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

台湾剧台湾2016

主演:杨丞琳,颜毓麟,路斯明,张复建,陈季霞,张耀仁,谢盈萱,刘冠廷,吴岳擎,林意箴,范宸菲

导演:王小棣,黄天仁

播放地址

 剧照

荼蘼 剧照 NO.1荼蘼 剧照 NO.2荼蘼 剧照 NO.3荼蘼 剧照 NO.4荼蘼 剧照 NO.5荼蘼 剧照 NO.6荼蘼 剧照 NO.13荼蘼 剧照 NO.14荼蘼 剧照 NO.15荼蘼 剧照 NO.16荼蘼 剧照 NO.17荼蘼 剧照 NO.18荼蘼 剧照 NO.19荼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0:38

详细剧情

  郑如薇(杨丞琳 饰)和男友汤有彦(颜毓麟 饰)相恋多年,彼此之间感情十分稳定。某一日,身为企业白领的郑如薇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升职机会,只是,得到这个机会的她要前往上海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她和汤有彦必须开始一段充满了未知和痛苦的异地恋情。离开或留下,郑如薇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电视剧以平行时空的手法描述了郑如薇做出选择之后可能会面临的结局。选择了离开,郑如薇虽然在职场上经营得风生水起,但和汤有彦之间的距离却渐行渐远,并且最终面临着分道扬镳的结局。选择了留下,郑如薇怀孕生子,却渐渐湮没了光芒,成为了平凡而又劳碌的全职太太。

 长篇影评

 1 ) 难得让人思考的剧,特别想写总经理

好多年不看台剧,真的很难得能看到这样的一部剧,能让人思考,可以反复看的剧。编剧写的方式也很特别,两种不同的选择,告诉你一个事实,人生不管怎么选,都会是有幸福和失去的。因为剧中总经理让我很感动,所以特别想分析总经理这个角色

———————————————————

总经理

这个没记住名字的总经理(还是就没有名字我忘记了)一开始我是觉得很讨厌的,很怕他会伤害女主。

对总经理的认知演变过程是:花心渣男-工作强人-贴心的人-导师-只是摆脱寂寞的无爱之人-默默准备的爱人-正真有爱的男人

在剧的最后一幕,我是最感动的,感动的点就是源于总经理与如薇的爱。一开始对如薇特别凶,说的很难听,“以为你们台湾来的动作会特别快”。后面泡面危机,在仓库他给你的感觉是对如薇毫无感知,但是最后走的时候却对她之前做的事情都表示了感谢,这时你会感觉一惊,原来他都记得。编剧这个细节很好,让人物性格特别鲜明。之后如薇身体影响工作,总经理又说的很难听(真的不喜欢总经理工作的状态,说话好让人难受),知道怀孕后,陪她去堕胎了。我是没有想到他会去照顾她,所以当看到总经理的时候,让我感觉特别暖。明明只有一夜情,明明没有爱,却还是贴心照顾。后来两人达成协议:不相爱的,陪伴的过。总经理以他自己的人生经历,经验,告诉她社会上的生存法则,教她如何资金叠加。帮她成为下一个他,果然,她越来越像他,而且越来越不平凡了。如薇问他,你难道不会怕失去我,总经理说爱情是用来失去的,没有爱就不会失去。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自保。如薇搬家那天,总经理要出差,(其实是要逃)来看她,很有爱,当时真让我感觉总经理有点爱上她了。回想前一幕,总经理家,他让如薇把眼药水也一起带走的时候说:会让我想起你啊,当时还以为是不爱,仔细想来那可能是已经爱上却怕自己爱上。不想看到有关的东西,怕会思念会爱上。其实后来说总经理可能是董事长私生子,这么一个背景介绍,让我更加确定了总经理的性格。一个从小没有爱,需要自己强大,并把自己保护起来,用不去爱来保护自己不被失去伤害。所以他对爱是鄙视,无感,觉得并不需要存在的,也更不需要感情的。但最后他走的时候还是偷偷为如薇留了50万,从一开始就做了保护措施,不让她被外人知道,以此保护她。所以最后一幕,如薇收到短信的时候,让我觉得特别幸福。不单单是感情,还有这个时机,如薇在经历了分手,总经理的指导,小厨子的成长之后,人生已是起伏过几次,最后伤心之余回到台湾,想从失败的地方重新起来,不利后果的想追回男主,知道已经不可能也不适合之后,学会了释怀和淡然。此时此刻重新回到总经理身边,这是我觉得最好的时间,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女生,他也不再是那个冷酷,不懂爱是何种存在的总裁。此刻它们的精神世界是相当的,彼此都拥有一个丰富的阅历,学会了释怀的面对生活,拥抱生活,并且抓住手中的爱,勇敢去爱!

Plan A的生活,不仅仅是充满了自由,更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在剧的后半段,一直在想,她和总经理还有没有可能,好希望在一起,但是想想他根本不可能回国,也许真的没可能了。但是没想到最后真的在一起,真的很幸福。再一次强调,出现的时机,很让人幸福。

 2 ) 完美只能是一种理想 不可能是一种存在

人有的时候真是奇怪。选择了的会后悔,放弃了的会遗憾,但是完美只能是一种理想,而不可能是一种存在。——山本文绪,《蓝另一种蓝》

一个公众账号说这部电视剧和《我可能不会爱你》相媲美 于是找来资源看 刚开始渐入佳境 可能是一集时长太久 剧情略冗长 看的心塞 应该有些人是冲着想片子的纪实特点找来看的 是想通过片子找些答案吧 接下来说一下我的思考吧 暂时只看了前三集 觉得合你心意了看过就好 不合心意敬请一笑而过

杨丞琳一个不甘心的想要过的有一点点不普通就好的女生 汤有彦是一个想要稳稳的幸福的男生 有此而看两个人的价值观从根儿上来说就是不一样的 所以 这样的两个人处于隔离外界的理想情况下会很幸福 什么是隔离外界的理想环境呢 力学老师说 理想条件下就是没有摩擦力 电路老师说 理想条件下就是没有发热等任何损耗 在这里我杜撰的理想条件是两个人的纯粹相处没有外力 或者外界影响在感情的强大力量的影响下忽略不计的情况下 他们两个的价值观差异是没什么问题的 所以他们在一起快乐三年依然如初 后来当爱情需求满足以后 女主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出来作祟 男主本来就是安于现状的 后来去上海也纯粹是为了女友和能有早日存够钱达到买房结婚的阶段而已

前三集里边 每一集都出现一句话 我多想看到答案以后才作出选择啊 可是人生只会让你慌乱的写下自己的选择(非原话 意思相近)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笑了 岂止人生是这样啊 哪一次考试不是这样的 对大多数来说选择太困难了 有的时候甚至不如没得选 过好了感谢生命厚待 过不好感叹世事弄人 甚至有时还可以推卸责任给没得选 害怕未知 所以惧怕选择

男主喜欢做时间表 准备planA planB 使事情可以朝着已定行程进行 可是生活有太多的突如其来 使得他不得不一次修改时间表 每一次突如其来就带来一次选择 前三集里分了好多个片段交错出现 (注:不同的人对各个片段理解不同 以下只是一己之见)首先从最初的选择PA(plan A 以下简称PA 后边的PB亦如是)去上海 PB留台北 分别又溢生出各自的PC PD PE 分别去上海暂时和男友幸福(因为没看完就说暂时好了) 去上海男票劈腿和上司苟且 留台北成了张姐牺牲了前途依旧遭人嫌弃 留台北不受婆婆喜爱 留台北男主颓废不上进 留台北打胎 等等 即便交错出现的小片段 可以单独成段是一种可能 你也可以把它们捏成一串 而我更倾向于让它们各自成段 诉求不同的两个人如何在一起获得幸福呢 我的追求你不懂也不支持 我不仅少了很多追求成功的快乐 而且你恰巧相反追求安稳 我的坚持在你看来未免太可笑 这点在女主央求男主去买书参加考试时男主的回应就能看出来 有的人可能说男主也决定去上海了啊 他去上海只是因为女友去 爸爸支持 女友搞定男方父母 还能提前赚够买房子的钱 自己也不是很排斥那就去咯 所以无论哪种选择 他们在一起都不会幸福 所以我才引用了山本文绪这句话做题目 即便女主得偿所愿和男主一起去上海了也极有可能不会获得完美 到时会不会又要埋怨女主不顾家 只顾事业了呢 其实异地恋也没有那么可怕 又不是男主永远不去上海了 蛮可以女主先去奋斗 可是他们本就不是彼此对的人 所以完美只能是一种理想 不可能是一种现实 即便我们绞尽脑汁去做选择 有时甚至是心痛到不得不放弃 可是那又怎样 后续的生活中依旧充满了不完美 可是依旧会出现让我们偶尔感到满足的小幸福 所以不要害怕选择 选自己最想要的 自己努力以外 也要懂得顺其自然

接下来说说女主的男上司几句话很不错:1,不要看失去的 充分享受拥有的 2,人可以抵抗孤独 却不可以抵抗寂寞 所以要学会享受寂寞 3,两个相互不讨厌的人 在一起做一些事消磨孤独 并不需要爱情
别的忘记了

还有我看了汤母的百度百科说她害怕汤爸 日常也胆小怕事所以对自己的媳妇儿飞扬跋扈 如果这是笔者杜撰的 就容易理解了 如果是出自编剧 那么这个角色塑造的太失败了 她当着汤爸的面揶揄女主也叫怕老公么 还有这估计是各种家庭的写实了 女孩儿嫁人 如果嫁了一个懦弱的人那么真的是会受一辈子气的 真的是单枪匹马面对一个融入不进去的家庭的恶意 还要保持微笑假装不在意 所以啊嫁一个正派的愿意维护你的男人 如果你的老公都不维护你 那别人会认为你不值得尊重更是变本加厉拿你取乐 汤爸说儿子有句话 其实你妈早就把如微当儿媳妇了 你也多包容包容 我想说女人即便是作为儿媳妇 她的价值也不是要通过被婆婆当做儿媳妇才得以实现的 现实社会根本不是苦情戏 你无止境的妥协无止境的善意换来别人的幡然悔悟 且不说我们每个人没有教育他人的义务 现实是每个人固守己见 如果人的固有想法那么容易改变 那就没有那么多的派别了 世界早就统一成一国了 张姐那句话说的很对 牺牲未必是一种成全

先写到这里吧 晚安

 3 ) 如果你提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人生,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一年只看一部台湾电视剧,但是每一部都是心头好。去年看了「一把青」,今年就是「荼靡」。

「你听过荼靡花吗?据说它盛开在花季的最后,所以当人们看到荼靡花开的时候,总是要怅然花季即将结束。但我现在懂了,花季会再来的。只要我们期待,我们勇敢往前。那么不管是Plan A还是Plan B,都会有属于我们的下一个花季。」

女主角郑如薇是一个梦想成为「穿Prada的女魔头」里女强人的人。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可以晋升的工作契机,但是必须要离开台北去上海工作。她在爱情和面包之间产生了摇摆。男友汤有彦是一个做事非常有计划性的人,做事之前总是习惯做Schedule和Plan。「如果是有彦的话,他会怎样做plan呢?」如薇心想。她想着,便发了一封短短的邮件给他。

所以,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开始了。Plan A和Plan B的人生互相交错着开始了。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最喜欢的也是最害怕的事——做选择。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总是会怀疑自己当初是否做错了选择。其实都一样,在那样的一个时刻,任何决定都有可能是对的、但也有可能是错的。

Plan A选面包,Plan B选爱情。

现实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Plan A独自去了上海打拼事业,Plan B留在了台北开始了家常的柴米油盐。

汤有彦其实很幸福,同时拥有了红玫瑰与白玫瑰。 当Plan A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Plan B是床前明月光。 当Plan B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Plan A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但是我还是好喜欢Plan A的郑如薇,因为她得到了她想要的所有东西,却失去了汤有彦。当她发现她已经永远失去他的时候 她变得前所未有的孤独。她回到他们初识时候的便利店,她坐在他们经常坐着的位置上,那些笑声和回忆仿佛就在眼前,但是却离她越来越远。那一刻,一种挫败感涌上心头,她开始疯狂的怀念失去的东西。

孤独的人心中总有一片泥沼。孤独不可怕,陷入孤独才可怕。

亲爱的Plan B,恭喜,我们都对了。

很多人觉得Plan B过得一点都不好。说话刻薄的婆婆和看上去没长大的小姑子,但是这不就是家长里短的生活常态吗?那些总是唠叨你的家人,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

最后Plan B的郑如薇在生活的琐碎事中发出了一连串感叹,透露着一丝丝的甜蜜疲惫:「生活还是一样的很忙、很吵、不够完美,有时像忘了放盐的汤,有时又一失手下中了调味。但那全都是滋味。现在的我,在这不够精彩的方案里,已经学会了怡咀嚼我的人生。」

很难去说到底是Plan A赢了还是Plan B赢了。赢了自己并不算什么,如果和命运斗争赢了,才算是真的赢了。

希望,我们没有输给自己,也没有输给命运。

最后,我们选择都是安全感,而不是浪漫

好喜欢片尾曲「年轮说」,时光流逝 凡是生命中那些经过的都有意义。

一是婴儿哭啼。二是学游戏。三是青春物语。四是碰巧遇见你。

十是寂寞夜里。百是怀了疑。千是挣扎梦醒。万是铁心离开你。

经历这个你,活成 这个我。

 4 ) 荼蘼:烧毁了我,烧毁了你,未到来的未来

罕见看一部台剧,荼蘼。用六集容量讲了一个理想下的现实故事。不庞大,不壮丽。碰撞的疼痛残忍。慢慢延伸,准确细腻的心思。淡淡的画面质感。颓然又坚定照亮艰难前行者面庞。 聚焦被故意忽视故作洒脱说没关系的选择。多少次过后暗暗在心底问,可否再提供一次的抉择。剧本设立推翻反悔的重来的Plan A和Plan B的创意,选择就不仅是静止的精致停留在盘子里的唯一。 第一集二十八分钟。还未经历重大变动。两个年轻恋人坐在摩托上,开的像飞一样,女子拦着男人的腰,感受风是何温度。明知对未来的畅想是如此虚幻无常,还是为它狠狠哽咽了一把。

如果,有的选,看的到结局,该有多好。但现实唯有台词所讲,下了决心就要往前冲。没有退路。 Plan:B 女主角留在台湾,牺牲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感激,庸碌生活层层掩盖,尘土飞扬。容忍男人的负能量,不成熟,有心无力。扼杀生活的双重可能。跟朋友说,后悔当初没有去上海。 有了孩子,承受范围外,男人第一反应是沉重的默认打掉。他有他的自私之处,驱使女人为他的家庭负责。吃定她。对母亲的行为持中立态度,不纠正。事态没有任何变化。当他流露出负责的念头,决定结婚并生下孩子,这个冲动,预示了没有经过铺垫的日子多么难捱和辛苦。他把别人拖下水,也同时一起定性埋葬。他有承担之念,基本的是非观。无奈智慧眼光条件不足,局限在此成为致命伤。

观众认为太不值得。但编剧的目的就是不评判对错,不判定值得不值得。提供两个选择,每一个选择都自有它的得到和失去。一路走一路拾。 他是爱她的。只是再多的爱都承受不了侵蚀裂变。他没有对家庭说不的骨气,无法争取妻子应得的位置,无法为她据理力争。软弱,夹在家庭正中,抗压能力差,不懂处理面对,改变现状,使你有一种错觉:和除了永远顺利的富家女外的任何人在一起结局都是这样。状况一坏开始走下坡路,风平浪静的表面安好终止。贫贱百事哀。

这也是生活在都市中人们普遍局限。旁观者清。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列数某个事件或人的缺陷,轮到自己,弥彰不易去除。不能改变或是不想改变很难改变。 人呐,除非远远给他望到结局上演,否则怎能自行解决沉疴。安于现状,是要层层包裹起自己,用多余的观念,拒绝生活被烈焰侵蚀,抓住它的一点点余烬,规避风险,减低损耗失却。 弱点,才是独一无二存在的标识证明。谁包容了它,才是真正接纳你。 这个社会,只有不参杂任何犹豫与借口的选择与不选择,时光不为谁停驻,随时会有人把你的位置填补。我们以为自己是那个唯一,而路过的人无一例外能够不含糊的抛弃你。 因为时机不对。时机的地位原来如此重要。遇见一个人,当你不是你,他不是他的时候,谁亦抵不过离合的驱使。处理问题的态度不够成熟理性,吵红了脸窝火的一塌糊涂,或是冷战到似两座永不融化的冰山一样冷梆梆不投降。尚无力架构生活的边角,兼顾方方面面。

羡慕从年少能够相互扶持走过来的一对。世间仁慈,给予他们恰当的条件抵御严寒。 只有你不会抛弃自己。你需要不当一个小孩,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凭着冲劲,像个赌徒,赌尽一生。要求你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人,如此滑稽。把自己摆到高高的视角,以为谁都不会滑落致残。甩掉多余的莫名负罪感,为未来打算,至少,在老去之前,有像样的资本,在年轻体魄与雄心烟消云散之际,撑起一副病痛身躯。 生仔仔,婆家因小妹的割腕慌乱撇下她。热烈宣誓,慢慢被磨平。 投入劳碌生活,为家庭生活放弃个人热能。每天的忙碌,不过是为了照顾几个与普通家庭无异的普通人。 牺牲未必是一种成全。

男人说后悔当初的决定。这样的后悔,扼腕之外,有没有一丝代表了,牺牲后的麻木,家庭结合的不周全,孩子出世的仓促。 付出似乎是理所当然。辩解顺理成章。在他的角度,他已经做了能做的,也付出,也得到了惩罚。他也有权委屈,有权申诉。他在想为什么得不到关怀与体谅。即使双方站在各自角度,也难解谜团。 他的牺牲,建立在围绕自身问题的基础上。他用别人的柔情,来消解他的苦楚。 当然剧集的目的不是要痛斥男主角的无能。它让人看清现实,什么是令人窒息的压力之重。撕开赤裸裸的面纱,狠绝不留余地。陷入怪圈的男女,如何能重拾信任,继续生活。 Plan:A 女主角去上海,不再有一个每日陪伴晚餐的人选。忙的没有一丝喘息的空隙,许久看不到亲人,身体累到崩溃,几欲支撑不住。每个侧面都影射现代都市人的疲倦挣扎。

每日望着与自己无异的奔波人群,是否会有一个瞬间,想过弃械投降。 它的冷漠。它造就的疏离与争斗。 或许和人的天分有关。人天生是有善妒和拼杀的属性。 走近它,触碰它,让轨道带你的肉身飞驰到一个无数人聚集散失的地方。存有无数眼泪和伪装之所。 不过还好。失去一样,得到另一样。或许还幻想在台北过着什么样的小日子,彼此相对两不厌,最后结婚,老去。但格局毕竟已不同了。重新得到的是掌控生活的能力,优质的品味作风。体面,不仓促失态。 不是要提倡物质的丰厚与信用卡金额的增加。这些不能代表面对生活的态度。如今渐渐知道,人与人的不同,是常态。你与他,你与她,与他们。任何一个均是独特的,又是太具普遍性以至于可以被人群淹没。二十岁后,意识到虽是批量化输出的产物,却要针对性格,平庸的不一致。纵使这平庸,挣扎在人间恨海,那么平凡渺小的不值一提,消失的迅疾不被发觉。

短暂的时间里,一个教会她成长自爱的男人,神秘消失,水过无痕。却也实属幸运。多少人想要在生命角落曾经有那样一个男人来过。在迷茫时,一个阅历强过她的,见识强于她的,生存之道亦强的男人,某些程度上说,比失去的男友好上许多许多。指导,搀扶,直至伤害远离。只是还隐隐贴近胸口。彼此强制无爱的状态延续到散场,也许是成年人最清洁无害的相处方式。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只能与你度过一段时间,甚至都用不上陪伴二字。 有一些人,你明确知道他们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带着历史气若游丝的痕迹,但笃定的是你们不会再见。 在他走后,总会加班后在快打烊的深夜来到一个面馆吃面。遇到来上海艰辛拼搏的年轻男孩,形成默契,与他合作,开餐厅。男孩也很好,和前一个性格不同。他虽然年轻,有些懵懂未开窍,但是开朗,爱笑。很认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时的女人,已经不需要为生活的负担吃力苦恼。只想得到一个珍惜自己的人。而男孩的暖,渐渐融化掉心结。

这样的他,戏剧性的在新年后女人愿意与她结婚的清晨因车祸终止。女人又似命定一般没有幸福的容身之地,辗转回到台北,直面当时的选择。过去的恋人已有家庭,她看着他,想象如果自己当初没有走,那个人是自己,又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会否幸福。倘若她只拥有家庭,是否甘愿。 最后一集。 编剧提供了另一视角。一部分从男主角看问题。推翻观众所有之前的假定。批判男主角不够责任感,劈腿过早放弃感情,无能不能使家人得到好的生活......简而言之,你会觉得,原来你的无奈,不是活该。我们所路经的一切一切,都是构筑勉力坚强起来的堡垒。理解,成为一个总命题。过这趟河,还有那座桥,远处的雪山。

照一般大结局的思路,这一集色调从沉郁色调变暖收尾。 妹妹在多年后终于认错,得以化解心结。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子。以为的男人出轨不是出轨,是惊喜。连婆婆的嘴脸也不再那么讨厌,可以忍受。 Plan B,终究没有接受Plan A,选择回归自己的人生。 Plan A也收到短信,去向未知的世界远方。走的越远,才能越无包袱。

其实有点对接不上前几集铺垫的窒息感。出入些许距离。尚能接受。如果前几集像现实般中庸,传达的讯息会大大降低。 不咸不淡,没有壮烈事迹,琐碎一件件真实小事流逝时光是实际存在着的渡过。要你放弃一切,去拣另一样,你真的毫不犹豫的舍得吗。无数个堆砌的可能性,失去与得到,到最尾,主角接受每一种既定结局。 每一种结局,都没有确切的满意。正如人生的质地,厚重难测。坚实踏上去,感受它。 相信这结局,是众多结局分叉中被挑拣出来小小的一部分。或许,没有多么成功,不过是上海忙碌上班族中一员。或许,去另一地继续自己的故事。或许,碰到另一个对她好,又命大的人相伴一生。又可能,跌跌撞撞终于决定抱紧自己终老。

每个大方向上的结局,细微差别,带来不同体会与人生态度。沉浮于人世,天赋、机遇、努力,至少要拥有一样吧。但一样很难令人立足。所以要求标准提升越来越高,压力接踵而至。 有的人,呈现出来的,永远是人月两团圆的一面。好像没有什么痛苦需要承受,一切都已安排好,只等待准确履行。把所有负面的正常的讯息,当成是不可触的洪水猛兽。但我不是。唯一的权利,是情绪起伏的权利。如果连它都失去,便没有什么是自己可控。虽然听起来有点悲哀。 我们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肉体凡胎,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小苦恼,有生老病死,有家事心事。不是飘着的。很难被盖戳定性。但偏偏每个人给每个人打上虚幻的标签。无形中抹杀掉隐藏流动性。 生而为人,与其它事物相异的,是感知的能力。情绪是外部不可见的身体一部分,主导喜怒哀乐,行为动机。得到快乐,也承受相应的痛苦悲伤。还有感知肉体的苍老病痛。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绕过的真相。

趟过时间之河的时候,读懂了什么。 读懂了有些怀着共同爱好想法的人,隔着时空,依旧各自孤独。 读懂了假意真心不必在意,感到寒冷。 读懂了世间冥冥中因果循环,非肉眼可见。 掉进戏剧编织的罗网,即食滑稽的,知性温润的,豪迈洒脱的,忧郁暴戾的,不知看见多少真真假假的梦境。从来得不到的最渴盼,不能圆的最负累。和书籍不同的是,眼睛经受的强烈感官刺激直接反映到大脑,不只停留在想象层面。能够为着忘掉暂时的不愉,滑进被窝,去过另一种假设的人生,多痛快淋漓。即使一时的欺骗自己,在毫无逻辑的剧情里打转,都甘愿。从内里窥探出人性的一点点轨迹,人生的无常。 好的演技,当下可遇不可求。正如一个电影里面讲到的,现在的大家都不再那么认真,你那么认真做什么。我们都是小虾米,只是跟着揾食而已。 好的作品,需要好的导演,好的团队,好的剧本、摄影、创意。带来的体会只多不减。诚意是小部分,支撑在身后的是专业素养与行业责任。 需要轻松的可以放声大笑不经头脑思考的快感电影,逻辑不必经严密推敲只管戏虐戏剧效果的电影,脱离空虚,放低烦恼。 《门徒》前后,尔冬升点题的一句话是,“究竟人为什么要吸毒?直到昆哥和阿芬死后我才明白,吸毒是因为空虚。那么,究竟是毒品恐怖,还是空虚恐怖?” 被麻醉吸食吞噬的,是逐渐下坠的痛觉神经,还是对生活弃绝的麻木不仁。 也需要提点起激越情怀的造梦电影,明知不可得而为之的大无畏。要揭露隐喻黑暗,生活化,奇幻华丽到眼花缭乱,繁华落尽苍凉席卷,历史画卷般壮阔,披露细微情感,关注少数群体。 听一首歌大多只需要四五分钟的时间,看完一部戏剧,抓得到它的内核,时间要花费几十倍。歌曲是一种片刻到达的情绪,戏剧是刻骨入心的。两者是不一样的好。

喜欢以上这一段话,是因为它透露的天地开阔。 不想掺杂什么女权主义等大命题,只是挣扎在生活中,略微退步或原地踏步的瓶颈期比比皆是,持有一点微弱的信念,是支撑的所在。明白既不能完全为爱疯魔失去立场,亦不能丢弃组成自我的产物。而价值观人生观这个东西,好难讲。除去善恶之分,都站在各人立场各自成立,不涉及对错。 短时间内快速微缩人生,是戏剧的张力所在。 照见的,是无数蚂蚁一样的人群缩影。

公众号:歧照

 5 ) 一个老套的、现代版“妻道”的故事

前一阵刚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初看《荼靡》时,会感叹留在台北的郑如薇好像是台湾版的金智英——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否所有亚洲女性婚后的经历都离不开照顾公婆、孩子、老公?注定是一个不停付出、牺牲的角色存在?

《荼靡》在大陆的版本只有12集,花了一个周末看完,越往后看越觉得无奈,也忍不住感慨,方案B中留在台北的郑如薇并不是台湾版的金智英。

和韩国这部令很多女人大呼“觉醒”、“感动”的电影不同,《荼靡》这部电视剧虽然同样讲述了女性在面临婚姻、事业、爱情抉择时的无助与困惑,层次与深度却完全不同。

很遗憾,这么好的故事框架,主旨本可以升华得更高级一些,最后的落点却还是仅仅歌颂女性的牺牲与值得。

汤妈妈对待儿媳的刻薄态度自不必说,全剧中最令我无语的是方案A中汤父对自身经历的一段讲述。

在医院疗养时,汤父告诉儿子,汤有彦的奶奶并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而是他幼年时的邻居,因为膝下无子,当年对方随部队撤离大陆时,通过哄骗的方式把只有3岁的汤父拐骗到了台湾。

本是一段令人唏嘘的经历,汤父的结论却是“养育的恩情胜过血脉亲情,虽然她不是我的亲妈妈,但毕竟养育我长大,共同生活中积累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为了讲道理而硬拗道理的剧情令我深感“??????”

“养的恩情大于生的恩情”,所以就要对把自己从亲生父母身边偷走的养父母表示感恩?并且觉得对方的付出超越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这种立场与角度真的令人无语。

而汤有彦听了父亲的感慨后大受启发,决定去上海找PlanA中的郑如薇摊牌,竟然拜托当时有意接近自己的女生高小姐照顾自己的父亲两天一夜,理由是“父亲和高小姐很熟、很喜欢高小姐,找别人怕父亲不同意”……

就两天时间,就算汤母在生病,为啥就不能请个护工?

毕竟男女有别,让一个年轻女生来照顾自己行动不便的父亲,能提出这样的要求本身就不正常——不论是方案A或是方案B,汤有彦都是一样的幼稚,即使经历了家中变故,也没看出有什么成长。

在剧情中,不仅是汤有彦,连郑如薇都说自己去上海拼事业是“自私、任性”。

在故事的后半程,两位平行世界中的女主见面后互相指责,依然认为方案B女主的牺牲是正常的,而方案A是自私的。

可从头看到尾,真的想不明白一个女生选择发展事业而不替男友承担照顾病重父亲的重责是多么自私任性的行为——愿意为另一半牺牲自己的事业、前途甚至人生是伟大的,但并不代表不作出这样的选择就是自私任性。 不停越界、一味要求别人为自己无私付出,这才是真正的自私。

方案B中的郑如薇仅仅因为老公为庆祝结婚纪念日订了酒店豪华间就可以把这么多年的委屈、牺牲一笔勾销,继续踏踏实实伺候一家老小。

故事结尾,即使是卖了房投资老公开了设计公司,即使自己也在公司辅助老公工作、帮助公司运营,依然会在讨论过工作内容后被老公大呼小叫地指责:“郑如薇,你怎么还不去接仔仔?!”

然后我们的女主角马上一脸唯唯诺诺地出门去接孩子。

即使汤有彦声称非常爱郑如薇,但当他妈妈像使唤菲佣一样指使郑如薇干这干那的时候,并没有看他对自己母亲说过几句维护妻子的话。

而在方案A中,对女强人版郑如薇的设定同样令人失望,先不说经历有多狗血,多年后事业有成、经历准男友(抑或“准老公”?)车祸去世的变故后,痛定思痛的PlanA郑如薇告诉自己“要从哪跌倒就要从哪爬起来”——结果却是卖掉饭店回台湾找初恋男友……

我怀疑很多编辑都没上过班,都对职场女性或是女强人有些误解。

事业有成、眼界开阔的职场女性真的会愿意放弃一切只为找回多年前的初恋吗?

我不是女强人,只是个有些人生阅历的普通上班族,我都不会。

何况那时候方案A中的郑如薇才刚刚经历了准男友出车祸离世的打击。

而在与汤有彦复合失败后,郑如薇一收到总经理前任的暧昧短信,马上又二话不说去印度找她的这另一位前任复合……

只想说,编剧对方案A中郑如薇的描写太过于单薄苍白了,她虽是去上海奔赴事业,但观众看到的似乎还是萦绕在她心头的小情小爱,她并没有成长为强大的女人。

多年后事业有成,编剧却还让她不惜放弃一切回台湾挽回早已有妻有女的初恋男友。

而只要前任的两条信息,又能立刻收拾行装奔赴另一段感情。

这个强拗的剧情设定实在是让人觉得编剧对planA中的郑如薇太不公平。

虽然编剧在故事的结尾说两个方案的女主都有了好的结果,但其实暗示的还是方案B中家庭主妇版郑如薇的选择更正确、更幸福——当她看着床上睡成一团的儿子和老公,眼中全是满足。

尽管她的奉献对象们——公婆、老公、小姨子,对待她的态度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改变的只有郑如薇自己,因为经历过放弃与否的抉择后,她意识到了自己牺牲的值得与快乐(????)而完全不觉得婆婆对自己的刻薄是需要纠正的,老公是需要肩负更多家务负担与责任的。

在剧中,所谓的“一团和气”似乎比女人的自尊更重要。

只想说,《荼靡》用一种很新颖的形式讲了一个老故事——一个老套的、现代的台版“妻道”的故事。

这个早于《82年生的金智英》的电视剧本可以也有一个更高级的主旨与落点。

但它没有。

看到最后,为它看似圆满的结局与设定,忍不住感到唏嘘与失望。

 6 ) Two Me

      两周前被安利了台剧《荼蘼》,大概是对片子的主题产生了共鸣,一口气看完了前三集,一般我是不会在一部剧还没有完结时就写剧评的,怕被打脸,但这周更新的第五集实在是有烂尾的趋势,再不抓紧前面的感觉写点什么,估计下周大结局后我就真的什么也不想写了,若真如此,又觉得有点可惜,毕竟前面几集倒是真的有被触动。

     就在敲下前面这一段文字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出冒出一个问题:我想要写的到底是这部剧讲述的故事,还是我透过故事看到的自己。

     亦或是,只是想要絮叨剧中所呈现的那些人生感悟。

     比起以往台湾风靡的偶像剧热衷描述的情情爱爱,《荼蘼》就像一面冰冷清晰的镜子,照出你我现实中的样子:我们面对选择时的彷徨,我们选择过后的悔意,我们站在此岸望彼岸的期许。

      剧中摆在郑如薇面前的是两种选择,Plan A: 自己一个人去上海,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郑如薇。Plan B:留在台北,选择爱情选择陪伴,选择一个陪自己吃晚餐的人,与此同时选择和那个人一起承担“意外”后的生活重担。整部剧便是将这两种可能展开,用平行时空的叙事方式,把选项A和B对应的答案呈现出来。

      选择之后,Plan A里郑如薇独处异乡,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男友移情别恋,两人终因异地而分手,如薇和总经理开始地下恋情,以为会变成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烂俗戏码,结果总经理卷款潜逃,留给她的是一堆人生经验和一箱子人民币.....Plan B里如薇辞掉工作,照顾男友瘫痪的父亲,顺理成章因为意外怀孕成为家庭主妇,开始如前辈张姐描述的那种牺牲自己的生活.....Plan A里爱情的种种意外和坎坷,Plan B里一腔斗志敌不过现实的琐碎,人生中的阴暗与狼狈在剧中被赤裸裸地表现出来——《荼蘼》这部剧毫不怜悯地给我们展现了生活的诸多无奈。
  
      剧中有一句台词反复出现多次——“如果可以,真的好想,在知道答案以后再做选择。然而这一切只是妄想。谁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张地写下,那唯一的选择。”

      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郑如薇的人生,但却面临过和她一样的处境,选择时的彷徨,选择后的悔恨,以及面对意外时的措手不及。最近这几年,我总是在想,如果能重新走一遍前面走过的路,生活是不是会过得好一点。15岁时选择的学校,18岁时放弃的梦想,20岁时遇见的那个人....我清晰的知晓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一定会毫无犹豫选择另外一条路,却依旧会怀疑另一条路是否会如我所想的那样美好。编剧徐誉庭描述《荼蘼》是她在50岁的时间点上,“想和女孩子们分享的,很重要的姐妹经验谈”。她把人生的两种选择一一展开,告诉我们: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注定了艰辛和有所失去。冰箱说这句话让她想到了电影《七月与安生》里面,七月的妈妈对她说:过得折腾一点,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但其实,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都是辛苦的。无论是《荼蘼》还是《七月与安生》,亦或是我前段时间看的玛丽·麦卡锡的《她们》,时代不同,故事不同,讲述的是却是每一代的女性都可能面临的困境:婚前性行为、不靠谱的男人、事业与爱情的冲突,梦想与家庭的矛盾.....女性作为第二性角色,生活中存在了太多无奈和牵绊。人生的控制权彷佛并不在我们自己手中。

      剧中郑如薇的那段关于“稍微”的独白精准地描述出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愿:“事业稍微有成就,生活过得稍微精彩一点,日子过得稍微让别人羡慕一点。”犹记得15岁时我狂妄的认定我这一生终将倾倒众生,18岁时我怀揣期望与不甘相信自己一定会实现梦想,总是憋着一口气想要让自己过得更好,却在人生某一刻开始接受自己注定平凡,倾倒众生实属不易,接受平凡却又觉得不甘。于是就这么一边在失望中挣扎,一边痴想选择另一边的生活。

      2008年的时候,天涯有一个很火的帖子,叫《我要回到1997了》,底下的回帖大多都是让楼主帮忙带话给曾经的自己做改变,前几天豆瓣上又看见一个类似的贴,叫《如果回到20岁,你会做什么》。无论是8年前的回帖,还是8年后的回帖,大家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美好,希望能够改变曾经的选择,然后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歌里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而现实中求而不得终究是一种悲剧,所谓求而不得,不过是现今得到的种种无法匹配自己曾经的期待。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告诉我们:“你的此处很美,但你自己却浑然不知,或者根本不懂珍惜,但当别处成为此处,你又会渐渐失去当初的感觉,继而厌倦,又开始寻找新的别处,永不满足……”人生不过如此,选择了的会后悔,放弃了的会遗憾,总想让自己的人生尽善尽美,然而完美只能是一种理想而不可能是一种存在。

      按照剧情现在的走向,导演似乎想要告诉观者,世事岂能尽如人意,无论作出哪一种选择,最重要的是珍惜当下。而活在当下需要的是面对现实,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好悔恨的,既然人在不如意的时候时常常会后悔自己的选择,那么就努力让自己当下过得如意一些吧。

      我曾把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句“选择你喜欢的”奉为人生准则,横冲直撞这么多年,终于明白,原来后面那半句“爱你选择的”才是生活教会我们的。

 短评

汤爸爸好人,教出来一双儿女自私 怯懦 ,真的很像汤妈妈

6分钟前
  • partir
  • 推荐

方案B 就是很恶心啊,事业、自我全部奉献给了丈夫的一整家子人,从早忙到晚,谁都可以对你呼来喝去,所有家务活都是你的分内之事。然后,这一整家子人,一年到头可能给你点小甜头,就营造出一幕苦尽甘来的伪温馨感,好像就为了这一点点甜头,放弃了那么多都是值得的。(恶心

9分钟前
  • 不知名热心网友
  • 推荐

我真的好久没有看台剧了,就这部剧来说编剧和导演功不可没。还是要感叹一句,杨丞琳即便到了这个年纪仍像个少女。前面边看书边看剧,看的不太认真,可是当郑如薇绝望的说出“因为你委屈所以我就没有委屈的权利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需要再看一遍。

10分钟前
  • Flamingo
  • 推荐

去它的Plan ABC 人生更重要的是学会一个人好好吃饭

15分钟前
  • YvonneKeh
  • 推荐

总而言之,远离“孝子”就对了。

1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其实就是想说,无论选择了哪条路,都会有艰辛和收获,人生原本就是充满了酸甜苦辣咸的,本来想扣一星,念在给了PLAN A一个还算可以的结局,喜欢A的原因,可能就是生活中绝对不会出现这样长得帅还会教你各种东西并且留一箱子软妹币在你家的总经理的!

23分钟前
  • 遥望晚霞
  • 力荐

看到第四集,有点俗气,期待后面选择PlanA面对的是在大城市独自一人,最后感情被消磨殆尽,然后哭着后悔说为什么没有珍惜曾经拥有的;而现实中的PlanB也是把拥有的一点点耗光,想着当初为什么没有放下一切。如果着急追着幸福,那最后的幸福往往让人失望,反正都会失望的,就做当下最想选的那个吧。

25分钟前
  • 缺觉星人要充电
  • 还行

编剧太爱男主角,用了两个结局粉饰太平,就是不肯承认,与方案A、B无关,不幸福的根本是男主角不好。

30分钟前
  • 张R
  • 还行

剧情很拖沓诶。不管planA还是planB,汤姓一家都是渣好吗。还有啊,为什么女人一定要用结婚和爱情来衡量幸不幸福啊。女主所有的不幸福其实都是因为汤有彦吧。所以她根本不需要ABplan,她只需要离开这个男人

34分钟前
  • 欢尼
  • 还行

编剧好厉害啊。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好多自己的影子

36分钟前
  • 抠脚小学姐
  • 力荐

无论人生的选择是什么,都会对想象中那个没有被选择的自己心怀不甘和怜悯。

37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你好,我在方案A。【2016.11.12】

41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即使是作为粉丝也要感叹杨丞琳这些年的变化,不管是演技还是气质都提升了好几个层次,时间在她身上沉淀出一种倔强又清新的美。她用她的方式,默默的就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对于演戏,杨其实是有天赋的,但十年前的她绝对演不了郑如薇。而现在,剧里的表现真的不用我废话了吧。第三集演技盛宴。

43分钟前
  • All-Greek
  • 力荐

无论是planA还是planB,编剧都有美化之嫌,现实中,去上海的郑如薇很难遇到那么倾囊相授的人生导师,不会那般容易的平步青云,衣锦还乡,留在台湾的郑如薇,如果遇上丈夫出轨,就是完败,现实中的男人,有没有像汤有彦那么“良心发现”就不好说了。

46分钟前
  • 满架蔷薇一院香
  • 推荐

看了又看,本能的討厭方案B,也許是誘發自己討厭是如何的討厭「平凡」,誰都不想在機會面前膽小,你是甘於平凡的人嗎?

49分钟前
  • NON
  • 力荐

好看在哪里、、、剧情这么冗长无聊。。。┑( ̄Д  ̄)┍

51分钟前
  • alice
  • 较差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要戴好套。杨丞琳演技太棒,尤其是哭诉孩子那段,他应该是希望,而不是意外,他应该是欢欢喜喜迎接的小生命,而不是生活中突然降临的拖累。可好多年轻妈妈,为了那一条意外到来的小生命,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牺牲一生,从此乱七八糟,一步步逼着走到糟糕的境地。

53分钟前
  • 毕业在世界杯
  • 推荐

结局差评!为什么生命中一定得有男人才叫幸福啊!还有,那个牺牲自己不被感恩连生孩子都没人管的版本居然也好意思说幸福哦?而且的确精神出轨了啊!

57分钟前
  • 顾老肉
  • 推荐

超写实,到底是不能跟你一起吃晚餐比较遗憾,还是不能实现个人价值比较遗憾,真的是终极难题

58分钟前
  • 七几
  • 力荐

不管结局怎么给你喂糖,你要知道最苦的况味才是生活真正的底色。两个衰人硬要在一起的负能是核爆级别的。一个有勇无谋,一个心智摇摆,外无能突围,内无力弥合。凭什么在一起。人靠惦记和搜刮过往的小感动来撑起重生活,是最欠扁的那一种。迟早被碾得魂飞魄散。有资格与生活和解的起点是拥有自知之明。

1小时前
  • 昆汀的影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