(特别是《小时代》目标观众)对这个城市的真实心态,我们当然要站在道德和审美的制高点上批判对待上海的物质主义心态(或者选择性失明),但这无损我们内心真实的欲望。

1942年冬天,一位德国第6集团军的士兵在家书里说:“斯大林格勒就在眼前,但他又像月亮一样遥远。”对“硬盘”们来说,上海也是这样——更遗憾地是,当所有人合力营造出一个“想象的上海滩”时,其实所有人都变成了“硬盘”,那个交织着物欲与道德、纠缠着自卑与优越、勾连着肤浅与深沉的所在,那个村松梢风笔下的“魔都”,早已变成“现实的渐进物”而在现实中触不可及——即使那些因出生地或户籍制度而自以为属于上海的人,要么他们是用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标定了虚伪的归属感,要么他们愚蠢到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回到电影,回到《小时代》,上海就似是而非的坐在那里,满脸脂粉,略带娇喘,就像一个——嗯,我还是决定不使用那个带有性别歧视含义的雌性犬科动物词汇。
    
我热爱动物,热爱上海,热爱这个艳俗粗鄙但又精彩绝伦的小时代。

①孙绍谊《想象的城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p.122
②艾未未《此时此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p.168

(本来是给一家网媒写的,他们表示不能发,那就索性贴出来)

 6 ) [轉貼] 影評人舒琪 :它很可能是我有生以來看過的最爛的一部片子

昨天在飛機上,我做了一件十分勇敢的事情。

我看了約40分鐘的《小時代》,而且,如果不是飛機要降落,我沒有打算終止。

當然不是因為影片怎樣好。

以電影來說,它很可能是我有生以來看過的最爛的一部片子。但,每個人都應該看一下這部電影,特別是香港人。因為它完全代表了今日強國所有最惡劣、最叫人噁心、最腐敗和價值觀念最扭曲的一面。它充滿銅臭(卻又沾沾自喜樂在其中)。它的每個畫面都是浮誇的(但卻同時那麼真實)。它沒有一句對白是人說的(但卻準確地反映了當下的強國文化面貌)。它把一張張本來青春(並算)漂亮的臉孔變得如亡靈般蒼白,並且醜陋、討厭。這是一部相等於一具腐屍的電影,但它的創作者還為引以為傲,不可一世。

我知道啊,它很賣座。它的續集也很賣座。我絕對相信它的第三集也會很賣座。它可以無休止的拍下去,直到它所代表的強國滅亡為止。

它把自己叫《小時代》,潛台詞其實是暗示這個是它的大時代。它是謙虛給你看。

我為(不管是自動獻身抑或純粹打工的)參與這部影片的台灣影人感到悲哀。(它好像沒有聘用任何香港電影工作者,大概是因為它看不起我們。香港人才倖免於難。阿門。)

- 舒琪

 短评

九把刀的先例、映前的口碑营销所造就的期待,正片终究担不起。个别演员再出彩,镜头调度再出色,也拯救不了支离破碎、不说人话的剧本——哪怕它画面再美图秀秀、音乐再豆瓣电台、男角出镜再接客帝都没用。最好看的部分?等音悦台的片尾剪辑版吧……

6分钟前
  • ♫欧德伯裔
  • 较差

制作出这样一部在他们的世界里让所有人群欢呼雀跃大喜大悲激动疯狂的电影(主要是电影本身也不会太差),在我等另一平行时空的外人看来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1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什么小时代,这明明是《郭多利亚的秘密》时装T台秀,上影节首映那票,有个小姑娘出120块要买,我没卖,我现在后悔死了。

12分钟前
  • 专门乱吐槽
  • 很差

四姐妹情谊知多少,请看有钱版《阳光姐妹淘》、校外版《致青春》、年轻20岁版《欲望都市》、芝麻即大事版《小时代》。只是拿最后这部跟前面几部比较,都抬高它太多了。

1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我不黑什么郭敬明和杨幂,我对他们不了解,我只是觉得这种电影所宣扬浮夸奢靡空洞无物的价值观有百害而无一利,我说这话不是想做道德标杆,只是不想看到弟弟妹妹们潜移默化受其影响,整天无病呻吟、拜金装B

18分钟前
  • 川流熙攘
  • 很差

只能说预告片剪的太好了,而且预告片很多内容正片都没有,应该是两部套拍了。电影很浮夸,故事只有性格逻辑没有情节逻辑。也远没拍出上海真正的味道。柯震东真的没在认真演戏,台下也是一副小孩样,可怜郭采洁那么拼命,hold住倒是可以做个演员。

19分钟前
  • 尔安宋🌈
  • 较差

你们不要黑郭导好么,人家这部电影完美地诠释了“场景的华丽堆砌”、“没主线即主线”、“如何塑造空洞的人物灵魂”、“论特写镜头如何滥用”等词句。郭导的良苦用心岂是你们这群低级影迷能理解的,哼,哼哼……

23分钟前
  • 很差

被豆瓣评分吓到了,不该这么低的。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对弟弟妹妹们负责,不能让他们接受这种拜金价值观”的你们,请问“整日拿一个作家的身高取笑,为能给郭敬明打一星而苦苦等待”的价值观,高在哪里。

28分钟前
  • 飞行官小北
  • 还行

郭敬明高傲地抬起头, 看着跪着的韩寒,“等着吧,我会超过赵薇成为内地票房第一女导演!”韩寒什么也没说。萌萌萌萌萌萌萌萌萌萌萌。

32分钟前
  • shuli23333
  • 较差

婚纱写真影楼VIP套系

36分钟前
  • louing
  • 很差

赵薇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郭小四说,错,有钱的人才有青春。

40分钟前
  • 人気小圆头🔒
  • 还行

笑死 一点都不悬浮 上海纪实片🤣

43分钟前
  • 王遗风
  • 力荐

“不看电影《小时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跟郭美美是同时代的人,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早已搬离城乡结合部的花季少女。”——周黎明

46分钟前
  • 泽塔西
  • 很差

那些说《小时代》拜金传递错误价值观,于是就打一星的人,好像自己多清高一样,好像自己不爱钱一样!把一千万人民币拍到他脸上,估计给郭敬明舔脚他都肯干!大家哪个不爱钱,装他妈什么装!

50分钟前
  • 已注萧
  • 力荐

关于《小时代》,很多老家伙猛批电影这没什么,但猛批看这部电影的青少年就有点过了,也许前者是担心后者会被这部电影带坏三观。这个纯属杞人忧天。很多老家伙原来也是看着更白痴的革命剧或琼瑶剧长大的,现在不也大多都认为自己心智正常嘛。每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基本是用来洗脑的,但一代会比一代强的。

51分钟前
  • 丁小云
  • 较差

剧情基本就是杰娜小说的水平,各种意淫和浮夸。人物没有灵魂,不说人话,不干人事,全是些符号化的标签与假想。故事碎的要命,再用一些矫揉造作的独白以画外音串在一起。当然,很多人吃这套,她们还会把那些台词抄下来作为影评,寄托自己青春的哀伤。还什么没落的贵族,好可怕的台词。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很差

它确实比我想象中好看,有机会会想看第二次的电影应该也不多,小时代算是一个。

55分钟前
  • kiya
  • 力荐

看了半个小时实在看不下去了,只能拿起手机

58分钟前
  • 一路向北
  • 还行

听说小时代有个长镜头很牛逼,我在想是怎样一种牛逼呢,是郭敬明带着头套披着黑斗篷,站在高塔上俯视着自己的城市——上海吗?镜头从左移向右,金属厚重的轰隆声合着低沉的女声吟唱,远方霓虹灯照亮的笔直街道透漏出橙黄深红的色彩,映衬着小四的脸庞。片名出现:Tiny Boy Rises(长高)

1小时前
  • 小海
  • 还行

《矮时代》

1小时前
  • Yao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