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

爱情片大陆2021

主演:徐峥,马伊琍,吴越,倪虹洁,周野芒,黄明昊,王影璐,宁理,张芝华,吴冕,冯玛娅,哈姆扎·穆罕默德·纳吉·萨拉米,孙思瀚,赵胤胤,卫莱,赵国云,杨蔚岚,白红卫,史航

导演:邵艺辉

播放地址

 剧照

爱情神话 剧照 NO.1爱情神话 剧照 NO.2爱情神话 剧照 NO.3爱情神话 剧照 NO.4爱情神话 剧照 NO.5爱情神话 剧照 NO.6爱情神话 剧照 NO.13爱情神话 剧照 NO.14爱情神话 剧照 NO.15爱情神话 剧照 NO.16爱情神话 剧照 NO.17爱情神话 剧照 NO.18爱情神话 剧照 NO.19爱情神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04:41

详细剧情

  离异多年的画家老白(徐峥 饰)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同样离异,带着一个孩子的李小姐(马伊琍 饰),老白对李小姐一见倾心,可是李小姐似乎对这段感情有所顾虑,一直止步不前。老白在家里开设了美术班,教成年人画画,格洛瑞亚(倪虹洁 饰)是他的学生之一。热情奔放的格洛瑞亚虽然已经结婚,但是丈夫远在国外常年不回家,她似乎对老白有着超越了师生的感情。  蓓蓓(吴越 饰)是老白的前妻,两人虽然已经离婚多年,而且是蓓蓓背叛了老白,但老白的母亲还是希望两人有朝一日可以复婚。在上海的弄堂里,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徐徐拉开序幕。

 长篇影评

 1 ) 上海神话

网暴事件过去一年了。至今每天依然收到相关提醒。看来我应该每年都来给这片沪性战场烧个香——

本以为是上海独立女性的赞歌,没想到是洋房老男人的艳福;

本以为是海派爱情的再现,没想到是老帮菜以睡到欧洲女明星为谈资的“神话”;

这部片子迎合了两种思想:伪女性主义、伪资产阶级;

伪女性主义在这部电影里大放异彩,实际上是男本位文化具有弹性的证明,它最终指向消费主义,例如片种女主角仿佛要踩着Jimmy Choo,才有资格走入新时代;

伪资产阶级精神上老想脱亚入欧,却根本没搞清楚(或故意不承认)他们的第一桶金必然来自体制红利,这帮人到今天改头换面,觉得自己能代表资产阶级文明了,可笑虚伪至极;

越骂我越不会认输的。时代的底色最终会泛上来,咱们走着瞧。

最后依然不能忘记向吴越、吴冕、张芝华三位上海女演员鲜花~

2023.1.20

以下是2022.12.26的正文,当时曾引起针对我的大规模网暴。

—————————————————

本来写了一篇正经影评,列出了一些疑问,但想想又删掉了。

因为我想,导演又不是上海人,没有义务对方言做正本清源的工作,所以生硬的书面语与真实口语之间的割裂,造成洋泾浜般的尴尬,无所谓的;

因为我想,这就是部商业喜剧,放了点文艺梗佐料,没有义务去理解住在五原路独栋老洋房的人和路边修鞋匠之间的阶级差异决定他们不可能这样对话,尽管这两人已经触及整个上海移民史及背后更大的社会结构演变,是一条幽深的峡谷,但既然导演选择轻轻掠过,那也无所谓的;

因为我想,虽然它打着女性主义卖点其实烘托了清纯可爱的中年男性,高光时刻全部在上只角的精致从容的男人身上,但反正观众就图一乐,听听噱头和金句,自以为自己被取悦,也无所谓的;

因为我想,导演也不是社会学者,所以三个女人就算一个文艺腔,一个十三点,一个出轨妻,都能牙尖嘴利一起嘲讽男人,用这种浮夸和脸谱化的形象塑造所谓的新女性,也无所谓的;

因为我想,导演不过三十岁,她对人生悲剧的理解或许也就是突发地死去一个朋友,而男女之间的犹疑猜忌,世情的荒诞,可以用文艺机灵的段子包装成一种戏剧化“刻奇”,从而已感觉不出一丝伤痛…倒也无所谓。

但是,抛开电影,我还是会想,上海究竟应该怎样书写?对这一点,我还是有所谓。但只是对自己,不对别人。

今日上海人口两千多万,面积6340平方公里。而在方圆不足两公里的上只角,在上只角能继承独栋房子的人,或者八十年代就能自费出国结果没有黑在那里还回来的人,大约占了多少?手头没有数据,但是估计像大熊猫一样稀少。那这只大熊猫背后的社会信息是什么?如果我要写这么一只熊猫,势必做足功课,找到必须写他的原因,而不是直接拿过来就用。因为“特色”与“典型”,是不能搞混的。

就好比,虽然熊猫是四川的特色,但四川马路上是看不到熊猫的,熊猫的喜怒哀乐,也和四川人无关。写熊猫,你足够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不是个案研究,而自欺欺人地说它就代表四川人,那么这就是在隔离和扭曲一个城市的真相。

生活经验告诉我,长期住在上只角的外地人,常常比上海人还看重区域鄙视链。因为社会差异化满足了急于改变命运的这批人的优越感和虚荣心。人人都想做那只被捧起来的熊猫。于是他们眼里的上海非常清晰和简单,像三明治一样分好了层次,商业喜剧只需要把里面那一块最值钱的奶酪挑出来,声称这就是上海神话。

因此,上海从来不缺少神话。上海缺少的是真正的典型人物、典型生活。绝大多数老上海人都经历过时代的重锤,不可能像民国老克勒那样优雅文艺、会说法语,他们只舍得吃便宜的仿制西餐,实际上却不怎么懂西餐里的各种门道。他们始终附庸风雅,始终小资,是因为他们在赤贫时代要为全国创造财富,可致富后又被嘲笑抠门算计。于是他们的不安、愤怒、彷徨和局促,就会自己隐藏起来,很少被看到。上海人的尴尬龃龉甚至比那些县城里的农民更少被看到,因为高楼越多,阴影就越深。

但是神话的营销越来越重要,甚至盘活了相当体量的经济。于是,属于上海的那些典型痛苦从某个时刻开始,在文艺作品中被全面地掩盖、模糊、消解、忽略了。电影观众只想要麻醉和愉悦,创作者也都知道电影最终不过是多方权衡利弊的结果罢了。而导演曾经骄傲的不妥协,原来只是一场卧薪尝胆的表演,是为了在电影闯关游戏中吃掉商业喜剧的一桶桶金币。

呵,扯远了,我又不需要北电文学系以我为荣,我有什么必要掼浪头?

但我终于明白,对城市书写的停止,不是止于方言的消失,而是止于再也不写这里的人真正的痛苦了。《孽债》和《股疯》即便是普通话演的,也无损于他们的良心。而诸位上海老戏骨在这部电影里,操着已经有点隔生的沪语,最终只是给某种上海神话锦上添花罢了。

———

作为一篇critical writing,最后引用一段别人更透彻的话:

一种乌托邦式的创作,然而乌托邦的动人之处在于它们往往寄托在乌有之上,或者说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悲剧性。但是,片中小团体的存在基础却是实打实的,即两名不讨喜的母亲最在意的财富资本(即使是被迫忍受与母亲同住的女主也有能力搞定外滩展馆。)故事最后的那个底包,那段在片中令人心驰神往,闻者落泪的讲述,证明了这并非一种真正的进步书写: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念念不忘与一位极度美丽,并且极度具有名望的欧洲女影星的一夜情。

 2 ) NO.59【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周限定观影——《爱情神话》

人到中年,可以不顾生活的一地鸡毛,只去简单地谈个恋爱吗?

第59期放牛班的春天周限定,年轻人来品品中年人的甜蜜与苦涩。

《爱情神话》豆瓣开分8.1,一路上涨到8.4,影片之外还发生一点小插曲,相比另一部年度惊喜,风浪并不算大,还是希望大家要抛开非电影因素去享受一部电影,“荧幕里的故事就留在荧幕里不好吗?”(鬈毛毛)。关于这部电影的好已经有太多人称赞了,可以发现,除了“灵啊”,在评论中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年底惊喜”(来人呐,谁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

为什么本片是个惊喜? 首先,由于《平原上的火焰》撤档,几乎所有人看衰这个圣诞档,我都打算提前写2021院线总结了,结果突然杀出个年度最佳的种子选手,惊不惊喜? 其次,“生活不是费里尼的电影。”(奔兔吉尔),但导演敢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碰瓷”费里尼的电影,还“碰瓷”成功,相比《关于我妈的一切》之流,惊不惊喜? 最后,故事一反中年爱情片鸡飞蛋打的特点,用接地气的台词串起每个角色的感情,表现了当代中年离异男女啼笑皆非的互动,放在王朔之后的国产院线片序列中都算佼佼者,惊不惊喜?

拿全员到齐的那场饭桌戏举例说明剧情上的惊喜。 老白约李小姐来家期待感情更进一步,但应门而去发现来的是哭哭啼啼的格洛瑞亚,期待落空,危机来临,直到李小姐登场,观众关心的是老白如何让格洛瑞亚离开,但李小姐如约而至,气氛瞬间紧张,观众还在期待老白如何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此时老白前妻杀来,而在观众担心故事往闹剧方向时,损友老乌嘻嘻哈哈招呼大家落座,不速之客接连而至,一场精心准备的约会变成大锅饭,但饭桌上的绵里藏刀、妙语连珠,却让观众大呼过瘾。“最爱第一场饭桌戏,群戏拍得真的好棒,台词写得也精彩。”(starlight.) 整场戏节奏控制很到位,每个人都很有戏点,比如野猫剩饭那里,Gloria和老白同时反驳,给了李小姐一个看戏的表情,比如讨论女人这辈子完不完整那里,两个外人说的起劲,却给了一个蓓蓓尴尬而若有所思的表情,台词的准确,镜头的准确,惊不惊喜?

除去惊喜,本片强大的剧本探讨了两个问题:

第一,中年人配不配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中年代表情欲衰退,不意味会丢掉爱的能力,只是成本太高,不会轻易付出,片中几个角色在感情中的算计和犹豫,正表现了中年人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不计后果地说爱,反倒会在暧昧中如履薄冰。以老白为代表的中年男性并不是吃锅望盆的那类人,因为本片设置老白从始至终只想跟李小姐更进一步,所以“一男三女”的戏码不显油腻,突出他对爱情的定义。相对的,老乌这类花花公子,不断换女友只为填补“索菲亚·罗兰”留下的空虚(或只是吹牛掩饰自己),他对爱的理解好像更深刻,所以核心问题会变成你相信老乌说的故事吗?再换句话问,你相信爱情是神话,还是一个笑话?因为有人证明老乌曾被赠予欧洲房产,所以本片叫《爱情神话》而不是爱情笑话,也因此灌了我们一口不咸不淡的鸡汤,“不管几岁,爱情万岁”。 “也许等我到了某个年纪我会相信索菲亚·罗兰的故事,会期待爱情有神话。”(Fairy🍹) 另外一个中年男性形象小鞋匠清心寡欲,因为背景相对模糊,不好判断,小鞋匠在老白迷茫时提点一二,仿佛爱情中的高人,可以看出他是鼓励去爱的,只是自己不爱,也许他才是最理解爱情的那个。

而女性角色更突出这个主题:中年人值得一场认认真真的恋爱。

第二,造反的女人才完整 “老白是点,带我们看见不同女性的面,看她们的交流,看她们的生活态度。”(叶底藏花) 导演邵艺辉用她的敏锐和故事构筑能力表现了离异中年女性的恋爱现实,凝视了男性的凝视。故事以老白的视角出发,走了与《爱情呼叫转移》相反的方向,随着三位女主角的陆续登场,我们发现一直主导生活的白老师突然变成被动而没有选择的老白,男性表述在三位当代女性中玩不转了,导演借助这个故事讲明白了另一件事:当中年男性评判中年女性的同时也在接受中年女性的评判,尤其在徐峥这个符号性演员在电影中替广大男导演向女性道歉的时候,这个主题尤为突出。 自强自立的李小姐,敢爱敢恨的格洛瑞亚,质疑男性特权的蓓蓓,三个女性角色十分令人信服,她们不是时刻把女权挂在嘴边的女性,她们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女人,而是打破了传统社会枷锁的完整女人。造反只是相对男权社会来说,对于自己,她们只是做自己而已。

“疯也是正好,灵也是正好。”(tangerine)

本片被诟病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腐朽,可相对骄奢淫逸的古罗马,本片对当下上海市井中年饮食男女的塑造不可谓不成功,需要注意的是,这类离我们生活很远的角色却能让我感到“人”味儿,导演说灵感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很有温度,要比那些卖惨电影真实得多,比如最后大家一块看费里尼的《爱情神话》,观影状态实在太写实了,“最后以看不懂原版电影而收场不落俗,没陷入自我感动的怪圈。”(mdr skywalker)。 本片采用全片沪语对白,也绝对算得上优点,或许也是导致上海本地以外票房不高的原因之一,相比粤语,“沪语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没什么共鸣点。”(浪漫血液)虽然没有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没有生存压力,但作为外地人去看本片,听着吴侬软语,会有切身实地观察他们生活的感觉。“在没有快节奏生活没有高楼林立的上海,且看她的烟火气从小洋房从街头巷尾从指缝中袭来,轻盈曼妙、风趣从容。”(故景丰)

真正称得上问题的,是它的散装叙事,作为处女作,电影有很多方面的不成熟,部分段落不够电影化表达,唯一印象深刻的调度,就是老乌诉说自己那段,从特写拉到全景再回到特写那里,电影质感不够强,全都是电视剧化的角色底调。 另外让我不适的是好听的配乐,出现得太频繁反倒打破了那种舒适感,应该多收录些市井环境音。

本期周限定共20位团友参与评分,平均分7.72分。 本期团友评分及完整短评:

@叶底藏花:8.5/10 生活里哪有这么多爱情神话。全程沪语不是观影障碍,反而更能让我们去进入那个时尚又有烟火气的上海,去感受精致而又世俗的上海生活。老白是点,带我们看见不同女性的面,看她们的交流,看她们的生活态度。而我们也终于在电影里看到属于这个时代真正成年人爱情。生活饭桌上的交锋,美术馆里的“道歉”,以及其他的妙语,都让我全程笑得前仰后合。看完谁不会去感叹一句太灵了呢。

@Anyslus:8.5/10 尝过爱情的苦,也体验过爱情的甜。鞋子难辨真假,故事难知虚实。可以为爱而死,亦可为爱而生。电影看不懂可以快进,感情要长久却不能急于求成。哪有什么爱情的神话,只不过需要我们用心慢慢经营。

@starlight.:8.5/10 即使带着很高的期待值去看也依然没有失望,虽然不清楚上海土著会有怎样的观感,但作为一个暂时生活在这里也很喜欢这座城市的外地人确实是看得很开心很舒服。台词能够做到密集且足够口语化已属不易,内容又丰富有趣更是增添好感;几乎全员演技在线,原本很容易令人感到不适的角色也因为演员们足够自然顺滑的表演而展现得让人喜欢。最爱第一场饭桌戏,群戏拍得真的好棒,台词写得也精彩;美术馆会面一段的光影与调度也蛮惊喜,有种舞台剧的既视感;另外片中每首bgm也都超好听!结尾部分为了顾及全面倒是略显啰嗦了些,但还是有想打五星的冲动,当然,如果白鸽这个角色能换个更好的演员的话。

@ 🍑Polaris.J:8.5/10 太灵了啊!喜欢,今年国产院线最佳,内地电影之光。可惜上海的电影没在上海看…今年学了不少上海话竟然能听懂很多了~熟悉的街道,永康路等,还有TeAmo的tango店,竟然是我去学过的那家。应该是上海最有名的tango舞会的地方了,不过不适合去学习,镜子真的很小!餐桌戏离婚局开始就特别妙了,邵艺辉牛蛙,让徐峥代表广大男导演给女性道歉hhh,调侃自己买电子烟,厚积薄发真的厉害。喜欢老乌的浪漫形象和鞋匠的哲学形象。坦然面对生活中不高级的东西,一个生活化的没有高楼大厦的市井上海。女性意识,女性自己定义自己。三位女性都很酷,也变成好友。去除性别刻板印象,比如懂美妆爱化妆的男生和不化妆酷酷女孩,老白最后也用了护手霜。看老白做菜莫名地舒适,可能和自己最近学会做饭了有关,甚至还有点上瘾…然后我真的很喜欢上海男人

@浪漫血液:8.5/10 偶然与想象,纠缠与分离。是谁疯疯癫癫泣诉往事是假,是谁踉踉跄跄笑谈爱情是真。一曲歌短,一夜情长,睡着在影院里的梦,迷失在城市中的人,去哪里寻一座喷泉。

@奔兔吉尔:8.5/10 生活不是费里尼的电影。

@mdr skywalker:8.5/10 果然是年末惊喜多,关于爱情的那些事被导演和编剧融进了台词和情节中,充分融合上海的市井气和知识分子的小情调,观感上很舒服,方言很加分。三位女性角色的塑造非常出彩,坏掉的高跟鞋用的巧妙,饭桌和画廊两段对话戏写的太猜彩,结尾老乌的故事既大方致敬了原版电影,还巧妙点了题,最后以看不懂原版电影而收场不落俗,没陷入自我感动的怪圈,作为处女作完成度非常好,推荐一看。

@Fairy🍹:8/10 可能是最有欧洲电影气质的国产片,很灵很有趣,上海市井和小资的完美融合,浙北人民的胜利!(真喜欢沪语) “这故事好听吧,是我编的。”你说我信吗,说实话没有,但也许等我到了某个年纪我会相信索菲亚·罗兰的故事,会期待爱情有神话。 这个电影好吗,好像也没有那么完美,但是舒服,很舒服。

@tangerine:8/10 关于爱情那些点点讨论,认不认同其实都好,鞋匠那句话说的挺好,没有值不值得,只有喜不喜欢。导演确实是博学多识,文艺范儿举手投足间俯仰皆是,还不忘夹杂点市井气,啥都有一点,疯也是正好,灵也是正好,那些东西看似都是曾见过的,却都不在意料之中。

@故景丰:8/10 布尔乔亚也有春天,灵巧且不失个性的年度院线惊喜之作。在没有快节奏生活没有高楼林立的上海,且看她的烟火气从小洋房从街头巷尾从指缝中袭来,轻盈曼妙、风趣从容。由演员的妆发衣着突出人物个性,女性角色是为最大亮点,她们可以说出“我只是犯了一个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可以在小聚酒醉后的早上给男人模棱两可的微信转账。导演的反传统类型小手段在这部电影里的确用的是得心应手,更不说那些四两拨千斤的趣味梗。两场饭桌戏无疑成为爆点,争锋相对的、戏谑嘲讽的、情意绵绵的,坦然又精准。这部电影的调性像下午茶或者似afterparty,轻松一点去看,也许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或者说仅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也便足矣。 “希望尽管会令人上当,但它至少能带领我们沿着一条轻松愉快的路走到我们生命的终点。”

@大宝魚:8/10 乌是没有脚的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

@亲切的昊子:8/10 观感全程轻松惬意,市井气息和小资情调相得益彰,对白处处彰显生活的精髓和真谛,几段人物关系和情感也相当深刻铭心,还有方言魅力的加成,不愧为年度惊喜。

理易封:8/10

@wild life:7.5/10 年度喜剧 人物写的太灵了,就是活,从里到外都透着机智,还不是抖机灵,是因为每个角色是真正有智慧,会反击,会思考,有感情,不是一种呈现观点的工具,实在很难想象徐峥和周野芒的角色要是换个男导演或者普通导演来拍的话估计直接油到爆炸,其实邵艺辉这片里想输出的有点多,还好这些角色的点全弥补上了。 不得不说它贡献了自《让子弹飞》之后我看过最牛逼的一场饭桌戏,诶我实在是太牛逼了,尤其是那举一反三的台词,直戳笑点,后段美术馆的片段也很精彩,伴着巨大的红色灯光,三人分别谈着当代两性议题,不得不说这两场戏给全片加分不少。 导演还挺会自嘲,借着角色不仅吐槽自己,还直接吐槽自己老师们,实在是牛逼。 就是剪辑实在不太好,有的转场非常不自然,这种感觉出现了三四次,希望导演下个戏可以改进一下。

@一级特工:7/10 喜提四周黑边,但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好像并不需要特别在意。很适合像结尾的主人公们一样,聚在一起,用家庭影院,边吃边看,看的时候也可以快进哈哈哈哈哈哈。

@笑语在午夜场:7/10

@二十. :7/10 今年的最后一场影院观影,用这部美妙的《爱情神话》来做结尾也许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一个虚构而成的爱情故事,一段迷茫有趣的找寻之旅,一次轻松自在的观影体验。属于上海人的生活化影像,是博学多才的杂家老白,也是能说会道的乐观老乌,是三个女人间的勾心斗角,也是年轻情侣们的打情骂俏,是小弄堂里面的过往云烟,也是饭桌上的欢声笑语,是生活,也是幻想。也许我们都看不懂费里尼的“爱情神话”,但是对于情感我们都有一种共通的内心感触,那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语,也是日久生情的探戈舞步。属于爱情的故事还在谱写,属于神话的预言还未到来,我们的生活当中还充满着质朴的气息,那是文艺的绘画,也是一夜的情欲,在晦涩难懂的影像面前,一切日常性的话语都是最有趣的存在,绘画来自日常,电影源于生活,而我们永远是荧幕前的观众,享受此刻。

@要丸:6.8/10 中国难得的城市电影、爱情电影,哪怕是离我有点距离的上海local老克勒的小布尔乔亚生活,我还是要点个赞。其实以前我们也有很多城市电影,但现在这种市井,人味,暧昧正在被某种大力量给消解和同质化,就像老乌说的“这地方我是越来越呆不下去了,我要走了。”最后索菲亚罗兰的噩耗送走了老乌,也送走了一个romantic时代,毕竟生活哪里有什么神话啊! 灵是灵,就是前面也太不电影了,内容也很空,全都是电视剧化的角色底调,人设感太过了,目的性太强了。直到后面美术馆三人戏之后才开始逐渐电影和真正灵气起来,之前是只有台词灵,但这种灵气在华语商业片范畴里确实是数一数二了。

@野凡:6/10 韩寒初次执导电影,把自己在生活中不同瞬间蹦出来的段子当金句放在电影中成了主要脉络去串连整个故事。邵艺辉执导处女作,将自己积累了小半辈子的品味一股脑塞了一大半进去。音乐塞得太满,趣味也显得私人。平时的许多见闻或者是没有直接展露的不满,也借由电影人物的行为与语言进行较为直白的讽刺,所以偶尔跳出几个格格不入的讥讽向段子,似是想以小巧之姿表露生活愤懑。此外迷影向相对浓郁,但是在侯麦的电影中,人们谈论艺术与电影总是水到渠成,人们不会觉得刻意,而本片则不。

@鬈毛毛:5.5/10 不喜欢散装叙事,但肯定影院需要这样的电影。舒适的观影体验,不太成熟但不带工业感的行云流水太难得了。离别的悲伤刚刚好,读不进费里尼的大众仍一样,让期待着大道理和深层次观众落空去吧。不是那种导演按头接收信息的电影,所以某一观众的如何不认可、无共鸣之类都不会对另一有过多影响:荧幕里的故事就留在荧幕里不好吗?老拿现实抨击他干什么。

感谢大家收看第59期春天的放牛班周限定,这是一个无门槛、无下限,注重观影及观影以外所有快乐的观影团,我也不知道现在还收不收人,具体请咨询@鬈毛毛

 3 ) 王路:《爱情神话》的神话

不聊《爱情神话》的爱情,聊神话。

李小姐说,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挣到一百万是不完整的。

李小姐穿的什么鞋?差不多两万块的。好比穿两百块钱鞋的人说,这辈子没挣到一万块是不完整的。或者穿两千块的鞋,人生目标是挣够十万。真是蛮难为她的。尤其难得的是,她居然知道淘宝同款价。比尔盖茨曾在一档节目里,被主持人问起日常用品的价格,牙膏薯片那些,他猜得很离谱。

照李小姐的消费水平,照她见过的世面,100万后面加个0怕也太保守。但没办法,虽然编剧十分清楚,但顶破天也只能让她说到100万,不能再多了——再多,观众就要减少对她的好感了,因为阶层差距会更分明。虽然打工人也能偶尔奢侈一把,但两万块的鞋子对李小姐来说不是奢侈,只是日常。

更难的是,让李小姐说出鞋子是一两百块淘宝买的。这不关乎她喜欢不喜欢白老师。就好比问自负的书法家临谁的字,说庞中华或田英章,问傲岸的诗人读谁的诗,说汪国真或舒婷。这是很难为情的。有钱人也会穿便宜的用便宜的,李嘉诚也会戴块破手表并经常告诉别人表有多便宜,但他绝不会说戴的是低仿。便宜本身没毛病,“仿真货”是有毛病的。要强自尊的女人会爱一个男人,但让她扮低品位就难了。现实往往是,恨对方怎么不提高品位来匹配自己,所以这是神话。

《红楼梦》里,傻大姐捡到一只春意袋,王夫人料定是王熙凤丢的,气冲冲去找她,王熙凤一句话就把自己择清了:太太细想,这香袋儿是外头仿着内工绣的,连穗子一概都是市卖的东西,我虽年轻不尊重,也不肯要这样东西。

王夫人马上明白,哎呀,我真是气糊涂了。——王熙凤能要仿真货吗?

格洛瑞亚给白老师转钱,转了多少我没看清,印象中是2打头的五位数?那她编老公赎金的数也有点太低了。她去KTV消费一回,不管叫一堆小生陪侍的钱要不要她出,单看拿话筒唱歌的气场,赎金才五位数,确实有点神话的意思。

弄堂口的补鞋匠也是,闭着眼睛闻闻就能知道各种名鞋的真伪——不经手那么多真品,怎么鉴定呢?经手那么多奢侈品,怎么还在路边摆鞋摊呢?除非真实身份是个演员,为了体验角色,或者是个研究生,为了写学位论文。《水浒传》里潘金莲对武松说起武大:“他晓得甚么!晓得这等事时,不卖炊饼了。”

白老师也是,穿最便宜的裤衩,净买打折货,这种房东居然长年免掉租客房租,还允许租客往屋里带陌生女郎,也是神话了。

白老师、李小姐、格洛瑞亚、补鞋匠——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人,都持有平民消费观。这种平民消费观就好比,随便一个留学生到欧洲,都有机会跟最当红的明星睡觉,睡之前她殷勤帮你指路,睡之后她带你去梵蒂冈给你当免费导游。

极其奢侈的事情,在《爱情神话》里,被标上非常平民的价格。平民到你都不敢想。

李小姐能轻松搞定外滩画展的正规场地,格洛丽亚能在KTV里消费众多小生,而她们需要向一个开小咖啡门脸的老白儿子学习美妆知识。

平民消费观贯穿在这群隐形富豪身上。纵然《爱情神话》里的众多角色有种种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价值观差异、生活方式差异、性格差异、行业差异,可是,每一个人都能认同平民消费观,乃至马上要继承跨国企业的富二代,居然拖欠房租,白吃白喝,一听到房东提房租马上吓跑——可是他们吃的喝的,又相当讲究、上档次。

他们的真实生活体现在吃穿用度细节上,而具体数字一旦暴露,倒非常平民化。这和前些年郭敬明的小说电影恰好形成对比。不一定有钱的人喜欢露富,而吃穿讲究又追求心灵生活的人,消费观上落地成平民了。

这一点都不稀奇。唐朝诗人白居易,写《卖炭翁》,万人传唱,而白居易本人的生活很优渥。

《爱情神话》里,如果暴露了真实的消费账单,观众恐怕就没有太多心情留意爱情了。在爱情上,容易和剧中人物同理,在生活上,却很难和他们同频。爱情难道不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吗?所以是个神话。

真正眷恋前夫的女人,是没有心情和别的女人在前夫饭桌上拌嘴的。伤心难堪会让她坐立不安。想和男人开始恋爱的女人,也不会有心情和其他女人在男人饭桌上斗贫。愤怒失望会让她掉头而去。

可人们毕竟都爱看神话不是?就像《天龙八部》里,明明是段正淳出一大堆轨在前,为报复他才有唯一外遇的刀白凤,生的段誉倒比段正淳所有女儿都年长。

儿子都到了搞对象的年纪,男人爱穿什么裤衩也早定型了。白老师却听君一句话就彻底改变了穿搭风格。看来,相比爱情,人们还是更喜欢神话。

也许人们正是因为喜欢神话才向往爱情,可惜真实世界的爱情里很难存在神话。

 4 ) 神话是存在的

1221,我在电影院里看完了大邵的处女作《爱情神话》,心情很是激动。其实,我一直知道这片不会差,但这比我一年前看完剧本后想象的片子还要好上许多,真不由得令人为导演感动高兴。今年的1224,或许我们可以不庆祝西方的节日,但请约上你在乎的人,一起庆祝爱情庆祝神话~

时间回到约一年半以前,我和大邵坐在三里屯西五路的户外餐厅,听她跟我说她写了一个《爱情神话》的剧本,入围了First影展的创投。但她已经离开北京太多年,在上海的弄堂里租着房子跟当时的男朋友过着每天被柴米油盐和琐碎日常烦恼的文字工作者生活,听起来有点像养“小油鸡”的《伤逝》里的日子。

大邵算是我师妹,电影学院文学系科班出身。但由于太多年远离北京,专注发表小说和公众号,她完全不知道有关电影节、创投和如何把剧本做成一部电影的一切,除了她会写剧本和有着对电影的成熟理解之外。当然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比较死皮赖脸地一直赖在行业里当社畜,因此见过的“猪”和吃过的“猪肉”多一点罢了。

所以她因为创投,重回北京后,特意约我出来咨询。其实咱两也太多年没见了,互动仅限于通过朋友圈。但是彼此还是很亲切。那个时候距离大邵的“北电毕业生卖电子烟”的公号文引发母校圈层和业界轩然大波不到一年时间,那篇文章大家应该也都还有印象,总之我是看的很开心。这是典型的大邵文风和行事风格,那篇文章主要功能是为了打开她当时代理的电子销路,而她本人也没有任何名校包袱,加上文笔灵动,又有抓看客热点的天赋,一篇十万➕红文就这么出来了。有一些没有幽默感的校友没想到因此大受冒犯,大邵同学差点因此被逐出系门(实际并不存在)。这个时代就是这样,winner takes it all,连屌丝们的自嘲有时都不被允许。

但真正识货的人就会看到,即使是一篇公号文,也能体现出大邵的才华。而且她一直很努力也很认真,可谓笔耕不辍。自嘲归自嘲,大邵在创作上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在电子烟风波带来了热度后,大邵依然埋头创作,一出手就入了first创投,好一个潇洒转身。

说多了,好像是彩虹屁,但她真的是拥有我太多欣赏的特质了,聪明真诚努力不虚荣还很坚持自己。对了,她身上还有一点,虽然和电影无关,但让我特别欣赏,就是她很会打理植物,但偏偏爱种蔬菜。她有篇公号文写过,她在上海房子里,尽管出租屋条件有限,但她一直尽力在花盆里养蔬菜,都养的很茁壮很好,可以炒菜的程度。作为一个植物苦手,我很着迷。这样的人,又会过日子,又很认真有耐心,一个在出租房里种出漂亮的柿子椒的女孩,大抵运气都不会太差的。

我觉得《爱情神话》就是她认真努力去爱去生活去工作这么多年的收获,是好运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影片灵动幽默,情节相互呼应,台词又处处透着机锋,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摄影和音乐亦相得益彰,一部处女作却难得的浑然天成,带着efforless chic。具体怎么好,需要大家去电影院看了再说,只能说绝对不会后悔。但看完片,我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其实大邵是个很中国很古典的作者。你要说《爱情神话》讲了个什么故事,说老实话,因为邵老师的剧本并没有好莱坞剧作那种强情节,三幕结构和现在大家最爱的结尾反转再反转,我一度也有点苦恼怎么跟别人复述故事,一般都说这是一个上海老男人周璇于女人们之间的故事。去年在创投上的时候,也有一些老师提过一些要加强情节或是第三幕的意见。但看完成片后,我领悟到,《爱情神话》不应该用西方剧作的思维去套,这个片讲的其实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里的经典主题:饮食男女,从《红楼梦》到《海上花》,都是男男女女们,吃吃喝喝间,欲望流转,世情百态因此传递。连结构都是相似的,一次又一次饭局如同章回体,而人物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如同草蛇灰线,隐于细节之中,处处皆有戏,处处又是如此生活与平常。也许很多人看完会觉得这个故事太高级,里面人物生活方式有些西方和当代,但其实这个片子才是最传神描绘出中国市井生活的。喜欢讽刺虚头巴脑的做作,却以最大的热爱拥抱最世俗的物质和欲望,在这点上,说不定大邵才是那个最适合改张爱玲的人。

好了,我应该停止彩虹屁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用于大邵的情况,真是太准确不过了。好的人就是好,不仅我有幸早一些认识到,像徐峥这样的业内大腕也很快认识到了,因此有了现在的《爱情神话》。这些年,有太多年轻的导演和编剧,苦恼于如果作出自己第一部长片,去结识很多人参加很多创投活动,兜兜转转沉沉浮浮,有很多不如意和丧气的时候。我希望大邵的经历可以给真正认真努力坚持创作的人有一些正向的鼓励。不管你认识谁,有什么路子,此中的不二法门永远是真诚努力的创作。

我回想起来,是什么时候,我觉得《爱情神话》可以成。是去年在first创投的时候,《爱情神话》上台路演前,大邵紧张的手足无措,狂灌我们买给她的一小瓶白酒。看的我都很紧张,我甚至害怕她会因为脚心出汗太多上台前滑倒。但真正轮到她上台的那一下,她把凉鞋一甩,光着脚蹭的一下跳上台,立刻就进入了侃侃而谈的自信状态。台下如普通小女孩般谦虚普通,但一旦开始讲自己作品,就改头换面了,勇敢自信又真实,那个时候,我就知道《爱情神话》一定可以拍出来了。

神话是存在的,因为有人相信,并为之努力。

 5 ) 白辛苦,不辛苦

《爱情神话》首播,是国产电影给我的又一个惊喜,甚至说,我都有点觉得不像国产电影。整部电影的画面镜头和BGM都很有烟火气息,很真实细腻,会让人产生电影里的人物,仿佛就是身边的朋友的感觉。当白先生跟朋友圈围坐在一起时,有好几个瞬间,我甚至感觉自己也坐在了那张桌子边。而除了真实外,这部电影另一个让我欣赏的风格就是它并不想传达一个明确的主题,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而是像絮絮叨叨地还原展现小人物的生活,留下开放的空间让观众去感悟和思考。这有点像我喜欢的英国系电影和电视剧。 除了叙事的手法和方式令我惊喜外,这个电影采用的视角和思考的内容同样是比较独特的。电影探讨的主题还是千古不变的命题——爱情,但是视角却是一群有了一定人生阅历的中年男女,正确来说是离异群体。探讨爱情的作者太多了,热烈的,凄美的,撕心裂肺的,荡气回肠的,甜蜜浪漫的...... 但像这种,克制的,琐屑的,现实的,含蓄又不浅白的,并带着真正的女性觉醒意识的真的很少。下面谈一谈我从里面体会的几点吧。 1. 爱情没有神话 为什么这部剧叫爱情神话?电影里老乌年轻时有一段国外恋情。在罗马旅游时遇到一个外国中年女子,短暂的相处产生了感情,女子以邀请老乌看《爱情神话》的名义一起回家,并发生了一夜情,后来得知是著名影星。老乌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当时新闻说这个影星已经病危,他说他不知为何从此不敢看《爱情神话》这部电影。在座所有的朋友都被故事感动得流了眼泪,但老乌最后却说了句故事是假的,但第二天一早却因为情绪太激动离开了人世。但朋友们为了悼念老乌,充满期待地一起观看《爱情神话》时,却发现是不知道在讲啥,很无聊,赶紧快进吧。体会一下这其中的调侃,像不像我们对爱情的理解?那一个个爱情故事就像神话一样, 当事人可能曾经奉为女神,敬为神袛,可是如果你真正走进去,就会发现都不过是凉白开。爱情,哪有神话呀,这就是中年人,区别去青年人对爱情的感悟。 2.女性自主独立意识 三个女人,一个白先生的前妻蓓蓓,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一个白先生想追的李小姐,眼光高曾经有过梦想,但没混出来,现实打磨了心气,离异带娃家境一般;一个白先生的学生格洛瑞亚,有钱有闲,老公失踪,游戏人间。三个女人都跟白先生有关系,碰一起时,难得不撕逼,不拧巴,不争男人,反而是体现了女性同样的理性和洒脱。全天下的男人都会犯的错这个梗从女人的口里说出来,本就是对男权的调侃。三个女人对待性的态度,不再是传统女性那样严阵以待,吃亏的,羞耻的,而是展现了新时代女性轻松的和享受的态度。就如戏里的台词所说,男性的视角就喜欢把女性分成两类,红玫瑰和白玫瑰。纯洁和荡妇两个概念,本来就是男权给女性的枷锁。 而女性同样应该是立体的,是多样的,是复杂的,而不是标签化的。女性开始不去用传统的视角定义自己,而是用女人自己的视角去定义自己。电影里最经典的一个片段就是几个人在探讨一个传统命题,没生过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然后白先生生命中的三个女人调侃这个伪命题,没挣过一百万的女人是不完整的,没有走遍世界的女人是不完整的......白先生最后还加了句没叛逆过的女人是不完整的。一顿排比句下来,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完整的,无论你走哪条路你都有遗憾,都会后悔,所以,还不如自己想走哪条就哪条,自己定义自己的人生? 3. 不要先入为主,也不要太在乎结果 电影里有个小情节,鞋匠跟白先生说,这个女人不适合你,Jimmy Choo正品,快两万一双,这样的女人不是你负担得起的,言下之意,这个女人是虚荣的拜金的。但是后来,白先生不小心不见了她的鞋子想赔一对新的正品给她,李小姐却慌说是两百块钱的淘宝货不用赔了。很多人的表面形象可能会提供一些线索给我们判断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但千万要提醒自己,不要先入为主,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全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李小姐一开始对白先生心动过,但是因为曾经失败的婚姻磨灭了她会爱情的幻想,所以她一开始拒绝白先生。她说她看到白先生为她画的那幅画,如果是年轻时一定很吃这一套。但是鞋子合不合脚试过才知道,已经穿过知道去到哪里了,何必再试呢?但电影的结局,李小姐却打开了心扉接受了白先生。通过几次朋友聚会,融进了生活的圈子,李小姐开始明白,不需要太在乎结局。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得到和失去,这种阶段性的结论,而是一个像品茶一样的过程。 4. 杂家白先生 白先生的身份很有趣。老上海土著,有几栋房子收租,教画画的老师,厨师...多重身份。有句话很有意思,白先生的朋友说他不像个艺术家,白先生一边数着他的身份,一边把这些小物件堆积起来,说这样的白先生才是立体的,称为杂家。我觉得我们容易标签化一个人,分门别类。而真正的人,应该是立体的。白先生作为男主角,不多金,不精英,不英俊,不man,还顶着一个大肚子,胸无大志,平时爱穿裤衩,偶尔抽烟喝酒,面对爱情竟然有点纠结又闷骚。这个形象与我们故事里的传统男主角相差十万八千里,除了平凡我找不到第二个更合适的词语。但是这样的白先生,他去超市买菜,会更种生活小技巧,烧得一手好菜,面对三位女人,尊重她们的思想和言论。 白先生的形象不高大,确难得的有点可爱。平凡的人,终于得已在荧幕上呈现。我们不是英雄和公主,没有城堡和巨龙,可是我们仍然可以有自己的故事,人间值得。 5. 白辛苦,不辛苦 为什么我用这六个字做标题,因为这是全剧戳中我泪点的话。这一句话第一次出现是老乌为白先生的画展想主题是随口调侃的话,初听时只是觉得无厘头的幽默。第二次出现是老乌过世,白先生真的用了这句话当作画展的标题。感动我的,不是对友人的怀念,而是对人生的感悟。老乌说,白先生是白辛苦,结了婚生了孩,最后又离了婚,追李小姐,给人接送娃带孩子,又被人拒绝,真是白忙活,白辛苦了一场。老乌又何尝不是呢?从电影一开始就穿插着帮白先生搞画展,到画展真正开了,人却离开了。我们谁又不是呢?谁的人生,不是忙忙碌碌,酸甜苦辣,但到最后不都是两手空空的离开,白辛苦一场?不辛苦三个字,又点出人间百味就是生活的意义。所有的波折和辛苦,就是来人间走一遭的意义,又何来辛苦呢?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基调轻松幽默,很多思考和命题点到即止,没有过多的停留和深刻的探讨。感觉更像和导演如友人一般,闲话家常里,隔空交流对爱情和人生的看法和感悟。

 6 ) 市井又摩登,这上海爱情故事真是“灵啊”

年末惊喜首作。它用那么轻盈的姿态,去讲述爱情里的千姿百态,歌颂女性身份的多元、立体和自洽,小腔小调,婉转动听。

文/牛三牛

除了电影节和资料馆,很少在国内电影院听到观众鼓掌,《爱情神话》算一个。用电影中精道的上海话台词讲,这片儿也太“灵”了:有笑有泪,接地气、有腔调,属于那种能同时戳中刁钻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看片兴奋点的院线佳作。

如果你是民国老电影的爱好者,看这片时大约会想起桑弧导演、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1947)。张爱玲是个好编剧,她不仅熟谙市井生活里的喜乐和苦涩,更懂得女人的智慧和珍贵,编了个啼笑皆非的故事,融入些对婚姻的见解,在环环相扣的喜剧桥段设计里隐约渗出些悲观凉薄来。

《爱情神话》也深得此中的要义精髓。90后女导演邵艺辉把自己寓居上海的观察和对当代女性爱情的思考,以成熟的创作能力,精妙地编织进一则轻盈灵动的市井故事里。

故事起初并不复杂。徐峥扮演的上海文艺中年“杂家”老白,家住上海小洋房,离异多年,儿子成年,每天和朋友老乌一起喝喝咖啡,教社区老人画点画,平淡如水的生活只剩下两个小目标:寻一寻爱情的第二春,再办一场个人画展。原本看似顺利的求爱过程,因为都市丽人李小姐清晨的落荒而逃,神秘学生格洛瑞亚的强行闯入,以及前妻蓓蓓与这个家庭的藕断丝连,让一切都变得慌乱棘手起来。

影片以老白仓皇的中年人生为线索,铺陈开细腻丰富的上海生活,串联起几位女性爱情观的摇曳多姿,实现了导演猛烈而炙热的表达欲望和个人趣味。这其中,恰到好处的戏剧冲突、余味悠长的对话留白,个个充满魅力的女演员,全片香酥入骨的吴侬软语,以及故事以外的广袤解读空间,共同促成了一部国产爱情片佳作的诞生。

印象最深的有两场戏,每场都经得起反复观看和回味。

一场是高度戏剧性的约会变Party。本是老白精心准备的孤男寡女暧昧约会,一下子涌进来另外两个女人和心里打着小算盘的老友。一群人围坐桌前,各有心事,各说各话,把男人和女人之间、女人和女人之间迥异的爱情观摊开来,一五一十摆到观众面前审视。期间男人女人斗智斗勇、金句频出,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原配说“跟我在一起几十年没人睬,一分开变成抢手货”,内心仍在摇摆的暧昧对象讲“我是最不喜欢跟别人抢着吃的”;一个说“私房菜变成大锅饭”,一个讲“剩饭也有野猫抢”;过来人刚教育完你,“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小孩是不完整的”,马上能杀回来一万句“女人这辈子没挣到一百万是不完整的”……啧啧,观赏指数堪比李安的《饮食男女》。

另一场是极具形式感的展厅对话。当两个骄傲的男人在寻找展览场地这件事上反复失败后,是女人们最终解决了问题。夹杂着感谢、自尊、讨好、傲娇等等微妙情绪,老白游走在展厅中两个女人的光影里,置身世俗眼中女性化的艳粉色调里,他仿佛在与墙上的剪影展开对话。这一刻,剪影凝结成概念化的女性和男性,一方笃定、立体,一方摇摆、怯懦,狠狠打脸男人的自以为是。导演用这种纯粹的光影表达,尝试打碎女性社会定义中物化和附属倾向,矛头直指异性的主观审视和意淫想象。姑娘,这可是商业片,您这形式设计和个性表达,够大胆。

这样一幕幕看下来,你对这部清新脱俗的电影很难不爱。更何况,片子里的灵光和佳句俯拾皆是。

比如,老白出门购物买菜,轻快的剪辑串联起上海里弄氤氲着市井气韵的生活图景——我简直不要太爱宁理演的小皮匠,一位由内而外散发着哲人格调,宁可不赚钱也要享受咖啡时间的路边摊主。

再如,高密度的对白和信息输出过后,导演总能塞给你一首旋律动人又恰到好处的音乐,来调整戏剧节奏——搞得我看完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去搜一搜这片的歌单。

还如,李小姐拒绝老白的合租邀请时,用一个前景的窗框把两人隔开,纯靠影像语言就交代了人物关系。

凡此种种,多半要归功于导演出色的生活洞察力和可圈可点的艺术品味。影片一方面选择上海作为故事载体和生活的背景布,同时精准地控制了电影的质感和调性,高度契合着这座迷人的现代城市。后来才知道,能把市井又摩登的上海气质拿捏如此精准的邵导,竟然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这创作能力,少见,得夸。顺便要夸一夸的当然还有徐峥,从《我不是药神》到《爱情神话》,看剧本的眼光是真好,而其作为监制,能给新人导演以如此充分的信任和扶持,似乎更为可贵——这从片中保存完好的导演趣味和小心思都可见一斑。

结构上,在影片结尾部分,导演用一段似有还无的迷影爱情神话,对片名和主旨作了呼应。用一种极富梦幻色彩和文艺气息的方式,将这个市井故事的意涵和气韵再度荡涤开去——爱情的疏离疲惫、怦然悸动、模棱两可、怅然回味,均在其中。看过都懂,具体内容,不多剧透。唯一遗憾的,反倒是影片也如《太太万岁》一样,用一场Happy ending,给男观众保留了些面子。

通过这些创作上的巧思,影片成功突破了近年来院线爱情片不是校园初恋就是都市虐恋、女性角色不是红玫瑰就是白月光的刻板套路,去探讨爱情和生活的关系、呈现女性独立且完整的样子、描摹人际关系的厚度和层次,并终于寻到了一条介于纯粹现实主义和伍迪艾伦式咖啡馆爱情小品之间、介于商业喜剧片与作者电影之间的别致路径。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这才是《爱情神话》真正让人激动的原因。它用那么轻盈的姿态,去讲述爱情里的千姿百态,歌颂女性身份的多元、立体和自洽,小腔小调,婉转动听。回望这些年,我们实在是饱受国产爱情电影摧残,风流才子、霸道总裁、职场女强人、开挂傻白甜、小三、劈腿、堕胎、出轨……爱情流水线,批量化生产。拍来拍去,似乎爱情只剩下几种模式,要么浪漫到虚假,要么疯癫至极致,要么理所当然地被奉若神明接受歌颂,要么顺理成章地站在现实的对立面不堪一击,每天看着这些银幕里的爱情可怜人,实在心累。

何必呢,爱情而已,神话亦是生活。◎

 短评

看之前以为无非是个爱情类型片,结果处处都是反套路、反常规的小妙笔,有人说像海派伍迪·艾伦,能感觉到导演一定是个很会生活、脑子很灵的年轻姑娘(之前她就靠写文章红出圈过),就是传说中那种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接触过导演本人后,更会被她的可爱脱俗打动。这是一部纯沪语电影,上海浓度极高,把魔都的精致、文艺、烟火气、多元文化包容力,以及上海人的精明、世故、温软、飒爽拍得很生动,看完片很想马上飞去上海钻进小巷咖啡馆里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难得的是,这部电影小资却不拜金,文艺而不矫情,致敬大师但不装逼,有对消费主义热潮的反思精神,也有非常现代独立的女性视角,方方面面都很合我的口味。三位女演员都美丽动人,徐峥的形象耳目一新,宁理老师戏份不多但超有魅力!看这群人聊天,会让人觉得中年人的世界也是可以很美好的。

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一群成熟的中年人在上海说着abc,保持体面又复杂的生活状态,有着精致冷清又不饶人的上海味道。也不知道现在评论为什么刷过去,大体都是好评,疑惑于为啥自己看得云里雾里,我只觉这部电影讲了一堆废话,没什么内涵。能感觉到导演想表达的态度,可这部电影拍得太浅显,令人看完以后只觉乏味无聊。有时候玩艺术,一旦玩得看起来很高级、故弄玄虚,往往就是最令人反感的样子。一群小资中年人端着过来人的姿态,叉着手吹牛皮。

9分钟前
  • 千山远行客
  • 较差

肉眼可见地有不少小缺憾,但本精神上海人还是狠狠爱了,全程咧嘴姨母笑谁懂?聒噪的阿姨,嘴碎的大叔,狭窄的弄堂,还有街边的梧桐树,这不就是我生活过的上海吗。这片子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它完全没有包袱,导演没有包袱,一众演员也没有包袱,所以显得特别轻盈自在,以至于看完回过头再去想,这么举重若轻的女性视角,这么单纯呈现状态的爱情片,国产片实在是有点少见。调侃自己曾经的“争议点”,只不过这次换了个男生;调侃两性关系,“十三点”、“野狐狸”藏匿在家长里短茶余饭后;甚至冒犯经典,索菲亚·罗兰是口中ONS的谈资,费费的《爱情神话》也是众人吃蝴蝶酥时的消遣,特别不摆架子,特别不高高在上,又特别触动人。即使经典让人完全看不懂,也能像一个开关,啪唧一下触动更多可能。正所谓,生活可不是神话,但爱情却处处有神话,喜欢。

1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电影的观众画像应该是照着豆瓣来的,一群住在大城市的老破小里不工作的寂寞中年人,嘴上说的都是艺术,脑子里想的都是做爱,喝着打折的酒吹着当年的牛,连街边鞋匠都在谈论阿姆斯特朗和哲学,喜欢自嘲但拒绝批评,偶尔被拆穿要一顿爆锤回击,看费里尼的时候都在吃东西打瞌睡,完了再在社交网站给好评,如果加只猫就更完美了。

16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太喜欢了,私心给个五星,轻松愉悦的女性群像戏,但又完全不狗血不做作不尴尬,还是女导演会拍女性啊,三个女性都太有魅力了,而且完全不雌竞,男性怕是很难get这类电影吧,而且中年人之间那种直接甚至目的性明确套路满满的感情线不比小年轻的矫情造作无病呻吟好磕多了,中年人的感情也很可爱嘛,最近院线看的最喜欢的一部了,推荐给小情侣,看完绝对不会吵架哈哈哈哈

17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没想到年底还能看到这么好的电影,马伊琍,吴越,倪虹洁,三个不再年轻的女演员各有魅力,影片刻画的上海,让人心生向往,街边的咖啡馆,进口食品小店,穿着睡衣的邻居,狭窄的弄堂,非常细腻但又不刻意。台词金句频出,从头笑到尾,作为一名女性观众,有被理解和感动。

22分钟前
  • 瓣豆
  • 力荐

中国大银幕上太稀缺的城市电影(人物、故事和情感都与城市融为一体),通过女性视角去展现属于成年人的两性情感关系,虽然是小人物、小情调,但蕴含着极大的生活能量。作为爱情轻喜剧商业片来看又比很多同类影片(无论中外)多了一丝灵动,这得益于导演的一些调度小心思为影片质感做了有效提升。今年小荧屏上有《爱很美味》,大银幕上有《爱情神话》,国产爱情喜剧影视作品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2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看完只想说一句,灵啊,灵啊!

27分钟前
  • 即兴放映
  • 推荐

好难得看到这么特别的爱情小品电影,老灵老嗲了。你说这是爱情吗?是,但似乎又不是,更多还是那种生活,爱情恰好是生活里的一环。每个演员都好对,选了上海以及包邮区的人,状态都好对。连黄明昊都是那种包邮区现在男生的调调,真的老舒服了。导演真的是把城市融入在电影里,城市和电影相辅相成,不是纯粹地在某个城市拍电影,而是在拍城市的呼吸。

32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就是上海女人不知道皂基和氨基酸的洗面奶有点扯。

37分钟前
  • 周绍钦
  • 力荐

对徐峥刮目相看(更多是导演的功劳),终于演了一部严肃的电影,每个人物都很立体。私房菜变大锅饭,野猫吃剩饭,文化人讲话就是不一样。这给中年男人的耳光打得又响又灵。王小波有一本书叫《红拂夜奔》,电影里拆开来做了咖啡馆和杂货铺的名字。

40分钟前
  • 非相君
  • 推荐

红拂的临期商品;夜奔的小资咖啡——全程沪语、中西混血的正宗海派风情,出自一位非上海的女导演之手,嗲额!剧本也是老卵,金字金句接踵而至,不乏唯上海人才能听懂的本土笑料。外滩18号,两个大相径庭的女宁面面相觑,恭候这个自以为老懂女宁额上海囡宁多时——用轻松幽默、四两拨千斤的调性论述两性关系的争议主题,颇有看点。缺点是插曲多,有滴乌苏。市井上海人×明星意大利人,门到一股海派米道。周野芒的故事如电影般迷离梦幻、亦真亦假——人生如影、影如人生。侠气欢喜个则结尾,情敌变同盟的三两男男女女望着银幕,透出的光洒落在身上。阿拉则不知不觉融入了电影里,成为被观看的角色,字幕悄无声息上升,简单自然又耐人寻味。白辛苦不辛苦,费里尼额老多电影,吾啊看伐懂~紫亿到伐?最后《爱情神话》校对和翻译:一额是红拂;一额是夜奔

44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上次遇到这么疯狂切歌的导演还是郭敬明

47分钟前
  • 图图
  • 较差

国产片怕是会发展出小红书流派。

52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高考的时候差三分上同济,后来毕业差点儿去纽大,然后就这样留在上海做个广告制片(好像是这个,我记不太清了),我的人生好像一直在走下坡路。” “那我改天约你去爬山啊” 这段对话真得让我疯狂心动💓

54分钟前
  • 人间在逃小魔仙
  • 力荐

王家卫的《繁花》肯定也不会有这么灵了!

5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李小姐的那一夜不过是断了高跟的名牌鞋,格洛瑞亚的那一夜只能是需要收款的画作,蓓蓓的那一夜或许是鲫鱼汤多加的调料。她们围坐在一起,听老乌讲起他的那一夜,原来爱情可以是男人一生的海啸,倾覆一座城的波涛。已经活到了不会为一张素描而心动的年纪,爱情终究属于神话,不如护手霜和点心值得回味。

5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在《爱情神话》当中,我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成熟爱情。近些年来,国内大银幕上的爱情片大多刻画的是青春故事,少有对成熟男女爱情的呈现。地域上,更多的影片则选择北方作为背景,但这部片子用吴侬软语的上海打底,弄堂巷尾,也确实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活质感。除此之外,影片中对于男女角色的新定位以及男女关系的再思考,也是格外有趣的。当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都脱离传统的刻板印象,他们之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大家可以走进电影院,坐到《爱情神话》的观众席,一探究竟,这的确是今年年末的一出好戏。

59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上海,对于离婚和不婚的女性是天堂,对于想要结婚的女性是地狱。

1小时前
  • 琦殿
  • 还行

讽刺隔壁翻拍电影,调侃导演北电毕业卖电子烟,让徐峥代表中国男导演向女人道歉,更重要的是,让他在十几年后再续《爱情呼叫转移》,却已经改造成彻底当下的——不仅让女性意识大抬头,更有意让男女处境互换。可能真是国产片离伍迪·艾伦最近的一次,台词写得几灵光,你来我往全是机锋和化解,沪语和取景则大方强调地域性。老克勒周野芒老师不拿个最佳男配角真说不过去了呀,那个推拉长镜全靠他的独白撑起,人物弧光拉满,亦真亦假点了片名的题。最后投影放费里尼,不迷影也不自我感动,电影看不懂,爱情也摸不透。美中不足是插曲有点满,长片首作用力稍猛,再自信点可以砍掉一半。

1小时前
  • 晚不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